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化疗耐药与肿瘤细胞表达耐药基因有关,本研究检测人脑胶质瘤中耐药基因的蛋白表达,为今后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3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P-糖蛋白(P-gp)、肺癌耐药蛋白(LRP)、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和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组织中仅有1例P—gp阳性表达,其余三个基因的蛋白表达为阴性,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P—gp、LRP、GST-π和MGMT的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32.1%、43.4%、43.4%和50.9%,LRP和GST-π的蛋白表达率与胶质痫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P—gp、LRP、GST-π和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均有较高表达率,LRP和GST-π的表达和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合测定多种耐药基因的表达对制定化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滕大才  马永超  韩兵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495-2497
目的:研究PHLPP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标本37例,其中I级1例,Ⅱ级12例,Ⅲ级16例,胶质母细胞瘤8例。另取11例因脑创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标本中PHLPP1 mRNA和PHLPP1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HLPP1 mRNA和PHLPP1蛋白表达最高,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PHLPP1 mRNA和PHLPP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胶质瘤组织中PHLPP1 mRNA和PHLPP1蛋白表达值降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LPP1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组织中都有表达,其表达值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性,这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以往细胞株的研究提示,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中的重要因子ERCC2表达与BCNU耐药相关,然而在人脑胶质瘤是否同样如此,还没有明确资料。本研究将对人脑胶质瘤临床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其与ERCC2表达的关系。方法:在人脑胶质瘤手术时收集新诊断的原发性胶质瘤新鲜标本61例,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脑瘤常用化疗药DDP、BCNU、VCR和VM26的敏感性。并对收集的肿瘤标本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ERCC2mRNA的表达,然后对二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中,49例样本获得成功检测,成功率达到80%。体外药敏结果在49例样本中差别较大。四种化疗药物DDP、BCNU、VCR和VM26在血浆峰浓度下的肿瘤生长抑制率(IR)分别为(37.8±2.6)%、(29.7±3.1)%、(31.3±2.7)%和(40.7±2.7)%。49例肿瘤标本的ERCC2mRNA相对表达范围较广,为0.01 ̄10.50。相关性分析显示ERCC2表达同BCNU敏感性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73,P=0.004),而与DDP、VCR以及VM26的敏感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RCC2mRNA表达与BCNU敏感性相关,但与DDP、VCR和VM26的体外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Notch-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Notch-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Notch-1对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7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Notch-1mRNA的表达。结果Notch-1mRNA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可表达,且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人脑胶质瘤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中Notch-1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并且Notch-1mRNA在人脑胶质瘤Ⅲ~Ⅳ级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组(P<0.01)。结论Notch-1mRNA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表达,且在人脑胶质瘤中呈显著高表达,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Notch-1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5.
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Sun YH  Zhang YZ  Wang ZC  Sun MZ  Zhao DH 《癌症》2004,23(9):1052-1055
背景与目的: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DNA修复酶——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能够影响肿瘤的化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基于耐药机制上的脑胶质瘤分子分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1例脑胶质瘤石蜡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后的5年随访。结果:MGMT表达阳性者126例,占40.51%(126/311)。其中,星形细胞瘤中阳性率为50.41%(61/121),少枝胶质细胞瘤中为25.71%(18/70),少枝星形细胞瘤中为28.13%(18/64),胶质母细胞瘤中为51.79%(29/56);在Ⅰ~Ⅱ级胶质瘤中,MGMT表达的阳性率为36.56%(68/186),而在Ⅲ~Ⅳ级胶质瘤中为46.40%(58/125),经χ2检验分析,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将MGMT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绘制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分析,MGMT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GMT在脑胶质瘤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级别有关,MGMT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发现CD147与某些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探讨CD14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1例星形细胞肿瘤及18例瘤旁脑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进行CD147mRNA检测。结果:(1)胶质瘤组织中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4.3%,正常脑组织中仅血管内皮细胞浆有阳性着色。(2)III、IV级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胞浆CD147着色显著强于I、II级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3)CD147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率为83.3%,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率25%(P<0.05)。