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为FFA正常组与升高组,分别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FA升高组对胰岛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可能FFA不是一个独立的损害胰岛细胞功能的因素,以及同时存在一些保护胰岛细胞、抵消FFA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关.另外,FFA损害的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证实糖尿病大鼠骨髓中存在表达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淀粉样多肽的细胞簇,并检测到胰岛发育和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胰岛样细胞可能是骨髓中的成体干细胞转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胰岛细胞抗体亚型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关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通过研究胰岛细胞抗体 (ICA)不同亚型阳性患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差异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体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发病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的ICA边缘型阳性LADA患者 2 9例、弥漫型阳性LADA患者 2 8例、ICA阴性正常人 17例分为 3组 ,测定空腹、餐后 3 0、60、12 0min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结果  ( 1)与对照组比较 ,ICA阳性两组的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 (AUC)均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餐后 3 0、60min胰岛素 :对照 >边缘型阳性 >弥漫型阳性 ;( 2 )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胰岛素、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AUC ,60、12 0min)均与ICA亚型、胰岛素敏感性显著负相关。结论 ICA边缘型及弥漫型阳性LADA患者中 :( 1)胰高血糖素均高于正常人 ,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2 )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人 ,但弥漫型阳性者更为明显 ,显示其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更明显 ;( 3 )对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比ICA更强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对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分泌变化;同时各组大鼠随机人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去β细胞处理,得到去β细胞正常组(NC-B)、高脂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干预组(HP-B).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β细胞大鼠α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的mRNA表达.结果 (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胰高血糖素、FFA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表面灌注HF组基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 mmol/L葡萄糖灌注后NC组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下降,HF组胰岛的胰高血糖素分泌灌注后未受高糖抑制,HP组逆转了这种变化.(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胰高血糖素mRNA的表达增高34.2%,IRS-2及P13K mRNA分别降低28.5%、21.3%(均P<0.01),而IRS-1仅降低7-1%(P>0.05).HP-B组较HF-B组胰高血糖素、IRS-2及P13K mRNA分别增加40.6%、57.2%、60.6%.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亢进并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二者均与血FFA水平升高有关,而吡格列酮能逆转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GST),比较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价,发现精氨酸刺激后C肽于3min达高峰,此峰值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6min 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以精氨酸刺激试验3min C肽是否大于0.6nmol/L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参考(与GST结果接近),与临床符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检查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以胰岛素耐量试验(ITT)中KITT表示胰岛素抵抗程度;以标准馒头餐试验中3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30)及12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120)分别反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变化及总量;以精氨酸刺激试验中急性C肽反应(ACRARG)反映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然后控制血糖,随访督导3个月以上,复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并重复上述检测。结果 30例进入研究,20例完成,研究结束时,随血糖控制改善,β细胞功能指标AUCCP30,AUCCP120,ACRARG均升高,血清空腹胰岛素原(PI)及与C肽比例下降,胰岛素抵抗程度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血糖控制可改善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及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少PI分泌绝对及相对数量。血糖控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治疗与胰岛B细胞休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11~2004-09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收治T2DM患者,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强化治疗前后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 强化治疗后的T2DM患者OGTT试验中0、30、60、120、180min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胰岛素分泌减低的T2DM患者胰岛B细胞得到休息,从而促其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12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06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MBCI)等,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OGTT各时间点(0、30、60、120、180 min),肝糖组的血糖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01)。两组空腹时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肝糖组在餐后30、60、120、180 min的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在餐后60、120、180 min,肝糖组C肽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P<0.01和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肝糖组的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异常升高人数显著增多(P<0.001)。两组间发生血糖低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肝糖组的HOMA-IR指数较糖尿病组显著低下(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具有与2型糖尿病不同的疾病特点。胰岛素抵抗和Glu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 70例 2型糖尿病 ( NIDDM)、30例 1型糖尿病 ( IDDM)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行胰高血糖素 -C肽激发试验 ,并测定其注射胰高血糖素后 6分钟的 C肽水平。结果 IDDM患者的 C肽水平呈低平曲线 ,NIDDM患者的空腹 C肽水平与正常组相近 ,但刺激后显著低于正常组。认为 NIDD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磺脲类药物继发治疗失败并不是胰岛β细胞衰竭 ,而是选择性地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性下降 ,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加 ;胰高血糖素 - C肽激发试验可反映胰岛 β细胞的储备功能 ,从而指导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病因和机理。方法:对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进行了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试验,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各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存在着糖耐量异常,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C肽和胰高血糖素多种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分级比较,随着病情加重,糖代谢紊乱逐渐突出。肝硬化者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但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高血糖素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这种代谢异常主要是由于肝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和胰高血糖素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与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失代偿阶段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及新发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99±0.48)mmol/L,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失代偿阶段]患者检测CRP及空腹和100g馒头餐后2h血糖、胰岛素、CRP,并采用HOMA-β、△I120/△G120和(△I120/△G120)/HO-MA-IR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两组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MA-β和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120/△G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HOMA-IR校正以后的(△I120/△G120)/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在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失代偿阶段升高。C反应蛋白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诱导SD大鼠血糖波动模型,发现骨髓中出现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和胰淀粉样多肽阳性细胞团簇,并表达胰岛发育和功能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3.
