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A_1AT) 浓度共388例,A_1AT测定结果其中正常人170例,急性肝炎82例,慢性肝炎32例和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17例,均无阳性。肝硬化35例及原发性肝癌52例,其A_1AT阳性率分别为2.86%(1/35),和78.84%(41/52)。在9例AFP阴性原发性肝癌中,A_1AT阳性5例,A_1AT阳性率可达55.56%(5/9)。本组资料提示A_1AT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之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屠振兴  虞紫茜 《癌症》1993,12(1):72-72
作者通过对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A_1AT)、醛缩酶同工酶A(ALD-A)和α—L—岩藻糖甙酶(AFU)活性的则定来探讨它们各自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和联合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有10~30%病人,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测定值相似文献   

4.
甲眙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PHC)的一项特异性较强的论断指标。但AFP源性的PHC患者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上AFP阴性,PHC诊断较为困难。选择其它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实属必要。CA-50是一种最普遍的癌症相关抗原,对胰腺癌PHC有较高的阳性率。本文报道AFP阴性PHC患者3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3例.探讨CA-50IRMA对AFP阴性PHC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细胞癌(下称肝癌)的血清学诊断迄今仍首推甲胎蛋白(AFP),但有其局限性。部分良性肝病患者 AFP 的一过性升高给肝癌诊断增加了困难,另约有20—30%的肝癌患者AFP 呈阴性或浓度升高,故需寻找 AFP 以外的肝癌标记物。本文报告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 AFP 异质体和 a1—抗胰蛋白酶(AAT)的检测结果,以进一步探讨对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AFP RIA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标志物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仍有25%~35%非分泌AFP型的原发性肝癌。本文应用CA-50(IRMA)检测AFP阴性原发性肝癌并与CEA、SF、p2-MG等三种肿瘤标志物作对比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PHC)的一项特异性较强的诊断指标。但是,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近年,国内外学者提出血清铁蛋白(SF)特别是对AFP阴性的PHC在一定的诊断价值为了解AFP、SF联合测  相似文献   

8.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十多年来应用甲种胎儿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一个有效的指标,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约有15—20%AFP阴性或低水平AFP,以及胆管细胞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仍缺乏特异性的肝癌标志物,因而有必要寻找其它肿瘤标志物来弥补其不足。胰蛋白酶抑制剂(α1-Antitrypsin简称A1AT)是一种分子量约54,000的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一种重要的血清蛋白酶抑制。  相似文献   

9.
血清铁蛋白测定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P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肝癌早期普查。但部分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AFP则为阴性。因此选择其他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实属必要。近年来以铁蛋白作为肝癌的肿瘤标记物已受到重视。本文初步探讨铁蛋白对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病例及方法病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确诊。肝癌组原发性肝癌138例(男122例、女16例);转移性肝癌4例(均为男性)。对照组计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迁延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尚有10~30%的病人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还需寻找另外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试对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5′-NPDase)同工酶对肝癌,尤某是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肝癌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CA -5 0、CA -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 32例 ,行血清AFPRIA、CEARIA、CA -5 0IRMA、CA -199IRMA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 32例血AFP、CEA、CA -5 0、CA -199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 10 0 % ,而各单项检测AFP为 6 8 8% (P <0 0 1) ,CEA 15 6 % (P <0 0 0 1) ,CA -5 0 78 1% (P <0 0 5 ) ,CA -19975 % (P <0 0 5 )。在原发性肝癌AFP阴性 10例中 ,血CEA值增高 2例 (2 0 % ) ,血CA -5 0值增高 9例 (90 % ) ,血CA -199值增高 8例 (80 % )。结论 血AFP、CEA、CA -5 0、CA -199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各单项检测 ,CA -5 0、CA -199对血AFP阴性原发性肝癌阳性符合率高 ,血CEA原发性肝癌诊断性符合率低 ,诊断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细胞癌(下称肝癌)的血清学诊断迄今仍首推甲胎蛋白(AFP),但有其局限性,部分良性旰病患者AFP的一过性升高,给肝癌诊断增加了困难,另约有20—30%的肝癌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升高,故需寻找AFP以外的肝癌标记物。本文报告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异质  相似文献   

13.
联合检测血AFP、CA19-9和CA125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AFP、CA19-9和CA125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独检测血AFP、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72.4%、53.9%和47.4%,联合检测三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为92.1%(P<0.05).结论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的阳性率,特别对AFP阴性和低阳性度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血清抗胰蛋白酶(α_1AT)为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酶抑制剂,肝癌细胞亦能合成,由于此低分子量糖蛋白异常与肝病相关,在过去五年中,本实验室建立了血清α_1AT检测方法,观察到对AFP阴性肝癌诊断颇有价值,本文着重评价其对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α_1AT抗血清系本实验室自行制备,其效价为1:128。电泳缓冲液为巴比妥钠—盐酸pH8.6。火  相似文献   

15.
用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方法诊断肝癌,一般有15%以上的假阴性,而且在肝硬化或肝炎病人中也有部分病人的AFP高于正常水平。为寻求减少误诊的方法,本文评价了测定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v1AG)以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I)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良恶性肝病方面的意义。方法:用Caurell“火箭”免疫电泳法对这三种糖蛋白进行定量测定。在电压200 V,温度10~15°的条件下电泳3~4小时,即可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AFP的放射免疫测定。发现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有5例AFP呈假阴性。  相似文献   

16.
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并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显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健康人、47例急性肝炎、41例肝硬化和38例原发性肝癌血清中TSGF、AFP、SF的含量.结果 TSGF与AFP、S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8.4%,特异性达99.0%,阳性预测值为100%,TSGF、AFP和 SF的阳性似然比依次为8.1、10.7和5.1,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21、0.22和0.28.结论 TSGF与AFP、SF指标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我院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旰癌65例的酶谱(r—GT,5'—NTLAP,ICD和AKP)检测结果,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肝癌组的酶值及阳性率都高于非肝癌组,并有显著统计学的差异,P<0.01(表2)其中有11例经手术切除、病检证实为分化型和低分化型肝细胞癌,从而进一步证实上述酶的指标是一组敏感的肝癌标记物。本文采用多酶同测法,更有利于提高(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且方法较简便,试剂易得,具有可以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甲胎蛋白(AFP)检测法在临床和普查工作中的应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很大提高,发现了一些无临床表现的早期病人。本文着重讲述AF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上的价值,并就有关问题加以介绍。一、甲胎蛋白(AFP)简介 AFP是人胎儿血清中一种胚胎专一性蛋白,于1956年被发现,于1964年发现存在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自1967年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AFP阴性肝癌及非肝癌肝占位性病变59例。术前用4~30%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测定其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此同工酶的Ⅰ'、Ⅱ、Ⅱ'带为原发性肝癌特异性区带。AFP阴性肝癌出现特异性区带者占66.7%(22/33),转移性肝癌占10%(1/10)肝血管瘤等不出现特异性区带。结果表明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AFP阴性肝癌及非肝癌肝占位性病变59例。术前用4~30%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测定其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此同工酶的Ⅰ'、Ⅱ、Ⅱ'带为原发性肝癌特异性区带。AFP阴性肝癌出现特异性区带者占66.7%(22/33),转移性肝癌占10%(1/10)肝血管瘤等不出现特异性区带。结果表明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