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对1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早期手术治疗组84例,西医非手术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主要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进行总结。结果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7%)、平均住院时间为(22.5±8.3)d及病死率(8.2%)明显低于早期手术治疗组(P〈0.01)。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的主要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低于西医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可作为SAP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探讨时间治疗学在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A组每日上午8:00—9:00服用福辛普利10mg,B组每日晚20:00-21:00服用福辛普利10mg。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42±7)/(88±5)mmHg(1mmHg=0.133kPa)、(141±7),(87±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分别为(141±6)/(87±6)mmHg、(142±6),(89±8)mmHg,白天平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分别为(143±5)1(89±7)mmHg、(138±5)/(8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和B组的24h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3)/(9±2)mmHg、(15±4)/(11±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4)1(9±4)mmHg、(13±4)/(8±8)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0±2)/(6±2)mmHg、(15±5)/(13±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且晚间服药能更好地恢复其勺型节律及控制晨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股沟管和经腹膜后3种方法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近6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30例,均为单侧首次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19例(I组),经腹股沟管手术61例(Ⅱ组),经腹膜后手术50例(Ⅲ组)。结果Ⅰ组手术3个操作通道皮肤切口共长约3cm,Ⅱ组和Ⅲ组手术切口约3-5cm。3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5、40、28min,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500元、2280元、2160元,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0.5%(2/19)、16.4%(10/61)、0%(0/50),睾丸萎缩发生率分别为0%(0/19)、4.9%(3/61)、0%(0/50)。腹腔镜手术术后阴囊皮下气肿发生率21.1%(4/19),脐部感染发生率5.5%(1/19)。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分别为94.7%(18/19)、78.7%(48/61)、96%(48/50)。Ⅰ组手术住院费用、Ⅲ组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Ⅱ组术后1年治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手术时间、术后睾丸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后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是单侧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腔镜微创与开放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间上海市胸科医院手术治疗的7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完成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腔镜组),38例接受开放食管癌切除术(开放组)。腔镜组中16例行单纯胸腔镜加开腹手术,11例行单纯腹腔镜加开胸手术11例,7例行胸腹全腔镜联合手术。结果腔镜组早期病例(T1-2期)的比例高于开放组[79.4%(27/34)比55.3%(21/38),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2%(14/34)和42.1%(1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功能性并发症(主要为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2.9%(1/34)比28.9%(11/38).P〈0.01],技术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开放组[38.2%(13/34)比10.5%(4/38)。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分别为(9.1±2.7)组/例和(11.2±2.1)组/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枚数[(13.5±5.9)枚/例]却明显少于开放组[(17.8±5.2)枚/例,P〈0.05]。按手术时间,腔镜组前期17例与后期17例患者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期患者胸腔淋巴结淋扫组数、枚数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腔镜辅助微创食管癌手术可降低功能性并发症发生率.但早期技术不熟练时易增加吻合口瘘和喉返神经损伤等技术性并发症。腔镜下清扫淋巴结可以达到或接近开放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疗效。方法50例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患者,26例行腹腔镜膀胱破裂修补术,24例行开放膀胱破裂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的使用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12±8.53)min 和(64.48±1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24±5.38)ml 和(89.35±12.17)ml,P <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3.24±2.39)h 和(38.42±6.9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64±1.42)d 和(7.04±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痛药的使用率分别为38.46%(10/26)和75.0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26)和8.3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放术式比较,腹腔镜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5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MI大于或等于25kg/m^2者83例(肥胖组),小于25kg/m^2者4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4%(2/83)和1.8%(8/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除手术时间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外[(224.7±57.3)min比(210.0±57.9)min,P〈O.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第1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数、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4.8±8.4)枚/例,明显少于非肥胖组的(29.9±10.2)枚/例(P〈O.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8%(14/83)和10.2%(46/448),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2%(1/83)和0.4%(2/448)。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和7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肥胖虽然会延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但并不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龄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1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85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1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8岁。从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方而与同期202例浸润性膀胱癌(〈75岁,对照组)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龄组平均手术时间414min,平均术中输血155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4d,对照组分别为366min,1200ml,19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对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分别为9例(47.4%)、28例(13.9%),P〈0.05。高龄组13例获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8/12)、50.0%(3/6)。对照组138例获得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113/125)、68.4%(52/76)。高龄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适当选择的高龄患者,年龄不应成为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拟或单纯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32例,其中13例行单纯行内分泌治疗,19例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3个月,TURP+内分泌治疗组血PSA、剩余尿量及IPSS分别由术前的(35.7±12.1)ng/ml、(145.0±65.8)ml、(21.4±5.1)分降至(4.9±1.9)ng/ml、(27.0±15.2)ml、(8.7±2.6)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4.3±1.6)ml/S增至(11.7±3.7)ml/s(P〈0.05);治疗12个月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单纯内分泌组术后3个月血PSA由(31.4±10.7)ng/ml降至(5.6±2.2)ng/ml,两组比较,血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组5年生存率为50%,TURP+内分泌组为51.5%,总体生存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TURP+内分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泌尿系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7年9月间行经腹腔镜和经后腹腔镜泌尿系手术的8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组74例,经后腹腔组809例,并对其临床诊断、手术方式、手术路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883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85例,占9.6%,无死亡病例,其中经腹腔组出现并发症8例(10.8%),经后腹腔组出现并发症77例(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平均手术时间(121±46)min,经后腹腔组平均手术时间(82±7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腹腔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3.1)天,经后腹腔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8±2.2)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划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10/32)、11%(16/145)、7.9%(20/252)、8.3%(22/265)、9.5%(1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腹腔和经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经腹腔路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经后腹腔路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随手术开展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熟悉并发症的特点,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泌尿系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0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04例,根据有无胆道梗阻及轻重程度分为4类:轻症非梗阻型、轻症梗阻型、重症非梗阻型、重症梗阻型,对其临床治疗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轻症非梗阻型35例.