CD147mRNA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274±0.08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81±0.04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7的表达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 mRNA 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NSCLC患者病例样本41例,应用ARMS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ERCC1 mRNA 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对EGFR突变状态与ERCC1 mRNA 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41例患者中,EGFR突变21例,ERCC1 mRNA 高、中、低表达率分别为19.1%(4/21)、57.1%(12/21)和23.8%(5/21),EGFR基因突变与ERCC1 mRNA 表达显著相关(P < 0.001)。 结论: NSCLC EGFR基因突变与ERCC1 mRNA 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锌转运体1(zinc transporter 1,ZnT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索ZnT1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 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的 Ⅱ~Ⅲ期胶质瘤患者20例,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ZnT1 mRNA和蛋白的含量。向 胶质瘤细胞系U87中分别转染ZnT1和si-ZnT1质粒,构建ZnT1过表达和低表达细胞系,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ZnT1对 U8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ZnT1 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均P<0.05)。成功构建 ZnT1过表达和低表达U87细胞系。与空白和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转染12 h后,ZnT1过表达U87细胞的增殖(0.54±0.01 vs 0.45± 0.04、0.43±0.03,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显著升高;而转染12 h后ZnT1低表达U87细胞的增殖(0.37±0.03 vs 0.45±0.01、0.44±0.03,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显著降低。 结论: ZnT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ZnT1可以促进 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通路主要成员Ku70、Ku80、ERCC4、Lig4 和DNA-PKcs 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mRNA 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 技术检测36例人原发脑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Ku70、Ku80、ERCC4、Lig4 和DNA-PKcs 的mRNA 水平。用亚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后,采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DNA-PKcs 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Ku70、Ku80、ERCC4、Lig4 基因表达量在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DNA-PKcs 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显性著上调(P=0.002)。DNA-PKcs 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DNA-PKcs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在正常组织中高于肿瘤组织,表明甲基化程度的减少是引起胶质瘤中DNA-PKcs 基因表达增高的原因。结论:DNA-PKcs 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较正常脑组织表达显著上调,并且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DNA-PKcs 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降低是引起胶质瘤中DNA-PKcs基因表达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BMPs/BMPR/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mad-1、Smad-2、Smad-4的表达,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脑组织和4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mad-1、Smad-2、Smad-4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人脑胶质瘤组织Smad-1、Smad-2、Smad-4 mRNA表达量比正常脑组织显著降低(0.277±0.125 vs.0.573±0.097,P<0.01;0.282±0.111 vs. 0.613±0.105,P<0.01;0.389±0.101 vs. 0.483±0.098,P<0.05),且Ⅲ+Ⅳ组显著低于Ⅰ+Ⅱ组(0.250±0.106 vs. 0.327±0.119,P<0.05;0.2451±0.109 vs. 0.315±0.113,P<0.05;0.347±0.121 vs. 0.434±0.102,P<0.05)。蛋白质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37.50%vs. 75.00%,P<0.0 1;20.00% vs. 65.00%,P<0.01; 25.00% vs. 70.00%,P<0.01),且Ⅲ+Ⅳ组显著低于Ⅰ+Ⅱ组(16.67% vs. 54.55%,P<0.05;5.56% vs. 31.82%, P<0.05;5.56% vs. 40.91%,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 Smad-1、Smad-2、Smad-4 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Smad-1、Smad-2、Smad-4可能参与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及其与p53、MG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中CD133和p53、MGMT蛋白的表达。结果:CD133在各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均有表达,高恶性度组中CD133表达高于低恶性度组(P<0.05)。在CD133阳性组中p53、MG-MT的表达明显高于CD133阴性组(P均<0.05)。结论: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标本中均存在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cyclin b1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cyclinb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urvivin、cyclinb1表达蛋白在 4 1例胶质瘤 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基因表达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 ;4 1例胶质瘤中 2 5例呈阳性表达 ,占 6 1.0 %。Ⅰ~Ⅱ级和Ⅲ~Ⅳ级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胶质瘤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cyclinb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rs=0 .836 ,P <0 .0 1)。结论 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在胶质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它可能与cyclinb1共同在胶质瘤细胞有丝分裂的Gs2 /M期中起特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分泌及表达情况,以及它们在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IL—2、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IL—6及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采用ELISA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在脑胶质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人脑胶质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脑胶质瘤细胞株均呈现明显的Th2类细胞因子基因优势表达,而正常人脑组织中则无这种表达趋势。