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90锶敷贴治疗血管瘤患儿家属常见心理问题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对1856例血管瘤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不同心理症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血管瘤患儿家属进行了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对^90锶敷贴治疗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消除了焦虑、恐惧等心理,放心地接受并配合治疗。结论多方面的心理辅导,能促进血管瘤患儿父母提高时^90锶敷贴治疗血管瘤疾病的信心,对顺利完成血管瘤治疗并达到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乙型脑炎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儿治疗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对45例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增强治疗信心。结果:患儿家长能掌握本病的知识,很好地照顾患儿,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乙型脑炎患儿家长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属对患儿的护理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自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行为干预,提高患儿父母应对能力,促进患儿康复和提高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林细吟、王君俏等的调查研究,针对自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行为反应,有目的的进行交流帮助舒缓压力,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对40位患儿父母的心理行为干预,大多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4.
梁素丽  张双玲 《海南医学》2010,21(24):151-152
目的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达到配合治疗目的。方法选择我科130例患儿及家属作为实验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并与130例未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家属及患儿进行对比。结果护士在给实验组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护理及专业知识教育,使患儿及家属乐于接受治疗并顺利康复,其住院时间、症状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士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及家属有效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使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下的家庭支持对减轻首次住院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家长焦虑程度是否有影响.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关护理干预:帮助患儿获得家庭的支持,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消除了消极心理,保持平和心态,坚持治疗,遵指导做好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结论 患儿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及时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帮助他们获得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消除消极心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霞 《海南医学》2010,21(23):151-152
目的探讨IgA肾病儿童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护理人员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家属能积极影响患儿心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使IgA肾病患儿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达到坚持治疗直至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49例尿道下裂患儿与家长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49例尿道下裂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特殊的心理护理,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49例尿道下裂患儿及家长都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结论 尿道下裂目前尚未有一种十分完美的手术方法,所以护士要耐心帮助和鼓励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及对待治疗效果,全面配合医生治疗,以获得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家属的心理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患者家属心理分期来分析他们的心理感受,找出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积极地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主动参与协作,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新春 《中外医疗》2010,29(34):104-104
目的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每一个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找出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并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结果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消沉、对立情绪。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家属对本病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积极配合治疗,未发生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和本病区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0.
儿科护理对象1m-14岁的儿童,心理护理对患儿治疗起到非常的重要,重症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由于很多患儿从不同的县城、乡镇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患儿很少离开父母对周围环境不熟,产生恐惧的心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父母也格外紧张,焦虑,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护理,我们通过对家长来了解患儿的起居、生活习惯、爱好,制订了一张"宝宝生活习惯登记表",对每个儿童的护理、生理、社会护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长也积极参与配合,对我们的工作心理也放松了许多,在此我们对患儿的心理需求进行护理体会以及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正香  李素  陈万流 《现代医学》2012,40(5):549-551
目的:调查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CP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CP患儿家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患儿家长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提高了CP患儿家长的应对能力,延长了其坚持治疗的恒心.  相似文献   

12.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后脑外伤综合征的抑郁、恐惧、焦虑、性格脆弱等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外伤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陈爱莲 《中外医疗》2013,(28):161-16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影响。方法该组100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分别对这100例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将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给予干预组对应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治疗3 d后对患儿家长再进行心理评估,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干预组中有50例家长在回访时出现的焦急、紧张、恐惧等状态已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照组中,以上不良情绪改善不明显,同时存在有另寻医院或医生的情况,仅有5例患儿家长心理状态有所改善。结论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不仅可让家长更好的配合患儿的治疗,还能有效避免家长的不良心理影响到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瘫患儿中不同康复手段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的方法。方法 ①小脑电刺激组:20例,小脑电刺激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②高压氧治疗组:20例,高压氧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③神经生理学疗法组:20例,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④家庭康复组:19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理想。结论 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我国多省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物理居家隔离成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方法。病毒的蔓延影响了医疗机构正常诊疗业务的开展,给部分口腔疾病患者就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重了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尤其是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儿童,以及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的家长。本文综合分析了疫情期间口腔科患病儿童与家长的心理变化,旨在为此类人群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提升配合度和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世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25-126,129
目的分析铅中毒患儿家属心理状况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6月于湖北省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就诊的29例铅中毒患儿的45名家属,父亲和(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在积极救治患儿的同时,对照组20名家长未接受护理,观察组25名家长接受相应的护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两组家长的SAS、SD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家长的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铅水平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中毒患儿家长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肌痉挛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肢体酸胀疼痛、抽搐,关节挛缩、变形,增加异位骨化和骨折的发生率。目前的护理方法主要有体位护理、康复训练后护理、痉挛手术护理、康复心理护理等。本文回顾国内外肌痉挛康复护理有关文献,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肌痉挛的康复护理方法、护理效果评估、护理注意事项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瘫(CP)是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该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身心健康,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CP儿童不同个体间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胎儿或婴儿大脑中发生的非进行性损伤的异质性反映在临床上是CP儿童各种症状、体征的并存。了解脑部病变特征与儿童运动功能能力之间的关系、探寻影像学生物标记是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关键。而结构磁共振成像是脑瘫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但只有有限数量的研究能够确定脑瘫儿童基于MR的脑结构损伤与特定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在此,本文就儿童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结构MR对脑瘫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瘫诊断、康复及改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对重度颅脑外伤后处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护理.方法:在200例重度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对100例患者实施专职心理护理,另100例不采取特殊心理护理,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及后遗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症儿童疗效及心理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名肾病综合症儿童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干预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儿童疗效和心理适应行为差异。结果家庭干预组儿童的疗效和心理适应行为和对照组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降低肾病综合症儿童复发率,提高治疗疗效,并且能改善其心理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