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小鱼际软组织缺损董友,李庆从1993年以来,我科应用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小鱼际软组织缺损3例,效果满意.应用解剖:尺动脉在豌豆骨上4cm发出腕背支(腕上皮动脉下行支)经尺神经前,尺侧腕屈肌呼后向内下走行,过几骨茎突前下方至手背尺侧...  相似文献   

2.
双侧高位尺浅动脉变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27岁,因左前臂被玻璃刺伤急诊入院。检查发现左前臂中、下 1/3交界处尺掌侧有两处 3 cm和 2 cm长的斜行伤口,手部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消失,小鱼际肌、骨间肌及3、4蚓状肌麻痹,环、小指不能主动屈曲。腕关节处尺、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术中发现:食指、中指指浅屈肌腱断裂,环指与小指指深、浅屈肌腱断裂,尺侧腕屈肌腱断裂,尺神经大部分断裂,尺神经位置正常但其周围未找到伴行的尺动、静脉。遂向腕部尺动脉搏动点延长切口,在近腕横纹处找到尺动、静脉。沿尺动、静脉向近端解剖,发现尺动脉在前臂走行于前侧正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0采用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切开松解治疗的33例(41侧)腕管综合征,切口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处,于掌长肌腱尺侧作一长约1.5 cm横形切口。如果出现难以直视、操作困难情况则可采用L形延长切口,位于第3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连线上,在横形切口桡侧端向上延伸一长约1 cm的纵形切口。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侧需采用L形切口,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手掌部麻木、感觉异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第14天34侧手掌部麻木感完全消失,7侧手掌部仍有麻木感。末次随访时5侧手掌部偶有轻微麻木感,2侧手掌部遗留麻木但较术前减轻。末次随访时大鱼际肌肉萎缩的13侧完全恢复,对掌功能、捏力、握力恢复正常;大鱼际肌肉萎缩的3侧部分恢复,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瘢痕痛、掌浅弓损伤,未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返支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31侧,良8侧,可2侧。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和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尺侧手掌及小指软组织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术式. 方法 选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以第5掌骨头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的起源、外径、分支与分布、主干长度及主干到第五掌骨头的最短距离;②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的走行及分布.另选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小指尺掌侧动脉93.3%起自掌浅弓凸侧的尺侧缘,6.7%由第3掌心动脉与掌深弓发出的分支汇合而成.不同起源的小指尺掌侧动脉发出的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相对恒定,穿出点位于第五掌骨头上(1.3 ±0.3)cm处,由小鱼际浅层肌(小指短屈肌与小指展肌)与第五掌骨之间穿出至皮下,与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形成直接或间接吻合.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起始外径(0.8±0.4)mm,穿支动脉干长(2.0 ±0.6)cm.结论 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与尺动脉腕上皮支吻合点位置较固定.以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皮瓣,血供可靠,转位灵活,可用于修复尺侧手掌及小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皮瓣反复撕脱再缝合成活一例熊发良*患者男,40岁。因饮酒后上班,被切纸机将左手切伤,手掌皮肤撕脱,1小时后急诊入院。检查:患者酒精味浓。左手腕横纹掌侧以远、大鱼际肌桡侧缘、小鱼际肌尺侧缘、掌指关节以内皮肤完全缺失,屈肌腱及指神经挫伤,但连续性完...  相似文献   

6.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9月行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8.8岁。其中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13例,上干损伤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个月~3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尺侧腕屈肌肌力均5级。2例术前曾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术后行肩外展功能重建术。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下,取仰卧位,前臂内侧直切口,掌横纹处切断尺侧腕屈肌腱,逆行游离远端2/3肌腱及肌腹;肘前横切口,经皮下隧道与前臂切口相通,将尺侧腕屈肌游离端抽出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9岁.右利手,骑摩托车摔伤致左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分离(图1).患者自述摔伤后左环指尺侧和小指麻木、无力,而手背尺侧感觉正常.临床检查:左腕部肿胀明显,无皮肤破溃及张力性水泡,左腕呈“枪刺”样畸形,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手握力、小鱼际肌和第一骨间背侧肌肌力减弱,左小指及环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伤后6d,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桡骨骨折外固定架复位+有限克氏针固定、桡尺远侧关节复位螺丝钉固定术(图2).术后尺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术后8d,患者自述手部无力症状消失,环、小指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8.
