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左西孟旦和米力农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急性发作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2017年10月 ~ 2018年11月入住的HFrEF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66例)和米力农组(56例),在常规心衰指南用药的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或米力农的同时采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不同时段监测患者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在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之间0(h)时CI、GEDVI、ITBVI、EVLW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左西孟旦组CI、GEDVI、ITBVI、EVLWI在0(h)、3(h)、8(h)、24(h)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米力农组0(h)CI与ITBVI除在0(h)与3(h)两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CI、GEDVI、ITBVI、EVLWI结果在其余各时间段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CI、EVLEI在0(h)与3(h)、8(h)、24(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BVI、GEDVI除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 左西孟旦组与米力农组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不同时间段其改善效果不同,通过PICCO监测可有效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并协助评估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AMI后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个月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79例)和死亡组(16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脏指数(C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射血分数(GEF)等PiCCO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死亡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因资料不全各排除3例和1例,最终纳入236例(存活组78例,死亡组158例);死亡组年龄、血肌酐(Cr)、糖尿病患者比例及上机时和治疗24h后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之差(ΔEVLWI)高于存活组,ΔGEF、ΔCI、ΔPVPI低于存活组(P均<0.05);Cr(OR=1.027,P=0.003)和ΔEVLWI(OR=10.251,P<0.001)为患者1个月内死亡危险因素,ΔPVPI(OR=0.858,P<0.001)和ΔCI(OR=0.987,P<0.001)为其保护因素。结论:AMI后休克患者可行PiCCO监测,EVLWI、PVPI、CI变化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利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仪(PiCCO)获得的容量负荷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能否较中心静脉压(CVP)及肺动脉楔压(PAOP)更准确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前负荷状态。方法 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设置潮气量8ml/kg、呼气末正压(PEEP)5~8cmH2O,充分镇痛镇静。留置Swan-Ganz、PiCCO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PAOP>20mmHg纳入试验,每6小时为一研究周期,PAOP下降、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恶化者,再次监测血流动力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SVI与CVP、PA0P负相关,r分别为-0.46和-0.49(P<0.05);SVI与GEDVI、ITBVI的r分别为0.35和0.37,P>0.05,相关性不显著;②CVP及PA0P的变化率较GEDVI及ITBVI的变化率大(F为19.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O容量负荷指标ITBVI及GEDVI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前负荷状态有一定缺陷,而压力负荷指标CVP及PAOP的准确性、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撤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5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n=27例)和撤机失败组(n=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撤机前15 min,撤机后15 min,撤机后30 min,撤机后2d或呼吸机撤除失败再插管时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白细胞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而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撤机后30 min、撤机后48 h时GEDVI、ITBV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后48h时EVLWI、PVP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结论PICCO在ARDS患者撤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烧伤患者肺水肿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烧伤科接受治疗及Pi CCO检测且伤后10天内发生肺水肿的严重烧伤患者42例,根据患者肺水肿类型分为肺损伤型组与静水压型组,对比两组Pi CCO监测指标及肺损伤评分,探索EVLWI与ITBVI、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EVLWI水平相差不大,但静水压型组ITBVI及氧合指数均明显大于非损伤组,Murray评分明显低于肺损伤组;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性,r=0.921,P0.05;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718,P0.05。结论烧伤早期实行监测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患者发生肺水肿预测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变化率(ΔCI)分为有反应组(32例,ΔCI≥15%)和无反应组(28例,ΔCI15%)。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SVV、CVP、心率(heart rate, HR)、CI、MAP、ITBVI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分析液体复苏前SVV、ITBVI与ΔCI的相关性关系,并对SVV、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予以ROC分析。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液体总量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心率明显快于无反应组(P0.05),SVV、CI、ITBVI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BVI与ΔCI呈负相关性关系(r=-0.447,P=0.032),SVV与ΔCI呈正相关性关系(r=0.771,P=0.007),SVV与ΔCI的相关性比ITBVI与ΔCI的相关性更明显;SVV、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V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P值均好于ITBVI。结论 SVV和ITBVI在容量反应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SVV与ITBVI比较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宜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的差异。方法:选取ARDS患者87例,根据病因分为肺内源性(47例)及肺外源性(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记录2组患者置管即刻各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记录置管后12、24、36、48、60、72 h及7 d的EVLWI及PVPI,比较其在2组间的差异。选取置管时EVLWI和PVPI值绘制ROC曲线。结果:1置管0 h肺内源性ARDS的EVLWI和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EVLWI与PVPI(r=0.833,P0.01)、EVLWI与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r=0.251,P0.05)、EVLWI与中心静脉压(CVP)(r=0.228,P0.05)显著相关,EVLWI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脏指数(CI)、血管外阻力(SVRI)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PVPI与EVLWI(r=0.833,P0.01)、PVPI与GEDVI(r=-0.236,P0.05)显著相关。3在ARDS的前48 h,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的EVLWI与PVPI有统计学差异,到72 h和7 d时,2组无统计学差异。4EVLWI:曲线下面积(AUC)0.703,截断点为9.18,其诊断敏感性53.2%,特异性82.5%;PVPI:AUC 0.722,截断点为1.2,其诊断敏感性85.1%,特异性50.0%。