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体重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超重组75例[体重指数(BMI)≥24 kg/m2 ]和正常组55例(BMI<24 kg/m2).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压,分析体重指数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结果]不同BMI病人的FBG、2 hPG、TG、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MI与FBG、2 hPG、TG、SBP、DBP呈正相关.[结论]BMI升高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加重,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对病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其降低体重,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餐后高甘油三脂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餐后甘油三脂 (TG)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 将 5 6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12例、餐后TG增高组 2 2例、高脂血症组 2 2例 ,三组均禁食 12h后 ,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 ,以TG4h和TG2h作为脂肪餐负荷试验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 ,并同期测定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水平、空腹血糖 (FPG)、餐后 2h血糖 (PG2h)、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 2h胰岛素 (INS2h)及体重指数 (BMI)、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 ,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的判断指标 ,并进行TG4h和TG2h与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中 ,TG4h明显高于空腹TG(P <0 0 5 ) ,TG2h明显高于空腹TG(P <0 0 5 )。对照组、餐后TG增高组和高脂血症组ISI比较显示 :餐后TG增高组和高脂血症组患者ISI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SI绝对值 (P <0 0 5 ) ,而餐后TG增高组和高脂血症组患者ISI绝对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TG2h、TG4h与SBP、DBP、FINS、INS2h、PG、PG2h呈正相关 ,与ISI呈负相关 ,多因素逐渐回归分析显示 ,IR或ISI下降是引起TG2h、TG4h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 IR是引起餐后TG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Ⅱ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之间的联系。方法测定Ⅱ型糖尿病354例和正常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BG)、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BMI、WHR、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各时相INS均存在显著差异,全部样本BMI、WHR与BG、INS、TC、TG呈正相关,与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中心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两者共同参与了Ⅱ型糖尿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格华止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华止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3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予格华止降糖治疗12周后 ,血糖稳定于正常水平 ,比较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压(SBP和DB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FINS、SBP和DBP值下降(p<0.05) ,ISI值升高(p<0.05)。 结论格华止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压 ,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分组,观察空腹血耱(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空腹C肽、餐后C肽及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这些参数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较高,体质指数(BMI)、FINS、PINS、空腹及餐后C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E(ApoE)、IR均显著升高,ISI显著下降,与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FBG、P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血压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胰岛素的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胆囊结石易患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266例2型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胆石症组与无胆石症组的差异。结果266例糖尿病患者有胆石症者79例,占29.6%,胆石症组体重指数(BMI)、空腹(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超重、高胰岛素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血脂紊乱可能与胆石症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体重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痛人分为超重组75例[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正常组55例(BMI〈24kg/m^2)。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压,分析体重指数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结果]不同BMI病人的FBG、2hPG、TG、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FBG、2hPG、TG、SBP、DBP呈正相关。[结论]BMI升高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加重,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对病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其降低体重,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脂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调查,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集相应数据对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肥胖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而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外周型肥胖者基本相同,提示无论是总体脂增加还是局部体脂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都随之增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是总体脂增加或是局部体脂增加者其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血糖、糖耐量减低及 2型糖尿病人群体重、血压、血脂、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检测正常血糖、糖耐量减低和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 2h血糖和胰岛素 ,用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同时测定空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测量 3组人员身高、体重、血压、腰围及臀围 ,并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脂肪肝的诊断依据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血糖组比较 ,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组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依次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与糖耐量减低组比较 ,2型糖尿病组血压、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0 1) ;腰臀比值和尿酸水平升高 ,体重指数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受试 3组脂肪肝的患病率依次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0 1)。结论 随着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糖、胰岛素及尿酸升高 ,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加剧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并且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心率、血脂、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2-hpp)血糖、空腹及2-hpp C肽水平、空腹及2-hpp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LDL、Plt水平与反映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收缩压、HbAlc、2-hpp血糖水平与ABI呈负相关.2-hpp C肽水平、2-hpp胰岛素水平与ABI呈正相关.