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离人表皮干细胞(hKSCs),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包皮环切术的正常皮肤,采用酶消化、快速贴壁筛选法分离hKS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显示,细胞为多角形,体积小、核大,呈铺...  相似文献   

2.
成人体皮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及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成人体皮中的分布及其分离和培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成人体皮中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的表达,对成人体皮中的表皮干细胞进行定位和定量;用Ⅳ型胶原分离培养成人体皮表皮干细胞,通过检测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的表达水平及克隆形成率(以角质细胞为对照)对其进行鉴定.结果: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表皮的基底部及毛囊周围,阳性细胞在表皮中所占的数量较少,且在真皮中也有少量表达.体外培养,可见细胞呈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且其克隆形成率为17.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结论:应用Ⅳ型胶原快速贴附法及成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人体皮中表皮干细胞成功进行了分离培养,为表皮干细胞体外的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干细胞的研究领域中,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得较为深入与全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各系、各级子代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时”、“空”上均有特异的细胞表面标记物,容易进行细胞的鉴定与分离。而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尚不深入的主要原因是尚未找到能反映细胞分化、代谢状况等精细变化特点的标记物。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对表皮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快速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运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及克隆维持时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以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24h后细胞呈克隆状生长;所分离、培养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角质形成细胞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19均呈阳性表达。结论:成体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得到成功分离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干细胞(epiderimal stem cells,ESCs)在体内数量很少,且缺乏特异性标志物,分离鉴定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分离ESCs主要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以及特异性标志物标记后经流式细胞术分选来完成,已发现多种ESCs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其分离及鉴定.  相似文献   

6.
表皮干细胞在表皮组织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自我更新和诱导分化的能力,可借助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组织工程皮肤,用于组织的创伤修复等方面。体外分离和培养表皮干细胞具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众多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快速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表皮层和真皮层,并获得表皮单细胞悬液,采用Ⅳ型胶原铺板选择性黏附、分离和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SFM)培养表皮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以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24h后细胞呈克隆状生长;所分离、培养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19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运用Ⅳ型胶原黏附结合K-SFM培养可以实现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快速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株分离培养干细胞,研究其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检测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对培养3代以上的细胞(GSC)进行神经球细胞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实验;用第3代和第7代的细胞评价神经球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球细胞的干细胞标记物表达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时SC 326、SC 189
形成神经球样细胞团,1周时神经球内细胞可达数百个,3代内神经球细胞SC 326的增殖率为(2.10±4.33)%、(4.03±4.14)%和(6.91±5.12)%,SC 189为(12.79±2.32)%、(15.78±3.25)%和(37.91±4.58)%;单细胞克隆形成率GSC 326和GSC 189分别为5.56%和8.33%,次级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89%和14.58%;GSC 326 P3和P7神经球克隆形成率最大值为(12.67±2.86)%和(20.44±1.73)%,GSC 189 P3和P7神经球克隆形成率最大值为(32.00±1.00)%和(42.67±5.03)%。免疫荧光染色,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和神经巢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分化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类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极弱。分化诱导后分化标记物GFAP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呈阳性。结论:早期原代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明显的干细胞特性。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快速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 运用Dispase 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分离的表皮片经表皮干细胞培养基(ESCM)悬浮,接种于IV型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中,37 ℃、5%CO2 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内静置培养10 min,留用贴壁细胞;Ⅳ型胶原黏附、分离并富集后继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及克隆维持时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以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24 h后细胞呈克隆状生长;所分离、培养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角质形成细胞,且克隆维持时间较长;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l9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运用Ⅳ型胶原黏附结合ESCM培养可以实现人成体表皮干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快速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运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分离的表皮片经表皮干细胞培养基(ESCM)悬浮,接种于IV型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中,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内静置培养10min,留用贴壁细胞;Ⅳ型胶原黏附、分离并富集后继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及克隆维持时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以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24h后细胞呈克隆状生长;所分离、培养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角质形成细胞,且克隆维持时间较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l9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运用Ⅳ型胶原黏附结合ESCM培养可以实现人成体表皮干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亦称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主要存在于机体骨髓腔中的一种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胚层细胞[1-2],更重要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比较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利用DispaseⅡ酶、胰酶消化,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无血清培养基(DK-SFM)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细胞计数仪计数以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角蛋白19(K19)和角蛋白10(K1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经快速粘附法筛选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银屑病组细胞核大、体积不均一;免疫荧光显微镜下K19阳性表达及K10不表达,初步证实分离出的细胞为ESCs。结论成功建立了银屑病ESCs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方法,ESCs可能在银屑病皮损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培养了解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生物学特性,为深入研究其体内外分化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胎脑NSC.通过单细胞克隆实验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SC特征性标志nestin表达和分化能力;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并比较EGF、bFGF对鼠NSC增殖刺激作用.结果:体外传代培养获得的N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达nestin;NSC扩增迅速;传代培养的NSC性能稳定;联合运用EGF、bFGF对NSC增殖作用较单用强.结论:成功培养扩增了大鼠NSC;EGF、FGF联合作用能促进大鼠NSC增殖.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本文概述了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综述了干细胞的可塑性、分离培养及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系自1998年建立以来,在细胞定向分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对ES细胞与妇产科的关系及其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及定向分化、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生物学特性的认识随之进一步加深。成体干细胞是一群存在于已分化(或特化)的组织中尚未分化(或特化)的细胞,它们除了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外,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现象的发现,使得人们对于今后应用细胞再生治疗烧伤、创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组织缺损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方法,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活性及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并以此鉴定所获细胞。方法:采用1.073g/ml的Percoll分离液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BB的2%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并利用其贴壁性进行纯化;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物;采用10%胎牛血清和尼克酰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的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均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超微结构显示了干细胞的幼稚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34、CD45、CD19、组织相容性抗原-DR阴性,CD44、CD10、CD29、CD13阳性。体外能够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采用该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扩增较快;一定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我们所获得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并对培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运用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表皮层和真皮层,并获得表皮单细胞悬液,采用Ⅳ型胶原铺板选择性黏附分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CK10的表达. 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中实验组细胞呈现克隆生长,且克隆维持时间较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的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19均呈阳性表达,而CK10阴性表达.结论 应用Ⅳ型胶原黏附和运用表皮干细胞培养基可以实现人体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为表皮干细胞体外的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胡慧仙  徐晗 《浙江医学》2014,(8):728-732
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中,干细胞群对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成体干细胞(SSC)已经在多种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组织器官中得到鉴定,如肠上皮、表皮及造血系统等。定植在骨髓中的成熟造血干细胞(HSC)是SSC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各谱系的造血细胞并释放入外周血[1]。HSC具有干细胞的两大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HSC的自我更新通过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对称分裂,即两个子代细胞均保持干细胞特性,理论上这种分裂方式有助于维持干细胞池中HSC数量的恒定,当机体造血系统受到损害或移植术后这种分裂方式对于补充HSC的数量尤为重要;另一种方式是不对称分裂,即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维持干细胞特性,另一个子代细胞则多向分化成造血细胞成分。自我更新是维持HSC壁龛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发挥长期造血功能的先决条件。本文就HSC的调控及相关细胞因子、骨髓微环境和信号通路在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