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 0 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是三位多年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是瑞典哥德堡大学的 Avid Carlsson、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 Paul Greengard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 Eric Dandel。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研究领域是神经信息传送。神经信息传送不一定立即造成细胞电位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神经传导研究对神经髓鞘的完整性较为敏感,但不能提供神经膜电位的相关信息.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细胞膜电位及离子通道,但它只局限于细胞或动物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9年,前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接见加州圣迭戈神经精神科的科学家时签署了一份公报.公报说: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大脑研究的10年.它所指的大脑不仅指大脑本身,而是涵盖了信息技术或信息贸易等在经济、战争、武器研制、政治制约等方面具有更为广泛的、战略意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神经科学学会:http :/ /apu .sfn .org神经科学学会(TheSocietyforNeuroscience)简称SfN ,成立于1970年,会员30 0 0 0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有关脑和神经系统研究的组织。该网站内有SfN最新的活动及会议安排,出版物(JournalofNeuroscience)和研究进展信息Dana联盟:http :/ /www .dana .org/Dana联盟是由2 0 0多名从事于脑研究教育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一个非盈利性组织。这里可以找到Dana联盟的活动安排,出版物和最新的脑研究进展信息。它下属三个子站点:BrainInformation&BrainWeb ,BrainAwarenessWeek和BrainyKidsOn line…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对神经环路的生长发育、功能维持和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关键部位是突触,而突触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即具有可塑性。近期的研究发现NG2胶质细胞与海马神经元之间存在快速的神经元一胶质细胞突触传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甚至可导致病人最终失去行动能力,全世界受此病困扰着达数百万人,因此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已经知道,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手术等造成的神经损伤或糖尿病、带状疱疹、艾滋病,以及部分肿瘤等疾病产生的外周神经功能异常所引起,患者出现痛觉敏感的现象,对轻微的皮肤触摸产生较痛苦的感觉。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限,因此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最近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脑源…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许多发达国家中导致死亡和残障的主要原因.据美国国家卒中协会2000年的报告,在美国每年有大约40]万人发生急性脑梗死,每年用于治疗脑梗死的费用大约718亿美元[1].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第三位致死因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56.6%~80%,其致残率为第一位.随着人口增加及老龄化程度加重,从发病早期控制脑损伤的程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国内外对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大量研究表明神经保护治疗的关键是阻断脑缺]血级联反应,神经保护目的就在于阻断和减弱脑缺血级联反应.本文就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探索人脑功能的过程中,发现神经胶质细胞是记忆细胞,是精神信息储存仓库,明确指出精神活动是一种独特的物质活动;是一种有规律的生物电磁化活动;是人脑中神经元的有序活动;是精神物质在递质在脑生命场中自由地传送精神信息的过程;是人类生命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脑血流调节的自动控制由三个环节组成:传入信息、特异的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即脑动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反馈机制.传入信息有各种不同类型,包括由血管内压力变化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牵张的强度,或来自血管壁的特异神经感受器,或来自位于周围组织中的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控制脑血流的作用可以是肌原性的机制,即脑动脉平滑肌的直接反应,可以是体液机制和神经原机制.脑血流的调节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系统动脉压变化时发生的脑血流调节谓之第一型,通过这一调节,无论灌注压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脑血流的相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前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接见加州圣迭戈神经精神科的科学家时签署了一份公报。公报说: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大脑研究的10年。它所指的大脑不仅指大脑本身,而是涵盖了信息技术或信息贸易等在经济、战争、武器研制、政治制约等方面具有更为广泛的、战略意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神经细胞极为有限的再生能力,因此神经移植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理想方法.随着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治疗性克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具有自身遗传信息的神经干细胞或神经细胞,从而避免了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问题,将成为神经移植治疗富有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疾病临床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由于应用神经生理、神经病理和神经生化等新技术对周围神经进行研究,因而对周围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病理生理的认识,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将若干进展综述于下:一、周围神经病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1.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测定(神经-肌电图):这一电生理方法,近年来广泛用于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常可发现一些尚未出现症状或体征的早期中毒性、代谢性或压迫性神经病患者.而且由于操作方法简单,可以重复多次检查,因而也是判断周围神经病预后和疗效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底物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鸟氨酸、层黏连蛋白、鼠尾胶原等作为底物,观察它们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诱导和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三种底物均能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诱导分化的能力为层黏连蛋白>多聚鸟氨酸>鼠尾胶原,多聚鸟氨酸与层黏连蛋白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叠加效应,而且这些底物也具有介导分化后的神经细胞迁移的能力,各种底物对细胞迁移影响力的大小与其诱导分化的能力相似.结论:多聚鸟氨酸、层黏连蛋白和胶原不同程度上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4.
