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CMCS/GPS)体系水凝胶的温敏性,载药凝胶以及共混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药物的缓释性能。方法 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值对CS/CMCS/GPS体系温敏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红外光谱表征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载药量和药物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2%CS-2%CMCS-56%GPS体积比从10∶1∶2变为10∶10∶2(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由370 s升至490 s,后又降至90 s;三者体积比从10∶3∶1变为10∶3∶6(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从407 s降至66 s。pH值在6.8~7.2范围适合于体系凝胶化。调节体积比及合适的pH值,在37 ℃下可实现CS/CMCS/GPS体系快速凝胶化。以吲哚美辛和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为模型药物,载有吲哚美辛温敏凝胶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65.2%,载有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温敏凝胶累积释放度为52.8%,而吲哚美辛原药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7.6%,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为82.1%。结论 一定体积配比CS/CMCS/GPS体系在37 ℃具有快速凝胶特性,β-CD包合物与温敏性凝胶共混,对药物具有更加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温敏壳聚糖凝胶共混环糊精对布洛芬的体外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国鸿  林友文 《海峡药学》2009,21(11):57-60
目的研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GPS)温敏性水凝胶共混β-CD包合物对药物的缓释性能。方法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的CS/GPS温敏凝胶化性能;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布洛芬/β-CD包合物,红外光谱表征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载药量和药物的累积释放度。结果体积配比5/1的2%CS/56%GPS体系(pH6.9)在37℃下可实现快速凝胶化。分别以布洛芬和布洛芬/β-CD包合物为模型药物,考察在温敏凝胶中的缓释行为,载有布洛芬凝胶24h药物累积释放度为81.5%,载有布洛芬/β-CD包合物凝胶累积释放度为69.1%。而24h布洛芬原药累积释放度为98.1%,布洛芬/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为82.2%。结论温敏性凝胶共混β-CD包合物,比单纯使用凝胶包埋药物或β-环糊精包合对药物具有更加明显缓释效果。CS/GPS凝胶体系有望作为温度敏感性给药系统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3.
温敏性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芸  邱利焱  金一 《药学学报》2005,40(2):187-192
目的合成兼具温敏性及药物包合能力的新型药物载体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β-环糊精(PNIPA-β-CD),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考察该载体的释药行为。方法末端带羧基的PNIPA与改性后的环糊精衍生物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的作用下缩合,得到PNIPA-β-CD,采用冻干法制备吲哚美辛/PNIPA-β-CD包合物。红外、1H NMR和DSC表征载体的结构及包合物的形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载体材料的LCST,并进行包合物体外释药研究。结果PNIPA-β-CD在35 ℃发生相转变,吲哚美辛/PNIPA-β-CD包合物的载药量为5.8%,药物与载体摩尔比为0.97∶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吲哚美辛/PNIPA-β-CD包合物在37 ℃的释药比其在25 ℃的释放要慢,在LCST以上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载体既具有温敏性,又具有药物包合作用,并且在体温条件下具有缓释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温敏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烃类和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体内透皮吸收与生物利用度,并与同基质的吲哚美辛非包合物软膏作对照实验。实验证实: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能有效地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并以其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生物利用度最高,且体内血药浓度平稳,无全身性副作用,有利于患病部位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水凝胶为底基,制备了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贴片;并进行了透皮吸收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表明,环糊精可明显增加吲哚美辛的透皮吸收;本品给药后血药水平较平稳,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缓释效果;该剂型可避免胃肠道副反应;相对于非包合物贴片,生物利用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具有温敏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方法:采用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甘油磷酸钠(GP)为基质,以CS的浓度(A)、CS与PVA质量比(B)及pH值(C)为考察因素,以初始凝胶化温度、凝胶强度和脱水情况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凝胶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处方为A20mg·mL-1、B1∶1、C7.2。所制凝胶水溶液在4℃和室温下为可流动的液体,于37℃、10min内可发生凝胶化,随温度升高凝胶化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凝胶强度为1.4kPa,凝胶在体外降解过程中28d内pH值几乎不变。结论:CS/PVA/GP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并具有温敏性和一定强度。  相似文献   

7.
