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391例有听力损害高危因素新生儿,于出生后3~20d行听力损害检查(初筛),其中双耳TEOAE检查均未通过者193例(386耳)为未通过组,均通过者198例(396耳)为通过组。分别于出生后42d和3个月时再次行听力损害检查(第1、2次复筛),比较TEOAE法、AABR法、TEOAE联合AABR筛查(联合法)3种方式以及2组初筛、复筛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法在初筛及第1、2次复筛中的通过率分别为50.64%、87.60%、90.28%,AABR法分别为77.62%、85.04%和96.55%,联合法分别为43.09%、83.76%和89.13%,联合法筛查通过率低于TEOAE、AA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组初筛及第1、2次复筛应用联合法的通过率分别为0、77.46%、81.61%%,通过组分别为85.10%、89.90%、96.46%,通过组应用联合法初筛及第1、2次复筛通过率高于未通过组(P0.05)。结论 TEOAE联合AABR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可降低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105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母亲妊娠史等13个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59例初筛新生儿中,初筛通过率单胎高于多胎,足月儿高于早产儿,体重≥2500g者高于〈2500g者,平产高于剖腹产,正常新生儿高于病理新生儿(P值均〈0.01);出生体重,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与1个月后复筛结果有关。【结论】胎龄、胎数、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病理因素对应用DPOAE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著影响,出生体重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对复筛结果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诱发电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7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对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出生后30~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诊断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确诊。比较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胎龄、产妇年龄、耳别、正常与高危等6个因素与筛查通过率的关系。结果: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对初筛、复筛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产妇年龄、耳别、正常与高危因素对初筛、复筛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产妇孕期的保健,尽量降低异常分娩的情况,普及并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尽可能提高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加强对患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高危新生儿耳声发射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及窒息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两种检测技术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的应用。方法:应用Celesta 503耳声发射仪对正常新生儿及高危新生儿各组(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儿组、窒息组、混合组)进行TEOAEs、DPOAEs检测。结果:87例高危新生儿174耳的TEOAEs与DPOAEs测试通过率分别为64.37%(112/174)、66.67%(116/174)。正常新生儿组、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儿组、窒息组、混合组TEOAEs与DPOAEs测试通过率分别为90.74%(49/54)、69.57%(32/46)、63.33%(19/30)、63.64%(42/66)、59.63%(19/32)与94.44%(51/54)、73.91%(34/46)、66.67%(20/30)、63.64%(42/66)、62.50%(20/32)。高危新生儿及其各组通过率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EOAEs与DPOAEs测试新生儿听力,检测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及窒息为导致听力异常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选更有意义;TEOAEs与DPOAEs两种技术测试高危新生儿听力的效果相同,均适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的初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畸变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初筛通过率、复查率以及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畸变耳声发射(DPOAE)筛查仪对出生2~5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采用诊断式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检查后确诊。结果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89.2%,高危儿初筛通过率47.3%,复筛率66.7%;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5例,占全部新生儿的2.08‰(15/7 230),其中正常新生儿确诊听力损伤7例,占正常新生儿的1.2‰(7/5 825),高危因素儿确诊听力损伤8例,占高危儿的5.69‰(8/1 405)。结论要重点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随访,及时转诊以便早确诊、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9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为90.07%(1497/1662),复筛通过率为9455%(156/165);高危儿组的初筛通过率为63.13%(125/298),复筛通过率为24.66%(1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适天数应在新生儿出生后3d或3d以上,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本次听力筛查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20例(1.02%);其中高危儿组13例(4.36%),正常足月儿听力障碍7例(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必须重视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对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及早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彭丰  何梅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58-2859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减少筛查假阳性的发生率。方法:3 653例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出生后24 h(A组2 305例)和72 h(B组1 348例)分别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A组筛查通过率为81.9%(1 888/2 305);B组筛查通过率为93.9%(1 266/1 348)。两组筛查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生后72 h进行听力筛查可提高初筛通过率,减少复筛人数,节约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为92.88%,复筛通过率为98.32%。检出听力障碍患儿5例,检出率为4.2‰。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正常及高出生体重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值均〈0.01。结论:TE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性别、体重、孕周、检测时天龄对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情况,以便早发现、早确诊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出生的500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TED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再次复筛,复筛未通过即采用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本院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88.2%(441/500),复筛通过率90.7%(49/54);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初筛与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新生儿通过率更高;本组新生儿中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8%(4/500)。结论 TEOAE是一种准确、敏感、简捷、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危新生儿,更应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动听觉脑干反应技术(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听力筛查未通过的1 212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技术(OAE)和AABR对听力进行复筛,如果经过复筛仍未通过则进行听力脑干反应(ABR)等诊断性检查,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42d。结果经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复筛的未通过率为23.3%,经ABR确诊后TEOAE确诊率为26.2%,假阳性率为17.2%。经AABR复筛未通过率为7.3%,经ABR确诊后AABR确诊率为83.1%,假阳性率为1.2%,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高敏感性等优点。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作用强于TEOAE,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月梅  王秀菊  张会丰  单春光  郝芙蓉 《临床荟萃》2012,27(13):1105-1110,111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明确最适合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及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跟踪随访并进行及时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128例高危新生儿及产科病房中1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128例高危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64.8% (166/256),AABR法通过率71.1% (182/256),150例正常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96.3% (289/300),高危新生儿筛查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TEOAE法与AABR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漏诊或误诊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因此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12.