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临床应用 2例修复机器轧伤环、小指 ,软组织缺损范围为 4.5~ 5.0 cm× 2 .0~ 3.5 cm。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3.9± 1 .2 )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 .3± 0 .2 ) mm,分出升支、降支。降支为腕背支的延续 ,经第 5掌骨尺侧缘直达掌骨头颈处与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占 70 % ;降支至豌豆骨附近变为纤细 ,由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上行与之吻合占 30 % ;吻合外径 (0 .5± 0 .1 ) mm。临床应用的 2例 ,术后创面 期愈合 ,随访 3~ 4个月手指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尺动脉腕背支降支为蒂的手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 ,以豌豆骨下 5 cm为皮瓣旋转点 ,适用于手背及邻指软组织缺损修复 ,也可制成带神经、肌腱和骨片的复合组织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平山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上肢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平山病患者、83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和28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神经电生理检测资料.其中87例平山病患者中,72例单侧上肢、15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83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中,30例单侧上肢、53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28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20例单侧上肢、8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结果 平山病患者患肢尺神经刺激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明显低于正中神经刺激的CMAP波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患肢正中神经CMAP波幅明显低于尺神经CMAP波幅,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CMAP波幅降低程度相同.平山病患者的平均尺神经/正中神经(U/M)CMAP比为0.58±0.4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为2.28±1.25,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为1.31 ±0.6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U/M CMAP比值<0.6的患肢中,平山病有62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分别只有3例和1例;在U/M CMAP比值>1.7的患肢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有57例,平山病有12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有4例.所有患者双侧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正常,健肢的CMAP波幅均正常.结论 平山病患者小鱼际肌肉萎缩程度重于大鱼际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与之相反,而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以小鱼际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掌尺侧小面积皮肤伴指神经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7例掌尺侧较小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神经缺损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8~6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铰链伤4例,压榨伤3例。软组织缺损范围3.0 mm×1.5 mm~3.0 mm×2.0 mm;伴小指尺侧指神经、指动脉缺损0.5~1.2 cm。采用以小鱼际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4.0 mm×2.0 mm~6.0 mm×3.0 mm,同时将皮瓣下指神经适当游离推进8-0线缝合远端修复指神经,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外形与周围组织接近,无臃肿;皮瓣血运好。小指掌指关节活动无障碍。小指尺侧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8 mm。结论以小鱼际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疗程短等优点,是修复掌尺侧较小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同时通过游离皮瓣下指神经一期修复缺损指神经,术后感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带蒂旋前方肌尺侧骨膜瓣移位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带蒂旋前方肌尺侧骨膜瓣移位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陈旧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病例,以带血管神经肌蒂尺侧骨膜瓣向远端尺背侧移位重叠缝合,紧缩分离桡尺远端关节。结果:术后随访1.5-6年,X线片提示桡尺远端关节间隙基本正常,桡尺远端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术式方法简便,创伤小,移位肌骨膜瓣愈合后可有效稳定桡尺远端关节,是修复桡尺远端关节脱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小指桡侧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小指末节尺侧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小指桡侧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对26例小指末节尺侧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指桡侧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小指末节尺侧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易管理,技术要求低,皮瓣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且不损伤小指尺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魏长月  王辉  李凡  刘相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7,21(2):105-105,F0003