人胚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人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和其在自主分化条件下的分化能力和分化特点。方法 从人胚胎海马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形成神经球。使神经球贴壁分化,分化培养基不含有任何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分裂增生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不加诱导剂下的自主分化能力。结果 从人胚胎海马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细胞倍增时间为3.2d。BrdU检测有正在分裂、增殖的细胞。细胞贴壁分化后可以出现Nestin、GFAP、Tuj-1表达阳性的细胞。神经干细胞共培养6个月,传代14代。结论 分离培养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以长期培养。在不加任何诱导剂的自主分化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分化。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分离培养的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可用于基础和临床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固有观念的束缚,直到最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的概念才开始应用于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 一、基础研究 1.神经干细胞的定义和特性:1989年,Anderson参照造血系统干细胞的特性,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增殖潜能以及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关于神经干细胞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有人称之为神经祖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或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cell)。但这3个概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祖细胞是相对于干细胞而言,仅具有单潜能或双潜能分化能力或其干细胞样特性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而前体细胞则是一个不太严格的术语,是指在发育进程中较另一种细胞处于更早阶段的细胞,可统称干细胞和祖细胞。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念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在信息传递和整合过程中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但近年来发现,神经胶质细胞主动参与了神经系统信息的传递和整合,直接影响突触的可塑性,成为构成突触的““第三种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解决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方法针对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如手术适应证、手术途径、手术方法和手术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应用基础和68例手术的临床研究.结果(1)神经内镜解剖学作为一门应用的解剖学分支,重点研究神经内镜的路标与路径.其中蝶骨嵴入路优于额底入路.经特定的锁孔入路,内镜可以达到许多深部结构并可以观察显微手术的“盲区”.(2)半导体激光是神经内镜辅助工具,可以用来穿通、切割、汽化、凝固或止血,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强度.(3)第三脑室底造瘘部位以穿通乳头体前膜为佳,其锁孔在头皮上的定位鼻根后127.7±9.9mm或冠矢点前17.1±5.6mm,中线旁20.3±4.7mm,与矢状面呈12.3±1.9度夹角,从头皮穿刺点经大脑皮层到达侧脑室前角的深度55.2±6.5mm,到达室间孔的深度74.9±8.9mm,到达第三脑室底乳头体前膜的深度为89.3±10.4mm;依据头面部软组织复原技法校正后,锁孔穿刺点到鼻根的距离为118.3±9.1mm,或位于冠状缝前15.9±5.2mm.(4)术中使用37℃人工脑脊液代替生理盐水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镜术后发热的频度和程度.结论作为神经外科诊断和手术的工具之一,可以以纯内镜手术辅助手段的形式灵活使用,并可以配合导航、超声、激光等应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微创的优势.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仍是神经内镜手术成功的前提.神经内镜在处理梗阻性脑积水、颅内的囊性病变和血肿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在大于2cm的实体瘤切除的应用中主要作为视觉辅助手段应用.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神经内镜的应用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类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干细胞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目前,神经干细胞的定义应是神经系统的始祖细胞,具有分化为以上3种神经细胞的能力,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双潜能或单潜能的干细胞,双潜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一种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单潜能干细胞只分化为神经元或一种胶质细胞。由于目前尚无特异的标志物对全能的神经干细胞和单潜能或多潜能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区分,因此,神经干细胞笼统地包括以上3种神经前体细胞。现在用于鉴定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是巢蛋白、波形蛋白和Musashi蛋白犤1犦。在啮齿类动物…  相似文献   

19.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脑修复中的可能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能分化成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的神经干细胞,这种神经前体细胞一般位于脑室壁部位。从胎脑分离下来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在体外分裂并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许多包括生长因子在内的活性物质或分子结构参与这一分化过程并决定这些细胞的转归;从成年脑中也能分离出有繁殖能力的细胞,当这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干细胞(即多潜能细胞)和具有明确前景的前体细胞(神经母细胞和胶质母细胞)遇到与胚胎时期相同因子的影响时也会分裂、分化。由于在体外培养状况下难以提供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繁殖的所有条件,故将其植入发育中或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做法是研究神经干细胞特性,特别是研究决定其分化微环境的有效办法。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神经元的发生、迁移、分化和诊治多种神经疾患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对正常儿童的脑电图研究,已有许多报告.由于检查人数、年龄和方法学的不一致,故关于正常儿童中癫癎样脑电图型的发生率,他们的结论不同.本文研究采用以前从未有过的人数,神经正常并无癫癎发作史的儿童3,726人,男性1,988人,女性1,738人,年龄6至13岁,并按年龄分组进行纵向追踪观察.在清醒安静和过度换气中描记脑电图.其中131人(3.54%)发现癫癎样脑电图型,包括每秒三次棘慢波放电(4例),多棘慢波综合(37例)中颞棘波(50例),中央区或顶叶棘波(27例),枕叶的棘波(2例)和多灶棘波(11例).男性异常发生率较高.这些异常的家族发生也有些迹象.脑电图异常的一半人有行为问题和/或轻度精神运动能力障碍.进行纵向追踪8-9年,这些脑电异常表现自发性消失,通常在学龄期,最迟到青春期.仅7例发生临床癫癎发作(1例失神发作、1例双侧肌阵挛发作,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