比较正常糖耐量者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探讨遗传因素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分别检测有家族史而糖耐量正常者(FH+)40名、无家族史且糖耐量正常者(FH-)55名空腹及左旋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胰升糖素及空腹游离脂肪酸等指标的变化,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后,2组胰岛素均在2 min达分泌峰值,4min开始下降,且FH+组峰倍数明显小于FH-组(7.29倍对8.88倍,P<0.05);2组胰升糖素均2min达分泌峰值,4min开始下降,空腹胰升糖素和峰值倍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空腹胰岛素与空腹胰升糖素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糖尿病遗传背景下,即使糖耐量正常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已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成年大鼠给予高脂饮食(HFD)或能量限制饮食(CRD)干预至老年期,比较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细胞内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热量摄入在衰老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4~16月龄雄性SD大鼠45只分别给予高脂饮食(热量为5.86kcal/kg,以脂肪供能为主,占总热量的43.27%),正常饮食(热量为3.2kcal/kg)及限制能量摄入(热量为1.6kcal/kg),分别在干预0,8,16周时检测大鼠的体质量,腹腔脂肪,体脂比,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根据FBG和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内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成年大鼠衰老过程中,体质量、腹腔脂肪、体脂比、FFA、TG、FBG及胰岛素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由此计算的HOMA—IR升高,ISI和HOMA-β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水平和胰岛D凤的面积未见明显变化。(2)HFD组大鼠16周时,HOMA—IR明显上升,ISI明显降低,体质量、腹腔脂肪、体脂比显著增加,FFA显著升高,血胰岛素、胰岛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D干预时HOMA。IR显著降低,ISI和HOMA—p显著升高;体质量、腹腔脂肪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降低、血浆FFA,TG,TC水平降低;胰岛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水平亦显著性降低。结论SD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13细胞分泌功能下降等增龄变化,因自成年期开始HFD干预而进一步恶化,因CRD干预显著改善;FFA是增龄过程中受HFD或CRD的影响早且变化最持久的因子;HFD以胰岛素分泌增高为主,作用靶点可能主要在胰岛D细胞,而CRD以降低胰高血糖素为主,作用靶点侧重于α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胰岛素血症(HINS)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对北京某高校年度查体人员中无糖尿病史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资料完整的非糖尿病人群共634例,其中HINS者94例,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的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人群中高胰岛素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120/△G120、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HOMA—IR校正后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细胞功能指数(HBCI)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120/△G120/I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调节受损HINS组年龄、服糖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2h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BCI、HBCI/IR、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OMA—IR和ISI—Stumvol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虽然胰岛素分泌绝对值增加,但实际的胰岛6细胞功能在逐渐减退。正常血糖-HINS和糖调节受损-HINS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间过渡状态,应该尽早检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瑞典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显示,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延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更好地控制血糖。该研究共纳入了胰岛细胞抗体阴性、病程在2年之内的3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混合胰岛素注射和格列本脲治疗。随访2年以上,监测其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每年进行1次胰高血糖素刺激C肽试验。结果显示,1年后,胰岛素治疗组胰高血糖素刺激C肽反应能力增加了0.14μmol/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肽释放指数、0min、120min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餐后2hC肽、空腹C肽与血糖标准差呈负相关性(r<0,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相关性,即患者血糖控制越差,其胰岛β细胞功能越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餐后1h血糖升高的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124例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糖调节受损(IGR)的A组51例、餐后1h血糖≥8.9 mmol/L但糖耐量正常的B组22例和餐后1h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的C组51例.三组均依次进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结果 B组BMI、收缩压、舒张压低于A组(P均<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腰围大于C组(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HOL、TG、LDL-C与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75 g葡萄糖后,三组血糖较基础值均升高,A组60 min,B、C组30 min达高峰.口服75 g葡萄糖后,三组血清SI较基础值明显增加,C组30 min,B组30~60 min,A组60 ~ 120 min达高峰.空腹胰岛素原(PI0h)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胰岛素原(PI2h)B组较C组升高,但低于A组(P均<0.05).B组AI30/AG30低于组降低,但高于A组(P均<0.05);SI低于C组,但高于A组(P均<0.05).静脉注射25 g葡萄糖后,三组血糖及SI迅速上升,2 min达高峰;胰岛素分泌高峰出现在3~5 min.B组AIR0-10低于C组,但高于A组(P均<0.05).结论 餐后1h血糖异常的糖耐量正常人群已有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胡珊  陈波 《山东医药》2010,50(37):38-3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游离脂肪酸(FFA)与糖尿病足(DF)早期病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DF,将120例T2DM患者分为DF组66例,单纯DM组54例;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CRP、FFA,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CRP、FFA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F组、单纯DM组CRP、FFA明显升高(P<0.01),以DF组升高明显(P<0.05).DF患者的CRP、FFA与FPS、C肽、HbA1c、TG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CRP、FFA升高与DF早期病变明显相关,二者可能参与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损害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格列齐特组、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AUCi)、C肽糖负荷后曲线下面积(AUC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12W治疗后,胰岛素组的胰岛素AUC0-30min、C肽AUC0-30min、Homa-β水平均高于3个口服降糖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胰岛素组的Homa—IR低于格列齐特组(P〈0.05),而与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比常规的口服降糖药可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