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埃索美拉唑对氯吡格雷高维持量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华  毛永连  张军  刘利 《中国药业》2011,20(12):21-23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出院时均给予阿司匹林75 mg和氯吡格雷150 mg长期口服,埃索美拉唑组另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以磷酸化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程度计算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用于评估氯吡格雷效果和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性(ADP-Ag)。结果随访1个月,埃索美拉唑组患者血小板氯吡格雷反应性与对照组有同样的效果,PRI VASP为(37.3±5.8)%对(39.4±6.3)%,P>0.05;血小板聚集反应性埃索美拉唑组与对照组有同样的效果,ADP-Ag为(51.3±14.6)%对(52.7±15.3)%,P>0.05。结论对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且同时需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时,建议应尽可能选择对CYP2C19抑制效力小的埃索美拉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处方现状。方法数据来自《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0-2013年全国六城市88家医院门诊和住院数据,每家医院每年随机抽取40 d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诊断和用药金额等项目,从中提取PPI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数据,用Foxpro 8.0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氯吡格雷联合PPI所占比例:门诊患者为2.1%~3.6%,住院患者为16.1%~31.6%;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联合氯吡格雷的比例,由2010年的第1位和第2位,下降到2013年的第3位或第4位,而泮托拉唑、雷贝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的比例逐渐上升到第1位或第2位;心内科、老干科、普通内科及神经内科4个科室,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联合氯吡格雷的比例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已随着相关治疗指南的更迭调整用药行为,关注到PPI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会引发的心脏病风险,对重点科室应加强宣传教育,为患者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影响小的药物,以保证治疗效果及兼顾规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3.
肖金芳  谢刚  张军 《中南药学》2010,8(8):600-60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151例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负荷量600 mg治疗,在进入研究时,患者已经平均接受了3个月(至少5 d)的氯吡格雷(75 mg.d-1)和阿司匹林(100 mg.d-1)治疗。其中7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bid)治疗,作为实验组;另外7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血小板反应指数在实验组(n=76,总体均数51%,范围48%~54%)和对照组(n=75,总体均数49%,范围43%~55%;P=0.718)的患者中几乎完全相同。埃索美拉唑(n=76;PRI=54%;聚集度42 U)和对照组(n=75;PRI=49%;聚集度=41 U;P=0.373)的患者之间,PRI或者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度没有差异。结论对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且同时需要抑酸干预的患者,需要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时,应尽可能的选择相互作用影响小的埃索美拉唑。  相似文献   

4.
近日美国有心脏病专家表示,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服用了抗凝药物氯吡格雷(clopidogrel)后,应尽可能避开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埃索美拉唑(Nexiunl),兰索拉唑(Prevacid)和奥美拉唑(Prilosec)等,该类药物能有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老年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埃索美拉唑组24例。对照组均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或加氯吡格雷每日75mg。埃索美拉唑组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埃索美拉唑每日40mg。4周后对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0.7%,埃索美拉唑组未见消化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上腹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7.8%,埃索美拉唑组出现上腹部不适为8.3%,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埃索美拉唑,能减轻消化道症状、预防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各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对大鼠体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雷贝拉唑组、氯吡格雷+泮托拉唑组、氯吡格雷+兰索拉唑组和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组,每组8只。氯吡格雷、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给药剂量分别为6.25,1.8,3.6,2.7,3.6 mg·kg-1·d-1,连续给药7 d。分别使用光学比浊法和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检测法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PA)和血小板反应指数(platelet response index,PRI),并通过LC-MS/MS检测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H4的血药浓度。结果 氯吡格雷+雷贝拉唑组、氯吡格雷+兰索拉唑组和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组的MPA和PRI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泮托拉唑组的MPA和PRI显著低于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组(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氯吡格雷+雷贝拉唑组、氯吡格雷+兰索拉唑组和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组的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升高,H4血药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用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均会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其中泮托拉唑的抑制作用最弱,奥美拉唑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国徐州地区汉族人群泮托拉唑+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与奥美拉唑+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常规予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200 mg口服),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n=200,加用奥美拉唑40 mg/d,静脉用药)和泮托拉唑组(n=200,加用泮托拉唑60 mg/d,静脉用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4 d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治疗14 d时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比较显示泮托拉唑组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使用泮托拉唑组的疗效高于使用奥美拉唑组(P均<0.05)。