轻症梗阻型22例、重症非梗阻型20例、重症梗阻型27例。轻症非梗阻型或轻症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非梗阻型和重症梗阻型胰腺炎而言,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平均住院日长,与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P〈0.05)。结论 手术时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早期宜行保守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42.2±42.5)min比(199.1±44.3)min,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50.5±102.2)ml比(258.4±149.2)ml,P=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d比(3.6±1.5)d,P=-0.032]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6.6±1.2)d比(7.5±1.7)d,P=0.012]及术后住院时间[(7.7±1.4)d比(9.1±2.4)d,P=0.006]均明显缩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1±4.1)枚比(16.4±6.8)枚,P=0.113]、远切缘长度[(1.4±0.7)cm比(1.6±0.8)cm,P=0-311]及环周切缘阳性率[7.4%(2/27)比2.4%(1/41),P=0.709]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恶病质患病率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11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恶病质调查并对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恶病质总体患病率为15.7%(803/5118),胰腺癌恶病质患病率最高为34.0%(89/262),其次为胃癌22.4%(261/1164)、结肠癌21.7%(146/672)和直肠癌20.1%(117/581)。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7.1%(539/803)和74.5%(3214/4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恶病质组相比,恶病质组根治性手术后住院天数增加[(11.5±6.2) d比(9.4±4.9) d,P<0.05],术后排气时间延长[(3.4±0.9) d比(3.2±0.8) 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延长[(4.4±1.5) d比(3.9±1.3) d,P<0.05],术后28 d并发症发生率升高[31.4%(169/539)比26.3%(845/3214),P<0.05],围手术期输血率增加[8.9%(48/539)比5.8%(186/3214), P<0.05]。根治性手术后,恶病质组术后进入ICU的比例[24.3%(131/539)]高于非恶病质组[20.1%(646/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根治术后的再手术率[3.2%(17/539)比1.5%(48/3214),P<0.05]、呼吸机支持率[8.0%(43/539)比5.7%(184/3214), P<0.05]和病死率[2.4%(13/539)比1.1%(35/3214),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发生率较高。恶病质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临床结局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头癌的疗效。方法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头癌37例,行单纯胆管空肠吻合术29例(单旁路手术组),胆管空肠吻合联合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8例(双旁路手术组)。结果单旁路术和双旁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9%和50.0%(P>0.05),两组均无住院死亡,1年生存率分别为41.4%、37.5%,两年生存率为3.4%、12.5%,生存时间分别为(10.7±6.7)月、(11.6±10.8)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单旁路术组发生胃输出口梗阻11例(37.9%),明显高于双旁路术组(0),P<0.05。结论行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的双旁路手术治疗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头癌优于单纯的胆管空肠吻合术,尽管术后远期生存并无差别,但可以明显降低发生胃输出口梗阻的风险,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常规经鼻胃肠减压在食管癌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1~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8例食管癌[无管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61.1±8.5)岁]行食管癌腔镜手术前后均不留置鼻胃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78例手术前后常规留置胃管7 d的食管癌患者[置管组,男50例、女28例,年龄(60.3±7.0)岁]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不适度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无管组与置管组比较,肺部感染发生率(16.7%vs.19.2%,P=0.676)、吻合口瘘发生率(1.3%vs.2.6%,P=0.560)、胃管重置率(3.8%vs.2.6%,P=0.6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无管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5±1.1)d vs.(4.3±1.2)d,P〈0.05]、排气时间[(3.6±1.7)d vs.(5.8±2.1)d,P〈0.05]明显短于置管组;并且有97%(76/78)的置管组患者出现口干、咽喉肿痛等不适,无管组患者中只有6%(5/78)出现恶心症状。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肠梗阻、肺部感染及迟发性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食管癌腔镜手术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者的不适,加速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大于或等于205min,119例)和短时间组(小于205min.213例)。结果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81.0±65.7)ml比(65.8±55.0)ml],术后下床时间[(3.1±1.7)d比(2.3±1.2)d]、排气时间[(3.8±1.1)d比(3.2±1.3)d和住院时间[(14.2±6.3)d比(12.5±7.0)d]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6.0%(19/119)比8.5%(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输血例数、进食流质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手术经验(P〈0.01)是影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手术时间长短的独立因素。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胃远端癌D:根治术者应选择BMI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5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肾损伤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及非急性肾损伤(non-acute kidney injury,NAKI)组,AKI组43例,NAKI组202例,比较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SAP相关AKI的发生率为17.6%(43/245)。AKI组患者平均BMI[(26.8±7.4)vs(22.3±5.6)]、高脂血症发生率(58.1%vs 31.2%)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BMI(OR 1.17,95%CI 1.06~1.30,P<0.05),高脂血症(OR 2.96,95% CI 1.49~5.92,P<0.05)是SAP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高脂血症是SAP发生AKI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SAP患者发生AKI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人全部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治疗,出现局部并发症75例。随机分组进行了开放性手术(37例)或微创清创引流术(38例),并比较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清创引流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总费用等指标。结果:死亡率相比,微创引流组患者死亡率(2.6%)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8%)(P0.05);手术次数两组相比,微创组穿刺引流次数(3.33±0.58)多于开放手术组(2.52±0.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相比微创组有增加趋势[(53.3±37.6)d,(44.5±28.5)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两组相比微创组(37 661.36±21 732.00)元显著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组(54 423.83±45 263.06)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加用大承气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10例,对照组25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因结石嵌顿、黄疸加深、胆管炎加重等原因行紧急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在手术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水吸收时间、住院天数上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间紧急手术病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手术率,且应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