而其他危险因素均与ABI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收缩压、HbAlc、2-hpp血糖水平、2-hpp C肽水平、2-hpp胰岛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其中年龄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糖耐量受损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 (IGT)患者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和相关的代谢改变。 方法 对 6 4例血糖正常者 (NGT)和 97例IGT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 ,并测定其血脂、血压、体重指数 (BMI)和腰臀比值 (WHR)。结果 与NGT组比较 ,IGT组空腹胰岛素水平、OGTT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显著升高 (P <0 0 5 ) ;胰岛素敏感指数、初期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依次与腰臀比值、BMI、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空腹血糖和舒张压相关 ;IGT患者TG、舒张压、收缩压、BMI和腰臀比值明显增高 ,HDL C明显降低。结论 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 β细胞功能异常并伴有多种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梗塞患及30例对照组患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组血胰岛素(Ins)、C肽(CP)、葡萄糖(Bs)、胆固醇(CH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Ins、C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01),其血CHOL、TG水平及BMI亦升高(P<0.05),结论: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有密切关系,IR是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改善和治疗IR在预防糖尿病患发生腔隙梗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血糖、胰岛素及血压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分别测定血糖及血压、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胰岛素。结果 B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 01),但比C组的水平低(P<0. 05);内皮素与年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多种因素呈正相关,对其采取干预可能是降低血压、改善糖耐量及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逆转为正常状态的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内皮素与血压、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分高血压组、对照组,测定内皮素、胰岛素、血糖、BMI、HOMA-IR等。结果:高血压组内皮素、BMI、HOMA-IR较对照组升高。HOMA-IR、BMI、血压与内皮素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促进糖尿病患者内皮素升高,加重内皮细胞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均实施6个月的量化运动处方,分别观察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3个月后,肥胖组的BMI(下降值为2.4kg/m2)、餐后2h血糖(下降值为1.6mmol/L)、TG(下降值为0.6mmol/L)及空腹胰岛素(下降值为2.2mU/L)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2.6个月后,肥胖组的BMI(下降值为4.6kg/m2)、FBG(下降值为2.7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值为3.5mmol/L)、HbA1c(下降值为1.2%)、TG(下降值为0.9mmol/L)、空腹胰岛素(下降值为3.4mU/L)的下降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从运动处方带来更多代谢指标更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与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原水平的差异。方法观察40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及40例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胰岛素原及真胰岛素的变化。结果(1)两组间均数比较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之间,在体重指数、腰臀比值、餐后2小时胰岛素、空腹真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原、反应胰岛素抵抗的指标HOMA-IR有显著性差异。伴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餐后真胰岛素水平及反应胰岛素分泌指标的ISI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脂代谢参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对高血压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平均血压与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值、甘油三酯、空腹及餐后2小时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原、空腹及餐后真胰岛素、HOMA-IR等多变量呈正相关。(3)对高血压组以平均动脉血压(MBP)为应变量,以ISI、HOMA-IR、胰岛素原、真胰岛素、免疫活性胰岛素、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腰臀比、年龄为自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MBP=129.993 2.012FPI 4.721TG 0.026PPI-25.674WHR 0.079PTI。结论在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中,胰岛素抵抗可能不是独立危险因素,高胰岛素原血症可能是疾病的更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其对血脂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检测空腹血糖(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按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TC、TG、LDL—C和INS均升高,ISI和HDL—C均下降,且IR与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无论有无合并高血压病,均存在IR和脂质代谢紊乱,且IR与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提示防治IR及血脂代谢紊乱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伴肥胖与非肥胖患者的代谢状态,了解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 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55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47例(BMI〈25kg/m^2)。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结果 肥胖组SBP、TG、LDL—C、F—ins、UAER、BUA明显高于非肥胖组,HDL—C较非肥胖组明显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C、FBG、GHbAlC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BMI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脂代谢、血压、胰岛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患者应予以重视,对其代谢异常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年龄、血糖与血脂、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血糖与年龄两因素对血脂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以年龄60岁和空腹血糖5.6mmol/L为界点,依入院顺序随机选取:中青年空腹血糖正常者、老年空腹血糖正常者、中青年空腹血糖偏高(IFG)者、老年空腹血糖偏高(IFG)者各25例,共100例,在空腹12h后清晨空腹测血清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压值。观察不同年龄、血糖及其两因素交互作用的均方、F值、P值和观察效能。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血清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血压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血糖组间血清胰岛素、C肽值存在明显差别,血脂、血压未发现有显著差别;且年龄与血糖两因素间未能显示有显著地交互作用。结论 衰老是老年人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和血清胰岛素、C肽增加的重要因素;空腹血糖受损(IFG)不等于糖耐量异常(IGT)。对非糖尿病老年患者调控FPG在7.0mmol/L以下是合理的血糖目标;空腹血糖受损(IFG)老年人。心血管病防治的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门诊的8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分成两组:无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8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250例,占28.8%。②两组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肾病与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TG、UA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综合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UA,改善代谢紊乱情况,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