结论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小于奥美拉唑,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优先选用泮托拉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治疗剂量下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112例,记录基本情况,并将他们随机分成3组:奥美拉唑+氯吡格雷组,泮托拉唑+氯吡格雷组,单用氯吡格雷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天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样本匹配,各组内用药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治疗前比较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治疗后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①治疗剂量的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短期内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影响氯吡格雷抗小板效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我院出院带药医嘱的调查,分析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全年病房药房出院带药医嘱,提取含氯吡格雷的处方,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一2012年出院带药中,含氯吡格雷的处方共897张,患者主要来自综合内科,神经内科;处方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77岁,且多数患有高血压(67.21%)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6.75%),糖尿病(53.25%),高脂血症(36.59%),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ci)术的患者占35.78%;处方中联合用药最多的为他汀类、硝苯地平、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类;处方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联用时,如氟吡格雷与奥美拉唑合用。结论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多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男性,多联用3种以上药物,还有部分临床医师对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97家医院在2018年8-10月的1000张门诊冠心病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1 000张冠心病不合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占53%,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7.3%,遴选药物不合理占23.5%。冠心病各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处方中使用氯吡格雷、合并使用抗凝药物或合并房颤是导致抗血栓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需重视各类冠心病治疗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和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方案。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经过反复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并进行详细的患者教育,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诊疗中心房纤颤伴发其他疾病的抗凝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临床药师选取1例临床上诊断为心房纤颤伴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认真对患者进行药学查房,监护患者用药经过,并对所用抗栓药物进行合理性、有效性分析.结果 依据危险分层及病情评估,患者住院期间抗栓治疗方案欠妥当.结论为保证患者得到安全、合理、有效地治疗,临床诊疗及药物地选择上应当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1例);B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30例),各组患者治疗观察12个月,分别随访分析患者出血事件和出血状况.结果 A治疗组5例(16.1%)发生脑栓塞,与B治疗组1例(3.3%)比较发生率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A治疗组4例(12.9%)与B治疗3例(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三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1例76a男性患者,因发作性心慌18个月,加重1d入院。入院诊断为:(1)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下壁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永久性心房纤颤;(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抗凝、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主要包括:抗凝强度、血压、心室率、肝功能等指标的监测,并根据监护结果提出药物剂量调整及药物的选择使用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参与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房颤、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的合理性。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从抗感染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抗凝药、降压药物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意见。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6h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后急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考虑到辛伐他汀可能与氯吡格雷存在代谢酶竞争,从而导致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不充分,临床药师建议将辛伐他汀调整为经CYP2C9代谢的氟伐他汀,或极少经CYP2C19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同时,对患者服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症状,以及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分析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充分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据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督促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郝振 《黑龙江医药》2011,24(4):619-62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只应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控制心室率药物、抗凝药物),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比较治疗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及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0%和52.4%,均大于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1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例(32.6%,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3.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师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如何进行药学监护,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分析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重点监护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药师对药历进行分析和提供药学监护,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药师个体化、全方位的用药服务,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潜在的危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INR值异常升高进行分析和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治疗中个体化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以1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用药为切入点,全程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对患者INR值异常升高情况进行分析和干预,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角度探讨了药物相互作用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 药物和疾病状态对患者抗凝作用均有影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丹红注射液是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因素,肝功能异常则加剧了这一作用。结论 脑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往往用药较为复杂,临床药师应围绕患者的抗凝方案实施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关注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