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11例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行心脏B超检查,心包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治疗,部分病例行胸部CT检查;确诊后9例在我院行保守治疗。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症状体征:全部病例出现胸痛或不适、心悸、气促,活动后加剧;有逐渐加重的心包填塞症状。病因:肿瘤8例,转移癌为主;自发性血性心包积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尿毒症血液透析后各1例。疗效:肿瘤患者大多数一年内死亡;其他病例治疗效果好。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检出血性心包积液。非感染性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呈多样性,目前以肿瘤、尿毒症、自发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见于临床;特别是肿瘤,出现转移性心包炎时已经是中晚期,病死率高,且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应以病理诊断为依据,临床上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CT、X线、心电图相对比.结果心包积液病因依次排列前5位是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尿毒症、结核、炎症.超声心动图诊断率100%,CT诊断52例,占25%,X线诊断30例,占15%;心电图诊断7例,占3%.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也是一种介入心包穿刺活检、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进行此项检查的3789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回顾性分析,分析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检出率。结果 共检出心脏肿瘤23例,检出率0.06%。其中心脏黏液瘤18例,右房4例、左房14例、右房心脏转移瘤4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18例心脏黏液瘤均造成二尖瓣、三尖瓣相对性狭窄及关闭不全,2例左房黏液瘤造成脑梗塞。1例右房黏液瘤造成肺梗塞。有3例右房心脏转移瘤超声表现类似黏液瘤,造成三尖瓣相对性狭窄及关闭不全,2例伴中等量心包积液,1例大量心包积液。1例左室横纹肌肉瘤造成左室流出道狭窄,伴大量心包积液。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运昌 《安徽医学》1990,11(2):19-21
<正> 心包积液有时不能早期发现,病因诊断更为困难,因而影响疗效和预后。本文收集1974~1986年内科收治的心包积液41例作一分析,并着重讨论诊断问题。临床资料本组心包积液诊断依据为:临床有心包填塞表现或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有心包积液改变,并经超声波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积液  相似文献   

5.
癌性心包积液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5例癌性心包积液临床资料,本组66.7%患者继发于肺癌;临床症状隐袭者应警惕,超声心动图、B超、诊断性心包穿刺、心包液组织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强调心包局部处理。本组心包内+全身化疗者较未行心包内化疗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 ,肺癌心包转移已成为恶性心包积液的第一位原因。我们收集了本院 1990~ 2 0 0 2年经X线检查或CT发现的原发性肺癌 36 5例 ,其中伴有心包积液 30例 ,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现就 30例肺癌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转移致心包(或心脏)致使心包积液,传统认为均属晚期病例。这可能与心包(或心脏)病灶往往被原发疾病的表现所掩盖,而心包积液多被漏诊有关。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奇脉、心电图、M、B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早期诊断有较大意义。本病虽远期预后不良,但早期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心包填塞,加强支持,治疗可能存在的心脏损害,对于延长患者生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6例AD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的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AD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不具特异性,但突发的剧烈疼痛仍是AD的主要诊断线索.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可作为确诊AD的主要无创检查手段,心电图和普通X线仅供参考.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稳定病情.结论AD并非罕见,对中老年突发剧烈疼痛,尤其伴高血压者应警惕本病,及早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是早期确诊的关键.各型AD均离不开药物治疗,高危病人应及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析及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以典型胸、腹痛者22例,仅占61.1%;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占38.9%,X线检查见纵隔主动脉影增宽者占75.0%,CT、MRI的确诊率分别为91.7(33/36)和100%(36/36)。本组早期误诊率为47.2%。结论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胸部X线检查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可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MRI是目前非创伤性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0.
