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6年9月13日,博爱县许良镇某村学校校外小吃店发生一起学生食物中毒事故,26名学生中午在小吃店进食相同食物后2h起相继出现了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消化道中毒症状。经调查,判定为一起由腊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8日中午,我县某中学7名同学在操场玩篮球后,就近在学校内的小卖部食用炒米饭,饭后9h均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2人症状较重,入院治疗,经抗生素治疗2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暴发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样本、涂抹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事件确诊病例17例,均为2所民办学校学生,罹患率为1.08%,以恶心、呕吐和腹痛为主要症状,无腹泻患者。14例病例至医院就诊,其中1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78.57%)、1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2.86%)。最短潜伏期30 min,最长潜伏期130 min,平均潜伏期85 min。病例均食用过罗某摊点的小吃,小吃制作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实验室检测样本10份,有4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其中制作炒饭的蒸笼米饭检出结果为1.8×10~7cfu/g。结论本次事件是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米饭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提示小吃摊食物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1.1 中毒经过2003年6月5日中午,某小学有部分学生放学后到校内的午托部就餐。午托部准备了三种饭菜:炒米饭、米线、馄饨,由学生自由选择食用。食后10分钟,即有一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胀等症状。随后,陆续有学生出现类似症状,至下午14时30分共有10名学生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买,中午共有16名学生在该午托部就餐,有5人分别食用米线和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29日8时左右,我市某厂职工14人在附近某小吃店吃早餐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9月 3日十堰市茅箭区某中学学生食堂发生一起进食剩米饭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经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 ,证实为一起腊样芽胞杆菌中毒 ,现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及临床表现1.1  2 0 0 3年 9月 3日 15时十堰市卫生监督局接到该食物中毒的报告后 ,立即派监督员前往中毒现场及收治病人的市中医院调查。经询问 :自 9月 3日12时 4 0分开始在学校食堂进餐的学生中陆续有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乏力 ,部分有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当日 14时已有 6 0余名学尘出现中毒症状 ,学校将症状较重的就近送中医院就诊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云南省发生的一起以手部皮肤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炭疽疫情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防治炭疽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并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屠宰牛引发皮肤炭疽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例为炭疽确诊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4例患者均以手或手臂出现水泡为首发症状,周围皮肤红肿,伴局部疼痛明显,水泡大小不等,中央呈黄色脓疱状,局部焦痂形成;4例患者WBC、CRP明显升高;4例患者ALT、AST、CK及LDH也出现不同程度升高;4例患者均使用标准化抗菌治疗方案,结合局部创面处理、消肿及支持等对症治疗约3周,均痊愈出院。讨论 皮肤炭疽患者的皮肤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误治,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健。皮肤炭疽局部挤压和有基础性疾病者易重症化。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28日14时20分左右,我所先后接到市人民医院、市卫校附属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的报告,市区强发外地小学部分在校就午餐的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在上述医院接受治疗,要求我所派人前往调查。接报告后,我所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前往调查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现将本次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4日,怀远县某中学生活园发生一起24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怀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检验人员会同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根据现场凋查,判断为一起腊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灭蚊幼芽孢杆菌剂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蚊虫的生态习性和不同孳生地特点,研制具有即效又有持效的灭蚊幼芽孢杆菌剂型。方法 选用漂浮剂锯末粉为载体,加粘附剂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制成不同剂型进行灭蚊幼试验,并观察不同剂型对哺乳动物、非靶生物的影响。结果 Bti-187颗粒剂,稻田灭中华按蚊幼虫持效为12~16d,块剂在小型孳生地灭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持效分别可达17和12d,BS-C3-41颗粒剂、块剂灭致倦库蚊幼虫持效分别可达19和94d。Bti-187和BS-C3-41发泡剂有较好的即效,48h灭蚊幼效果达100%,持效分别可达15和21d。结论 针对不同蚊虫孳生地特点,采用不同剂型配合使用,蚊虫密度平均下降70%~100%。能有效控制成蚊密度,削平成蚊季节高峰。  相似文献   