结论 Th2类细胞因子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优势表达可能是导致脑胶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有可能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of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pathway including Ku70, Ku80, ERCC4, lig4 and DNA-PKcs between human primary gliomas and normal brain tissues, and furthermore,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the expression alteration. 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Ku70, Ku80, ERCC4, lig4 and DNA-PKcs in 36 specimens of glioma and 12 specimens of normal brain tissue were measured using SYBR green-base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Methylation of DNA-PKcs was detected through methylation-specifi c PCR (MSP).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 cant di. Erence in expression of Ku70, Ku80, ERCC4 and lig4 between human primary gliomas and normal brain tissues (P < 0.05), while DNA-PKc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P = 0.002). The expression of DNAPKc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grade III and IV disease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grade II disease or in normal brain tissues (P < 0.05). Moreover, glioma tissue showed weaker methylation than normal brain tissue. CONCLUSION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DNA-PKc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athogenesis of glioma. Demethylation of DNAP-Kcs promoter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its up-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C2/CyclinB1在胶质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构建布有各级别人脑胶质瘤、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其移植瘤组织、脑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相应的对照标本其118例的组织芯片.进行CDC2、CyclinB1的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率、表达强度及联合表达情况、结果:CDC2、CyclinB1表达阳性率在71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别为54.9%和52.1%11例正常成人脑组织中分别为18.2%和9.0%.两者比较P〈0.05:CDC2和CyclinB1的联合表达率为89.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1)CDC2、CyclinB1的表达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也有差异(P〈0.05),与病理级别分别呈正相关(r=0.982,P=0.018:r=0.959.P=0.041).在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球体、裸鼠皮下移植瘤、人胚胎脑和裸小鼠骨髓中均高表达.而脑肿瘤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球体未见表达。结论:CDC2和CyclinB1,随着脑胶质瘤恶性度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在神经干细胞、脑肿瘤干细胞低表达.而在SHG44和GBM细胞球体中高表达,表明其在肿瘤细胞分化抑制中起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胶质瘤分子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 EGFL7)、微血管密度(MVD)、磷酸化局部黏着斑激酶( FAKpY39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胶质瘤EGFL7与FAKpY397及MVD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EGFL7、FAKpY397的表达,用CD34标记计数MVD.结果 EGFL7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1);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EGFL7的表达也明显增强( χ2=26.24,P<0.01).FAKpY397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FAKpY397的阳性表达率相应增高(χ2 =6.71,P<0.01).正常脑组织MVD为(15±4)/HP,Ⅰ~Ⅱ级和Ⅲ~Ⅳ脑胶质瘤中MVD分别为(27 ±3)/HP和(60 ±4)/HP,MVD计数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脑胶质瘤的MVD计数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EGFL7与FAKpY397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14,P<0.01);EGFL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MVD分别为(56±4)/HP和(25 ±3)/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结论 EGFL7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MVD及FAKpY397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提示EGFL7基因不仅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可能直接参与了脑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探讨P21WAF1/CIP1、P16两种抑癌基因与人脑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21WAF1/CIP1和P16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21WAF1/CIP1和P16阳性表达率在人脑胶质瘤中分别为58.16%和42.86%,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1WAF1/CIP1蛋白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21WAF1/CIP1蛋白和P16蛋白可协同表达。结论:P21WAF1/CIP1与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协同表达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作为一项判断其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中的分布和表达,及其与核增殖指标MIB-1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IGF-IR、MIB-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IGF-IR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并且随病理分级(WHO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胶质瘤组织中IGF-IR的表达与MIB-1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rs=0.735)。结论:IGF-IR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可能成为临床病理诊断脑胶质瘤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