周涛  宋迪 《实用全科医学》2014,(5):801-803,F0003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包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37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心包转移瘤的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无心包增厚、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直接侵犯等。结果32例(86.5%)出现心包积液(其中轻度心包积液有2l例,中一重度积液为11例);28例(75.6%)有心包增厚或结节,其中弥漫性不均匀增厚者有15例,厚度为4~7mm;出现结节或肿块者13例,结节的直径为5—12mm,其中9例为实性结节、另4例为囊实性结节;15例(40.5%)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隆突下、主肺动脉窗和肺门等处)。共10例直接侵犯心包,表现为心包壁层被突破、肿块突入心包腔。结论心包转移癌在CT上多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心包直接受侵犯等。CT对心包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有帮助,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王旭 《海南医学》2003,14(1):43-43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包疾病 ,其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 ,心包穿刺抽液 ,心包开窗引流等。内科多选择药物或心包穿刺抽液治疗。为确保心包穿刺抽液的安全性 ,我院采取二维超声心动图定点及进针深度标示指导心包穿刺术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故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1 1 1 我院从 1996~ 2 0 0 2年共收治心包积液病人 4 7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8例 ,最大年龄 84岁 ,最小年龄 2岁 ,本组发病年龄无特征性。1 1 2 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心包腔内超声呈现无回声区的大小分为 :大量心包积液 :无回声区 >2 0mm ,中量…  相似文献   

12.
穆玉明  贾文霄 《新疆医学》1997,27(3):129-130
作者对比分析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磁共振成像(MRI)和心电图(ECG)对75例病人心肌心包改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优越性。认为诊断心肌梗塞和心肌缺血,应首选ECG;对心肌梗塞后室壁瘤形成、心肌病及心包积液的诊断应首选2DE;对心包有无增厚的判断MRI最为精确,2DE诊断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周围包有心包,两侧和前面的大部分被肺和纵隔胸膜遮盖。心脏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仅通过病史、听诊、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等检查较难诊断,常因症状变化多样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开展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前,心脏肿瘤常需通过心血管造影或心脏外科手术探查才能诊断,早期检出率低。近年来随着超声和CT、MRI技术的普及,不仅使心脏肿瘤的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毗邻心脏的纵隔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21例心脏粘液瘤通过病史,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瘤体切除。结果:全组无手术和早期死亡,未见瘤体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心功能恢复1级(NYHA),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心腔内心脏肿瘤最有效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9年4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3例心包囊肿的临床资料。23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16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9例行CT检查。23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结果心包囊肿可位于胸腔不同部位,以右心膈角区多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超声心动图可见有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囊肿的CT值为0~18Hu。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平均随诊6个月。20年,平均(6.37±2.84)年,无复发。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包积液15例。临床特点:平均基础代谢率降低不如单纯甲减明显。积液进展缓慢,部分患者无胸闷、心悸症状,少量积液胸片及心电图还可以正常,易致漏诊,常因浮肿而诊断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甲减表现常不典型,心包积液还可单独存在,易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甲状腺功能特点是血清T_4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在本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甲状腺片治疗,平均积液消失时间为34.7天。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心脏及心包肿瘤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及心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心脏及心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ECG、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UCG)、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均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给予化疗及常规药物治疗。结果7例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中,6例心房粘液瘤术后肿瘤扑落音消失,体位性晕厥消失,未再发生脑栓塞;左室壁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术后至今存活已半年;4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均伴心包填塞,存活1~3个月。结论UCG对原发性心脏及心包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后良好;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对25例急性心脏压塞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及死因进行探讨。认为心包转移癌是本病的最常见病因,如肿瘤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类似心衰症状,或感染性疾病突然出现休克症候群,应考虑为急性心脏压塞。鉴别的最可靠方法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可靠的心包穿刺引流是缓解急性心脏压塞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 16~ 56岁 ,平均 32± 4岁。结核性 7例、肿瘤转移 3例、化脓性 1例、尿毒症 1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 ,胸部 X线均提示心脏呈普大型、心胸比率 0 .6~ 0 .71;心脏彩超心包腔暗区 1.8~ 2 cm 2例、2~ 3cm8例、4 .1cm1例、4 .6cm1例 ;心电图提示 :低电压、窦性心动过速、房早、室早、ST- T改变( T波低平、倒置 )等方法 :穿刺前用我院美国进口的惠普 HP- 10 0 0型彩色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 ,多取左胸第五肋间或第六肋间心尖部作为穿刺点。病人体位与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研究川崎病心血管改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42例川崎病心血管改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可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形成并有心包积液及房室腔扩大等其它心内改变。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