11.
由于所用工具容器消毒不严而导致食物中毒,所以应加强对酒店等餐饮业用工具容器的消毒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起学校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13日下午,邢台市某中学相继有105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诊为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发病经过2004年9月13日12:30,邢台市某中学出现首例病人,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而后相继有100多名学生出现症状。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先后有140名学生到医院就诊。经调查有105名学生存在上述相同症状,其余35名学生没有症状。对呕吐物进行了采样。1.2现场卫生学调查该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共4人,均无健康证明及培训合格证,未经培训,缺乏预…  相似文献   

13.
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宙  周军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46-1747
2004年8月25日,在沈阳市某会馆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有15名服务人员发病,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及实验室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快速诊断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取营养琼脂与MYP同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集可疑食物、患者肛拭、呕吐物、物体表面涂抹物,按文献^[1,2]方法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采集样品78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59株,阳性率为73.4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等9种抗生素敏感。结论: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分二个类型,呕吐型及腹泻型,根据生化分型,引起本区食物中毒呕吐型为Ⅰ、Ⅱ、Ⅸ型,腹泻型为Ⅷ、Ⅸ型。用营养琼脂进行检测定量,简便、快速、敏感,更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研制的Bti和BS-C3-41漂浮颗粒剂在现场中对中华按蚊和致乏库蚊幼虫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Bti漂浮颗粒剂对稻田中的中华按蚊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剂量为0.45g/m^2时,24小时中华按蚊幼虫密度下降率为86。6% ̄100%。持效达14 ̄15天,BS-C3-41漂浮颗粒剂剂量为0.45g/m^2 ̄0.54g/m^2,48小时加幼虫密度下降率为90.4% ̄97.4%,持  相似文献   

16.
一起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学生奶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22日上午,深圳市盐田区某小学学生饮用学生奶导致21人出现腹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学生奶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沙市城区连续10年应用微生物制剂控制蚊虫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10年来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地方株(B.t-187)控制蚊虫的效果。方法:按WHO推荐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生物测定,以确定B.t-187乳剂使用浓度,然后进行现场灭蚊效果观察。结果:使用效价为380~460国际单位,剂量为1~2ml/m2的B.t-187乳剂能有效控制蚊约和成蚊密度,成蚊平均相对叮咬密度比处理前下降89.4%,并降低了蚊虫的季节性高峰。结论:该生物制剂对按蚊、库蚊、伊蚊幼虫的毒杀效果颇佳,蚊幼尚无产生抗性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31日9时左右,我县富林镇小学报告该校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球形芽孢杆菌C-41菌株的晶体和芽孢的分离方法。采用100ug/ml的溶菌酶处理培养物和44%复方泛影葡胺离心,可使芽孢含量比例由55 ̄75%提高到90 ̄96%,但用优选的6号固体培养基培养时,芽孢纯度可达98%以上。采用50m mol/L二硫苏糖醇(DTT)处理芽孢,在-30℃和室温下冻融及42%复方泛影葡胺离心程序,离心管上清液中可获得高纯度的被分离的晶体。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益生菌是指由生理性活菌或/和死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它能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持宿主的健康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益生菌包括产酸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等;不产酸的腊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此外,带芽孢的酪酸菌也属于益生菌。益生元是指能选择性刺激1种或几种生理性细菌在宿主黏膜定植和繁殖的物质,它包括低聚糖类、生物促进剂和中药促进剂。合生元是指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成的混合物。它既能补充生理性的有益菌,又能选择性地刺激有益菌的繁殖,使益生作用更持久。迄今,国外已有200余种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临床,国内亦开发出10余种。由于目前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口服后易被胃酸及胆汁酸灭活,到达肠道的活菌数量较少,因而疗效减弱。为提高微生态制剂的临床疗效,现已涌现出微囊化的微生态制剂以及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