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稳定可靠的血液透析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本前提,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吻合建立的内瘘。但有些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因病情或自身血管条件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临时性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因保留时间较短且并发症较多,不适用于长期留置。我中心应用带涤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急诊血液灌流(HP)与腹膜透析(PD)建立通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3例患儿采用贝朗公司急性腹透导管于脐下3cm处作床旁腹腔穿刺插管术行PD;9例患儿采用13.5cm规格的Quinton双腔导管,以Seldinger方法作右股静脉插管术行HP。结果 3例(73天婴儿5天后转院、痊愈2例)PD患儿硬管穿刺均成功,留置时间8天~32天(一周后因漏液而换软管);9例(痊愈5例,死亡4例)HP患儿穿刺插管成功8例,失败1例(改静脉切开);两种方法均未发生插管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插管术简便安全,其快速建立透析通路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小儿急诊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导管类型、导管置入位置选择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成功方法,而建立持久、安全的透析通路又是慢性腹膜透析成功的关键。多年来,尽管腹膜透析导管的技术存活在不断提高,但是导管相关并发症仍时常导致腹膜透析技术性失败。针对此问题,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专家组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理想腹膜透析通路的指南,并于2005年对指南进行了更新。2005年指南中有一重要结论,即不同透析中心之间导管结局存在确实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术和中心的特点较导管的设计更为相关。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同样类型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因不同置管或透析中心而不同。因此,合理选用导管及掌握不同类型导管的插入技术是置管成功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66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36例采用手术切开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30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过程、置管后1月内腹膜透析管相关合并症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需要使用镇痛剂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手术切开直视下腹膜透析置管组(t =8.614,P=0.000),2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和脏器损伤,2组患者置管后1月内腹膜透析管路相关合并症和感染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易于肾脏内科医生掌握和应用,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并可以控制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然后根据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涤纶环距离皮肤出口位置要在3cm以上。依次将软硬扩张导管顺导丝插入深静脉内,最后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65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插入术58例,锁骨下静脉5例,股静脉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6.3±4.2)月,最长时间为38月。21例患者因栓塞拔管,8例患者因感染拔管,14例患者虽导管通畅,但患者因原发病等原因死亡,4例患者接受肾移植,1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和准备近期行肾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张国智  闵龙秋 《华西医学》1989,4(4):468-469
用Swan—Ganz导管测定动肺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的方法在临床麻醉中用以了解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已日渐增多。我院自1985年开始应用颈内静脉穿刺法作Swan—Ganz导管插管,近半年来连续进行33次,现将体会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引流术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引流术是近几年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新技术。因此,对54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引流的护理技术问题进行探索,从而避免了发性导管阻塞、滑脱、继发感染及心包组织的副损伤等,同时,引流液的细菌学监测,为延长置管时间和病因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取材较易而又实用,能尽性解除心包填塞,缓解症状,防止填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因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收治的80例病例的病例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92次治疗,男31例,女49例,平均年龄(63.45±13.7)岁,造影显示75例合并中心静脉病变。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瘘8例,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4例,建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3例,均正常使用。单纯溶栓治疗14例22次,平均通畅时间(10.22±9.62)月,其中2例短期内再度导管功能不良而行原位换管。总计原位换管52例,异位换管3例,平均随访时间(49.5±3.8)月,导管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3.2%、82.7%、74.0%。结论对于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应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的透析生命。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以下简称PDA)栓塞术是一种治疗PDA未闭非开胸性手术的新方法。自1991年3月以来,我科先后有5例患者接受该项治疗,4例成功,1例失败。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血管充盈度极差,皮肤湿冷无弹性,用套管针穿刺有一定难度。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二次穿刺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成功103例,成功率较高,且简便易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心包积液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74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7例,肿瘤心包转移2例,介入损伤心包填塞1例。患者取半卧位,经超声心动图确定穿刺位置,常规消毒麻醉,采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待抽出液体后停止进针,送入导丝,沿导丝送扩张管以扩张通道,之后拔出扩张管。再沿导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内,撤除导丝,用缝线固定导管,抽液留标本化验,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10例患者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任何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2~15天,平均5天。每例引流心包积液总量200~1800ml,平均600ml,每例引流2~5次,平均2.5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B超复查极微量心包积液。结论: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可避免心肌损伤及反复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6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年前在我科行左前臂贵要静脉一桡动脉J型转位术,术后2月拔除股静脉长期导管应用内瘘透析。入院前3日,发现患者内瘘闭塞,患者拒绝取栓治疗,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入院。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改进的经皮股静脉插管的方法。方法选用瑞金医院2003年1—12月需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径路的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难以施行或插管未成功者及因输液或静脉营养需置中心静脉插管者,施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本组共148例,行154次股静脉穿刺置管。154次股静脉穿刺插管成功1530:(99.4%)。结论作者运用改进的方法经验,非熟练者的操作者占3/4以上,穿刺成功率高达99.4%,仅1例因非技术原因未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弊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瑞星 《中国血液净化》2003,2(2):109-109,113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国内外大都主张采用内瘘或中心静脉插管,外周动脉(如桡动脉)穿刺由于并发症太多不主张使用。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因种种原因,外周动脉穿刺在基层医院应用很普遍。作者总结我院及外院转入的共计78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作为透析通路,现就其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插管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ECPB)心肺复苏(CPR)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自行研制经皮穿刺体外循环插管及鼓泡式氧合器、动脉滤器、泵管、管道连接的一体化无菌密闭系统。先将15只犬随机分为有搏动经皮穿刺插管组(A组)5只,无搏动绛皮穿刺插管组(B组)5只,无搏动切开插管组(C组)5只,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经皮穿刺插管方法建立急诊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及对心肺复苏的影响。后将6例心脏停搏常规复苏8min无效患者进行床边经皮穿刺急诊体外循环方法的研究及对心肺复苏疗效的观察,结果无论在动物或人体上均快速建立了ECPB.使CPR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显著提高。结论经皮穿刺周围大血管插管能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使CPR的ROSC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是最基本的保证,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较多急诊病人,此类病人病情急,且危重,血管条件差,循环差,往往给血管通路的建立也带来一些不便。结合近几年的临床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引流术是近几年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新技术。因此,对54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引流的护理技术问题进行探索,从而避免了发生导管阻塞、滑脱、继发感染及心包组织的副损伤等,同时,引流液的细菌学监测,为延长置管时间和病因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取材较易而又实用,能尽快解除心包填塞,缓解症状,防止再填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研究组30例行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比较两组引流效果、胸腔积液引流量、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检验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术后随访2周,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周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引流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置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周时,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对照组(26.67%)低(P<0.05)。结论: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行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治疗可获得显著引流效果,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蒋从清  张振建  操传斌  宋波  徐耕 《新医学》2000,31(6):358-358
1 引 言心脏紧急临时起搏是抢救突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心脏停搏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但迄今为止,如无X线指引,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仍未有较为满意的、能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床边采用经皮穿刺心内膜紧急起搏2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4岁至70岁,中位年龄28岁。原发疾病包括: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病毒性心肌炎10例,脑出血4例,胸腔恶性畸胎瘤切除术中1例。起搏前心电图表现:心室停搏6例,缓慢性…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柳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83-2383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