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和不断优化已经大大提高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随着病例复杂性的增加和DES的超适应证应用,术后再狭窄率正逐年上升。因此,当前DES时代下,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主要就DES置入后ISR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1977年美国医生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此后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迅速发展.目前PCI术后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支架内再狭窄,二是支架内血栓.近年来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发现其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FIM、RAVEL、RESEARCH、e-CYPHER、TAUXS-Ⅳ等研究均证明了DE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然而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相比,DES在更好的防止支架再狭窄的同时却延迟了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增加了支架血栓形成的整体风险,特别是易形成极晚期支架血栓而增加死亡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虽然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大幅度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高危患者和复杂冠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因此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5%~20%。DES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处理策略和预防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该文就近年来有关DES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的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仍然有约30%的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的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药物洗脱支架与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的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DES总的再狭窄率已经在10%以下.但DES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对冠心病预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裸支架(BMS)与药物支架(DES)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320例接受PCI术的患者,其中置入DES的病人182例,BMS的病人138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术后ISR发生率,术后心脏事件(ST、再梗塞、猝死)发生率,比较不同病变特征应用不同支架的效果。结果血管管径≥3mm的病人BMS的再狭窄(ISR)率17(12.6%),DES的再狭窄(ISR)率5(3.1%)。血管管径〈3mm的病人BMS的再狭窄(ISR)率17(24%),DES的再狭窄(ISR)率4(4.8%)。心脏事件,其中BMS病人1例(0.07%),DES病人3例(1.6%)。结论血管ISR方面,DES明显优于BMS。心脏事件方面,BMS和DES,统计学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药物洗脱支架的希望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诞生及其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惊人效果再次掀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浪潮,DES将“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合二为一”,既是大胆创举,更是人类智慧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完美结合。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中证实了DES的临床应用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并再次将PCI推向新的时代,成为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和再狭窄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期杂志刊载了涉及特殊冠状动脉部位介入治疗、电子束CT血流评价再狭窄、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效果等相关章。PCI已经进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时代,我们必须正确看待目前的有关DES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更清醒认识DES置入后再狭窄的机制、评价再狭窄不同指标的真正临床意义,提高我们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改善冠心病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金属裸支架(BMS)的应用提高了眦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再狭窄率仍高达20%~30%,尤其在长病变、小血管病变、完全闭塞、前降支近段病变等发生率高。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开创了PCI的新纪元,使术后再狭窄率降至5%~10%。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DES在冠状动脉初始长病变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似乎成为了跨越血管再狭窄历史长河的诺亚方舟,使"告别再狭窄"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DES并不完美,尤其是晚期支架血栓形成(LST)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虽然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明显降低介入治疗(PCI)后晚期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内再狭窄仍然是一个主要临床问题,尤其是晚期血栓形成,据报道包括HMG—CoA转化酶抑制物(他汀类药)在内的一些药,可能会在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有作用,然而大多数为动物实验获得的数据,而本试验就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组织和药物治疗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裸支架(BMS)早期狭窄率。然而,DES晚期并发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近年,病理及影像学证据表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晚期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此文系统阐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DES治疗的安全性与效价比、持续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针对现有DES可能面临的安全性顾虑,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现有DES的方向,积极开发第二代DES,提高和完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DES治疗的安全性与效价比、持续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针对现有DES可能面临的安全性顾虑,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现有DES的方向,积极开发第二代DES,提高和完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术作为一项突破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DES植入后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和再狭窄率比起裸支架都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晚期血栓形成事件报道有增加趋势,甚至出现“追赶”现象。  相似文献   

16.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和动脉瘤形成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显示DES与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相比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及需要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几率显减少。同时,与DES的药物和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涂层有关的一些特殊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和靶血管动脉瘤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通过在冠状动脉局部持续缓慢释放抗增殖药物来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相比,DES再狭窄发生率由20%-30%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8.
Chen JL  Gao RL  Yang YJ  Qiao SB  Qin XW  Yao M  Xu B  Liu HB  Wu YJ  Yuan JQ  Chen J  You SJ  Dai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89-1092
目的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分支开口有严重狭窄且分支口径≥2.50mm的分叉病变患者为本研究的入选对象。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共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的患者112例,113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62例(54.9%),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32例(28.3%),回旋支/钝缘支18例(15.9%),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1例。113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64处,“T”型支架置入27处;改良“Y”型支架置入11处;对吻支架置入5处;“V”型支架置入和Culotte技术置入各3处。结果入选112例患者113处分叉病变中(226处病变)使用Cypher或Cypher select DES 91个,TAXUS DES 74个,Firebird DES 67个。64处分叉病变采用Crush技术置入双支架后60处(93.7%)完成了最后的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介入治疗成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包括死亡、AMI、再次血管重建)为0.89%(1/112)。112例均完成了9个月的临床随访,无死亡发生,1例发生AMI由晚期血栓形成所致。48例完成了9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42.9%),8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再次行介入治疗,总再狭窄发生率为16.7%(8/48)。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8.04%(9/112)。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mm且口部有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治疗是安全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是满意的。与Cypher DES相比较,TAXUS DES的再狭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置入支架已成为常规,但金属裸支架(BMS)置入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DES)出现后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DES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DES)三代介入技术的发展,虽然DES大幅降低了PC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但患者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依然存在。近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探索,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应运而生,其在扩张狭窄血管和释放抗增殖药物后,可逐渐降解并被完全吸收,使血管恢复到自然功能状态,已成为PCI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检索、分析文献总结了BRS的发展历程、应用进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BRS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