刘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63-1964
目的分析2 107例新生儿听力初次筛查的相关结果,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检出率,指导筛查出的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治疗。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出生的2 107例新生儿,由专业听力筛查医师采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各个时段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观察各个时期初次筛查通过率及探讨影响听力的若干因素。结果出生后小于或等于2d、3d、4~7d、8~28d和大于28d各组的初次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6.87%、89.85%、94.14%、97.71%、98.96%。以出生后小于或等于2天为基准,发现女婴的初次筛查通过率高于男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2,P<0.05);不同异常分娩情况对新生儿初次筛查通过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初次筛查可以早期筛查出听力障碍儿童,有助于患儿的早期调整治疗;同时应尽量避免引起新生儿听力受损的各种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初次筛查意义重大,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出生的786例新生儿耳声发射听力检查的临床资料,总结听力筛查漏检原因。自2010年7月开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工作流程和和操作技巧改进。比较实施质量改进前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漏检率及通过率。结果质量改进后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漏检率明显低于改进前,而通过率大大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不但降低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漏检率,而且通过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实现听力筛查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出生3~5天的2869例(5738耳)新生儿给予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共有311例新生儿(10.84%)未通过,复筛中28例(14.34%)未通过。结论 TEOAE与AABR联合测试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障碍,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减少听力损伤对婴幼儿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儿听力耳声发射筛查仪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一般仅用5~10min就可以完成测试。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1276例,其中经产道分娩486例,初筛通过率为93.83%(456/486);剖宫产790例,初筛通过率为85.95%(679/790)。孕周≥37周者初筛通过率为94.97%(1151/1212),孕周〈37周者初筛通过率为84.38%(54/64)。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初筛通过率为81.92%(281/343),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初筛通过率为93.03%(868/93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新生儿听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付锦  罗刚 《华西医学》2014,(4):706-709
目的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检查,并与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了解腮腺炎患儿听力情况,并探讨DPOAE在该类患儿听力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16例232耳进行DPOAE听力检查和ABR阈值检查,同时选择未患腮腺炎正常同龄儿童50例100耳作为对照。首先将腮腺炎患儿与正常同龄儿童DPOAE和ABR检查结果相比较。其次,将腮腺炎组DPOAE检查通过率与ABR检查正常率进行比较。结果①腮腺炎组DPOAE听力检查通过率为94.83%(220/232),低于对照组通过率100.00%(1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炎组未通过DPOAE筛查的6例(12耳)行纯音测听,为轻一中度听力下降;②所有受试儿童ABR听阈值检查正常,但75dBnHL时腮腺炎组和对照组Ⅲ波潜伏期、Ⅰ~Ⅲ和Ⅲ~Ⅴ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波、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腮腺炎组ABR正常率高于DPOAE听力检查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听力正常,但腮腺炎病毒感染可影响患儿的听神经和某些脑干听觉核团的功能。DPOAE具有快速、简便、易行等特点,作为腮腺炎快速听力筛查手段,有利于早期发现耳聋患儿,但需进一步结合ABR及其他听力检查结果明确听力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检测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五星  陈环 《现代护理》2006,12(9):842-843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由专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五官科医师把关。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207例,筛查率占同期出生率的83.9%,初次筛查通过1838例,未通过305例(13.8%),42d后复查,未通过2例,转诊经第3次听力检测中心复查,1例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另1例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中枢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占同期筛查人数的0.9‰。未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有425人,高危儿145人,占34.1%。结论须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筛查率;高危新生儿是筛查的重点对象,对家属应予追踪指导,督促参与监测;完善追踪管理机制,让听力障碍新生儿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情况,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生的1704例新生儿,评估新生儿情况,听力筛查均采用Chirp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ASEABR)的方法,对初次时未通过筛查者,在1个月~42 d实施复筛,对复筛后仍未通过者进行确诊后医学干预。分析初筛通过率及复筛通过率。结果:高危患儿的初筛未通过率是32.10%(26/81),其他受试者为8.50%(138/1623)。高危患儿中有26例新生儿初筛时未通过,复筛后未通过者为3例,其他受试者在初筛时未通过者在复筛后均通过。结论:CASEABR法进行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检测率高并且临床使用较为方便,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早期筛选病例,实施早期干预后可预防耳聋或是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母亲所生新生儿42天听力复筛结果是否受母体梅毒感染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母亲妊娠合并梅毒的新生儿进行42天听力复筛。结果疑似先天性梅毒儿46例,其中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单阳性者18例,占39.13%,全部通过42天听力复筛;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TPPA双阳性者28例,占60.87%,其中27例通过42天听力复筛;42天听力复筛总通过率为97.83%。未通过听力复筛1人,该儿童双耳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均通过听力诊断检查。结论疑似先天性梅毒儿的听力在新生儿阶段没有受母体梅毒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