小鱼际皮瓣是以尺动脉掌浅弓皮支及尺神经小鱼际皮支为蒂的皮瓣,常可通过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我们在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以小指尺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小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及手指掌侧皮肤缺损,自2001年以来临床一般应用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鱼际肌变异及手部尺神经树枝状模式,观察小鱼际肌和尺神经的关系。方法对30例防腐尸体手(延边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在4倍放大镜下解剖手的尺侧,记录小鱼际肌肌腹的数量和它们的变异,尺神经深支裂隙处小鱼际肌腱弓的组成模式,尺神经在每一个手的分支。观察小鱼际肌的变异和树枝状尺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指展肌在4例手有一个肌腹,在25例手有2个肌腹,在1例手有3个肌腹。小指短屈肌在4例手缺如,在22例手有一个肌腹,在4例手有2个肌腹。所有小指对掌肌都有两层,尺神经深支通过两层之间,有3种尺神经深支的裂隙模式,5种尺神经树枝状分布模式,根据解剖形态特点把小指展肌的运动神经支配模式分为4种类型。3例手的尺神经深支起点有变异,起自于尺神经远端至分支处。3例手的两个感觉支之间有一个交通支。2例手的尺侧感觉支有分支进入小指展肌。结论尺神经和小鱼际肌之间的解剖学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些解剖知识可以为腕尺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前臂上部尺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肘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皮瓣供区。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及其肌皮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与尺动脉肌皮支、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起点距肱骨内上髁(5.3±1.0)cm,外径(1.9±0.3)mm,其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沿尺神经沟上行,沿途分出1~2支外径(1.1~0.3)mm的肌皮支,分布前臂上部尺侧。尺动脉近端肌皮支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下方(8.4±1.4)cm,外径(1.3±0.3)mm。两者肌皮支在皮下相吻合。结论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皮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肘部周围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6岁,因左手环指进行性增粗伴屈曲活动受限2年,于2001年2月5日入院。局部检查:左手环指明显肿大,肿大处横径达3.5cm,以尺侧较明显,且手指向桡侧弯。掌侧可扪及条索状肿物,延续至掌横纹水平,活动度小,质韧,无触痛。指间关节尺侧有明显骨性隆起。掌指关节活动正常,各指间关节无异常活动。手指末端血运正常,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手环指近、远侧指间关节组成骨肥大畸形,尺侧骨赘形成(图1)。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术探查,发现肿物来源于指神经,呈梭形膨大,起自掌横纹水平,病变一直侵犯到指端神经…  相似文献   

17.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突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骨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玩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因右腕部锐器割伤就诊.急诊行清创探查术,术中探查见右腕部近端尺侧一长约5 cm横行伤口,尺侧腕屈肌腱于腕上3 cm处断裂,其深面尺神经完整、连续,尺神经内、外侧未见尺动脉血管束.向远、近端延长切口后,见有一动脉行于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在腕上6cm处越过掌长肌浅面,掌长肌表面可见动脉压迹,行于尺侧腕屈肌桡侧,与尺神经伴行进入Guyon管,因此可确认该血管为变异尺动脉.该动脉较正常者为细,位置表浅.掌长肌、桡侧腕屈肌及指浅屈肌腹较低,腕横纹处尚有肌腹延续.观察健侧前臂可见同样走行的尺浅动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1岁,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环指、小指不能屈曲,同时感右腕部酸胀,发现右腕掌侧局部隆起,在当地医院彩色B超检查右腕部示右腕部局部有低回声区,性质待定,行肌电图检查示右尺神经腕部肿块以下部分卡压。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收入院。入院查体:右前臂尺侧屈肌肌腹稍萎缩,右上肢下垂时,在近掌横纹偏尺侧可见2  相似文献   

20.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3~40岁,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平均5d。X线照片:5例患者均于第一掌骨基底掌尺侧结节处骨折,第一掌骨向外侧移位,掌尺侧结节无移位。1手术方法局麻下在第一掌骨桡侧弧形切口,近端至腕横纹,暴露第一腕掌关节及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