离子敏感型吲哚美辛眼用原位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丰广  郝吉福  孝建华  王建筑  李菲  姚欣 《医药导报》2011,30(11):1495-1498
目的以海藻酸钠为凝胶基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为增黏剂,制备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及释放度测定。方法通过对海藻酸钠与HPMC的配比研究,筛选最佳凝胶基质,制备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透析袋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研究体外释药特性与机制。结果与吲哚美辛溶液相比,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释药时间延长至8 h, 释药量均>93%,而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以海藻酸钠与HPMC制备的吲哚美辛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质量稳定,对眼部无刺激,且具有缓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9,(12):1608-1612
目的:建立吲达帕胺(ID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对所制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IDP-β-CD包合物中IDP的含量;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ID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比较不同干燥法对包合率和载药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法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IDP-β-CD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不同干燥法对IDP-β-CD包合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IDP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14.0μg/mL(r=0.999 7);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204、0.067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8.8%~101.8%(RSD=1.10%,n=6)。最优制备工艺为β-CD与IDP摩尔比为3∶1,包合时间为3 h,搅拌速度为300 r/min;所得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72.81%。IR和DSC分析结果均显示,IDP与β-CD通过物理作用形成包合物。经喷雾干燥后,ID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60.96±0.25)%、载药率为(4.18±0.12)%;经冷冻干燥后,其包合率为(77.31±0.51)%、载药率为(5.31±0.27)%。12 h内,IDP原料药、IDP-β-CD包合物(分别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37.2%、42.5%、81.9%;与IDP原料药相比,喷雾干燥所得IDP-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优化的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成功制得IDP-β-CD包合物,且喷雾干燥法可获得释放度更高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布地奈德灌肠用温敏性凝胶的体外释放度及体内滞留性。方法:制备布地奈德温敏凝胶灌肠液,采用动态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以新吲哚菁绿IR820为荧光标记物,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不同时间点温敏凝胶灌肠液在小鼠体内的滞留情况。结果:含有增溶剂的布地奈德温敏凝胶灌肠液在体外能缓慢并完全地释放,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12 h释放在80%以上,普通灌肠液12 h的累积释药率不到60%;通过对新吲哚菁绿标记物观察,温敏凝胶剂在体内至少可以停留12 h,普通灌肠液体内4 h时几乎不能观察到荧光信号。结论:布地奈德温敏凝胶灌肠液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缓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10.
卵磷脂/果胶钙凝胶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卵磷脂对载药果胶钙凝胶球的改性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果胶与卵磷脂比例、交联剂浓度和果胶与药物比例等因素对卵磷脂/果胶钙凝胶球载药释药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Ca2+为交联剂,卵磷脂为改性剂,制备卵磷脂/果胶钙凝胶球,作为结肠定位给药载体;选择吲哚美辛、酮洛芬和姜黄素3种模型药物,考察配方及工艺参数对小球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在模拟胃肠道中释药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卵磷脂改性果胶钙体系和果胶锌体系的性能。结果:果胶凝胶球基本成球形,平均粒径1.2~1.6 mm,平均粒重1.3~2.9 mg,包封率范围37%~92%,载药量范围5%~27%。果胶与卵磷脂比例、交联剂浓度和果胶与药物比例对复合凝胶球的形态、载药、包封率及释药性能均有影响。在分别载荷吲哚美辛、酮洛芬和姜黄素的果胶钙凝胶球中,卵磷脂改性对果胶钙凝胶球载药量的影响不明显,对药物包封率有明显提高。吲哚美辛的包封率从61.77%提高到91.83%;酮洛芬的包封率从61.15%提高到75.97%;姜黄素的包封率从64.21%提高到77.76%。卵磷脂/果胶钙凝胶球对酮洛芬和姜黄素的释药性能影响较小,但明显降低了吲哚美辛的释药速率,吲哚美辛在模拟胃肠道中10 h的累积释药率由62.78%降低到3.40%。结论:通过果胶与卵磷脂复合,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但是,卵磷脂对载荷不同模型药物体系的影响不同,卵磷脂/果胶钙凝胶球对吲哚美辛的释药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对酮洛芬和姜黄素的释药影响较小。相对于果胶钙体系,卵磷脂对果胶锌体系的释药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右美沙芬掩味分子包合物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有关性质。