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甲流防控谈高校传染病防控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我国也受到严重影响.从甲流疫情刚开始时我国就高度重视,并部署相关甲流防控的措施.由于高校是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是甲流容易传播的场所, 因而高校的甲流防控工作乃至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去年我校的甲流防控工作, 以及当前面临的甲流防控的新挑战,分析今后高校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2009年甲型H_1N_1流感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在浙江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甲流个案信息、病原学监测数据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浙江省甲流报告发病率为25.18/10万,病死率为0.26%。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占85.76%;有91.23%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疫情分别在9月和11月中下旬形成2次流行高峰,第2次流行高峰的强度约是第1次的4.09倍。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0~29岁中的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安县本地区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点,为明年可能出现的“第三波”甲流疫情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县地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安县地区处理甲流疫情的调查处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截至目前,安县共计发生6起甲流疫情,6起甲流疫情都于学校发生。经咽拭子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者共计12例。结论学校是安县地区发生甲型H1N1疫情的主要场所,学生成为感染甲流的主要人群。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甲流再一波高峰中要做好“两个确保”:确保少在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暴发疫情,使疫情减少扩散;确保少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4.
曹宏 《中国校医》2011,25(3):195-196
<正>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公布了墨西哥与美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甲流疫情快速蔓延,6月11日WHO已宣布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这是全世界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甲流定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虽然WHO宣布目前甲流大流行阶段基本结束,但学校人口密集,一旦有传染病易爆发流行,学校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为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现将某高校甲流防控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年秋季我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高校制定防控甲流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0月至11月我校甲流隔离观察区收治的学生患者,将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3例收治患者中,甲型H1N1流感确定诊断10例,临床诊断198例,疑似病例285例;我校甲流呈流行态势,总体罹患率2.23%(确诊罹患率0.45‰),治愈率100%;我校甲流秋冬季高发,高发学区为一学区B院,生源地在外省市(特别是生源地为甲流疫区或途经疫区)的08~09年级理工类或音体美专业的20~22岁男生为相对易感人群。结论我校甲流疫情为输入性因素所致,且存在时间、地点、人群分布规律,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对某高校2009年秋季甲流疫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学校甲流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及其效果,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自2009年10月9日-12月5日某高校卫生所发热隔离病房的发热学生病历及学校采取的有关防控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甲型H1N1流感("甲流")学校疫情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福州市晋安区甲流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报告学校甲流疫情33起,流感样病例1 242例,平均罹患率2.9%。聚集性暴发疫情在学校罹患率〈1%时采取干预措施效果较好;适时班级停课较全校停课效果好。追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 858人,仅1.7%医学观察期间发病。流行后期翌年1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未接种组血清阳性率达76.9%(40/52)。结论在甲流社区广泛传播时,对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需采取隔离病例、适时停课、做好健康监测和管理、落实晨检制度、开窗通风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开封市顺河回族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甲流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顺河区甲流病例28例,报告发病率为10.84//10万,均为轻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吴正  傅雷  严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97-149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由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据报道,甲流病毒主要攻击群体为青壮年,疫情主要以学校暴发为主[2].为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8月3日,策划组织了甲流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现将演练的过程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蒋德勇  黄星辉  闫姝丽  刘瑜  安顺兵  杨凤慧  张兰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04+1537-F0002,F0003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接种后对甲流暴发疫情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5月发生在学校的1起甲流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甲流疫苗接种对该起暴发疫情的影响。结果该校542名师生中191人患病,罹患率为35.24%,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9—25日,发病人群主要为1~6年级的小学生(χ2=9.972,P0.01),住校生发病高于非住校生,112名接种过甲流疫苗的师生发病率为16.96%,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师生(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1,P0.05),OR=0.306(95%CI∶0.180~0.521)。结论接种甲流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应对甲流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力做好甲流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我院积极采取措施,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13.
甲型H1N1流感疫苗大规模人群应急接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控制甲型HIN1流感疫情的传播,为规范有序地应急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步实施、保证重点、知情同意、自愿接种的原则,分4个批次对浙江省象山县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结果 从2009年1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共接种40 734人,接种率达49.83%,其中学生接种26 595人,接种率为64.34%,占总接种人数的65.29%;累计报告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AEFI)15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34.93/10万.结论 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简称甲流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是防控甲流疫情的有效手段,人群大规模甲流疫苗接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谷区1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忠  薛慧  刘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8-18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模式,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的150例甲流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防控策略进行关联,评价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甲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5.33%;职业分布以中学生为最多(101例),占发病总数的67%;地区分布以城镇发病人数多于农村,占发病总数的62.67%;发病时间分布以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之后疫情呈现下降趋势,至11月份疫情进入平稳、低发水平。结论该地区甲流发病特征与北京市总体甲流疫情流行特征相符,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南通市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和2010年南通市甲流发病率分别为8.24/10万和1.03/10万。2009年崇川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港闸区和开发区。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81.56%,学生病例占53.76%。疫情在2009年9月和12月形成2次流行高峰,2010年5月起无病例报告。2009年报告14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校园。[结论]0~29岁的儿童、青少年是甲流防控的重点人群。对人群易感状态进行持续监测,对病原体变异情况开展常规监测,实现甲流监测体系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对进一步防控甲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广东省潮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流确诊病例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潮州市7月29日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10月26日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192例确诊病例,8例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东莞市2009年甲型HIN1流感(简称甲流)疫情及防制措施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分别来源于东莞市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感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首例甲流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共发生甲流确诊病例518例,其中重症病例27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发生率为5.21%,病死率为0.58%。518例中男性占61.58%,女性占38.42%;学生占75.10%;15岁以下人群占62.74%。3例死亡病例均为学生,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期共发生暴发疫情50起(学校47起),罹患率最低为0.87%(32/3 674),最高为17.00%(68/400),暴发疫情中确诊甲流病例260例,占2009年甲流报告总病例数的50.19%。甲流就诊趋势指数及暴发疫情时间分布显示发病高峰为11月份。甲流的流行及防控可分为严防输入、局部暴发及社区扩散、多点暴发和社区流行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了侧重点不同的防控措施。结论东莞市2009年甲流发病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的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面对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爆发,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采取多种有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各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和传播,取得良好效果,体现了传染病防控工作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区共同参与的重要性。2009年6月18日我镇发生了一起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事件,这是国内报道的首起学校内聚集性甲流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启动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采取了联防联控措施,在多部门的协作努力下,疫情很快被平息。我镇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的决策和措施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防控措施效果良好,同时,也为我国甲流防控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途径、临床表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学生37例,教师1例,孕妇2例,10月和11月为隆回县甲型H1N1流感高峰期,分别为11例和19例,均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随着学生广泛接种甲流疫苗后,从12月开始,学校聚集性疫情减少,2名孕妇被确诊为甲流病例。结论隆回县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控措施取得实效,甲流疫情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凌云县一起甲型流感局部暴发及疫情处理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处理措施及结果,为今后有效开展流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起甲流疫情共发病298例,病例以初级中学生为主,发病占69.12%(206/298),高中发病占30.87%(92/29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18岁,男女性别比为1.1:1.11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患者近一年来均无甲流疫苗接种史.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校内甲型流感局部暴发,今后应加强学校甲流监测工作和村级疫情网络建设,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应提高校内学生甲型流感疫苗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这对于现阶段甲型流感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