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1—2014-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93例)和老年组(10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病情严重程度、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或狭窄、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2组的高血脂及阳性家族史无明显差异(P0.05),中青年组吸烟、饮酒以及肥胖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2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青年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在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防治方案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01—2016-01承德市承钢医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入院就诊的200例无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属史、颈部血管动脉斑块以及性别,其中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肥胖与脑梗死有相关性(P0.05);2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属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缺血性脑梗死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高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饮酒史的比率显著升高(P0.05~0.01),性别及高血脂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缺血性脑梗死组比较,缺血性脑梗死组发作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P0.05~0.01),而TIA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史与TIA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29.799,95%CI:2.189~405.569,P=0.011;OR=0.649,95%CI:0.038~6.850,P=0.005;OR=8.569,95%CI:1.314~55.862,P=0.025;OR=0.158,95%CI:0.025~0.980,P=0.048)。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有吸烟饮酒史是TIA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青年脑梗死患者39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相关病理资料,并依据中位年龄分为高龄组(36~45岁)和低龄组(16~35岁)各198例。分析不同年龄阶段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确定危险因素对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高龄组高血压、糖尿病低于低龄组(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P0.01)。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合并上述1种或3种危险因素不会导致发病年龄提前(P0.05),但高血压、糖尿病两因素合并会导致发病年龄提前(χ2=4.72,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在年龄较低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年龄较高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两因素合并患者发病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硬化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01—2015-01就诊我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同期选取健康者62例作对照,对2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血浆Lp-PLA2水平等进行分析,血浆Lp-PLA2和ACI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PLA2水平与性别呈正相关,而与吸烟、饮酒史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生化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Lp-PLA2水平与ACI患者常见部分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可能是ACI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组(1 19例),B组: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67例),C组: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24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C组患有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B组,而B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阻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G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r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G 、HbArc 、CRP 、MA 、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腩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C、HDL-C、TG、LDL-C、HbArc、CRP、MA,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各有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7收治的43例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治的45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1组)和45例单纯肺癌患者(对照2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分析3组的分型、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与对照2组肺癌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99、CA125指标值均高于对照2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A199、CA125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过高、CA199和CA125过高是肺癌患者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肺癌患者的相关检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组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组50例,观察对比2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转归及发病部位、随访mRS评分结果。结果 PAD组吸烟及饮酒患者少于LAA组,但糖尿病患者多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D组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MD)及有TIA史的患者明显多于L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3个月进行随访,经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A患者大多与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PAD患者多患有糖尿病,且发病早期大多出现PMD,发病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05—2014-10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是否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分为VCI组77例和无VCI组43例。对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无VCI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吸烟、饮酒、房颤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糖尿病、血清VILIP-1浓度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以α=0.05水平为界,脑白质疏松在Logistic回归分析过程中为不显著因素被剔除,最后有显著意义的4个因素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排序: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受教育年限、血清VILIP-1浓度。结论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受教育年限、血清VILIP-1浓度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