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性试验、计算机模拟计算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研究其性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结果氢溴酸右美沙芬能够与β-环糊精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3的包合物。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分别为9.83%和92.10%。结论采用研磨法,以物质的量比1∶3可以制备得到载药量和包合率较高的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优选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经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考察油状物/β-环糊精(mL/g)、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乙醇/油状物(%)等因素,最终确立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即油状物/β-环糊精为1:10,包合温度为40℃,乙醇/油状物为20%,包合1 h。结论采用多指标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优选得到阿归养血颗粒油状物最佳包合工艺,为阿归养血颗粒制备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感冒清热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以葛根素转移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提取6h;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为:油与β-CD比例为1∶6,恒温40℃搅拌包合1h;煎煮最佳工艺为:加8倍水,煎煮2次,每次1.5h。结论感冒清热颗粒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和鉴定九里香叶总黄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九里香叶总黄酮和羟丙基-β-环糊精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九里香叶总黄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 25,35,45℃时九里香叶总黄酮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结论九里香叶总黄酮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自发地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从而显著提高九里香叶总黄酮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选香桂化浊胶囊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香桂化浊胶囊中广藿香与肉桂中混合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3个因素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挥产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5(mL∶g),包合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60min。结论:所优选的工艺方法简单、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β-CD)茶籽油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以茶籽油的包合物收率、含油率与理论含油率比值和包合率为考察指标进行评分,优化包合工艺;并采用薄层层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4h、β-CD与茶籽油比例4∶1(g∶g)。结论所优选的工艺条件操作简便,收率、含油率和包合率高,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N-琥珀酰壳聚糖/凹凸棒黏土(NSC/APT)释药凝胶小球的制备工艺,考察其释药特性.方法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制备工艺,采用安全无毒的氯化钙进行交联.结果 与结论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与模型拟合很好;所得凝胶小球的溶胀率和累积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凝胶小球具有pH敏感性,在pH为1.2时基本不溶胀,3h药物仅释放0.66%;pH为5.8时溶胀率增加,3h药物累积释放达到62.55%;pH为6.8时溶胀率最大,药物释放速度最快,3h达到94.51%;但当pH增加至8.0时,溶胀率减小,3h释放了76.05%.琥珀酰壳聚糖的羧基在药物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万利  包全英  赵泽恺  张灿 《药学进展》2012,36(11):501-507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聚氨酯水凝胶的克林霉素磷酸酯缓释栓剂,并考察栓剂的体外释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及1,2,6-己三醇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聚氨酯水凝胶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溶胀率对其进行初步表征。将聚氨酯水凝胶制成特定形状的空白栓剂,载入克林霉素磷酸酯后考察所得载药栓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并探讨聚氨酯的化学组成、栓剂厚度、栓剂载药量及释放介质pH对载药栓剂体外释放的影响。通过Ritger—Peppas方程对释放数据进行拟合,探讨栓剂的释放机制。结果:合成了4批不同化学组成的聚氨酯水凝胶材料,其结构经FTIR确证,溶胀率则随交联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制备的栓剂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占目标载药量的103.0%(RSD=1.8%,/1,=10)。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聚氨酯的化学组成及栓剂载药量对释放基本无影响;释放介质pH的升高及栓剂厚度的增加会减缓药物释放。释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克林霉素磷酸酯的释放由溶胀及扩散双重机制控制。结论:基于聚氨酯水凝胶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栓剂制备方法简单、可控,体外释放完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