结论:ARDS初期,肺内源性的EVLWI、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EVLWI和PVPI在诊断不同病因所致ARDS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2013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患者根据PICCO监测结果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血指数(CI)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包括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及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及血清乳酸水平〕、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情况、液体复苏28 d死亡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GEDVI、ITBVI、SVRI、CI高于对照组,EVLWI、PV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大于对照组,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MAP、CVP、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液体复苏28 d病死率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及时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AMI合并CS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PiCCO组(股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3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和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等指标。结果 PiCCO组48hCI水平高于24h[(2.63±0.38)L/min·m2 vs(2.17±0.42)L/min·m2,P=0.000],48和72hEVLWI、ITBVI和GEDVI水平低于24h,且72hEVLWI、ITBVI和GEDVI水平低于48h(P0.05,P0.01)。监测24h后,PiCCO组cTnⅠ和NT-proBNP[(3984.39±69.37)ng/L vs(4517.29±93.2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尿量和输液量高于对照组(P0.01)。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O监测具有微创、准确、全面、连续监测等优势,可以改善组织灌注,对其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降低AMI合并C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李韫  李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6):356-357,377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目标导向性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因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例(联合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PiCCO监测下CB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容量指标(ITBVI、GEDVI、EVLWI)和心功能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_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方法总结我院应用PICCO监测22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合理用药、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48h后心脏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水平较监测治疗前升高,心率(H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水平下降。在应用PICCO期间均未出现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PICCO对AHF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加强PICCO相关护理,应用监测值指导液体管理、合理用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过程中,观察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为复苏指标时相应的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组织灌注的改善及预后. 方法 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液体复苏同时予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监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标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复苏前和6h后达标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其后观察第3天APACHEⅡ变化、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 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0,P=0.624).但是在存活患者中,与对照相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缩短(t=2.166,P=0.041;t=2.104,P=0.046),第3天APACHE Ⅱ评分降低(t=2.20,P=0.038),需要进行CRRT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在存活患者中,研究组的CVP、ITBVI、GEDVI、CI、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9,P=0.011;t=2.146,P=0.043;t=2.199,P=0.038;t=2.654,P=0.014;t=3.362,P=0.003),EVLWI和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以SVV作为复苏目标的液体复苏方案,较以CVP为指导的EGDT方案达到更好的复苏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对入选的6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容量负荷试验,以提高患者CVP 2 mm Hg(1mm Hg=0.133 kPa)为目标,心脏指数(CI)≥300 ml·min-1·m-2为有反应者(有反应组),CI<300 ml·min-1·m-2为无反应者(无反应组).CVP由上腔静脉导管测量,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C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CI经肺热稀释法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测量.结果 (1)初始CVP有反应组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初始CVP用于诊断容量反应性有意义(P<0.05),其中CVP=11 mill Hg时敏感度为0.884,特异度为0.601.(2)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初始ITBVI、GEDVI、C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ITBVI、△GEDVI、△CI、△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BVI、△GEDVI用于诊断容量反应性有意义.(3)CVP≤11 mm Hg者与CVP>11 mm Hg者比较,初始ITBVI、GED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负荷试验前后,CVP≤11 mm Hg者与CVP>11 mm Hg者比较,△ITBVI、△GED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用CVP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有指导意义,但CVP >11 mm Hg时患者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的可能性较小;(2)与CVP相比,初始ITBVI、GEDVI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无明确优势,当CVP无法良好预测容量反应性时△ITBVI、△GEDVI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以及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 COO)监测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113例。经过1个月的治疗74例存活,39例死亡。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阶段NT-pro BNP水平、治疗前的Pi CCO各指标,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并且出现严重感染以及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死亡组;两组在第1天NT-pro BNP水平比较无差异,存活组在第3、5、7天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两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体外循环阻力指数(SVRI)无显著差异,但存活组心脏指数(CI)高于死亡组,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低于死亡组(均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NT-pro BNP、EVLWI、PVPI与死亡率存在明显正相关(r=0.741,P=0.000;r=0.731,P=0.000;r=0.814,P=0.000),CI与死亡率存在明显负相关(r=-0.261,P=0.000)。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NT-pro BNP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结合APACHEⅡ评分两者越高预后越差。Pi COO监测指标也与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检测仪(PICCO)检测的容量性指标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各18例。PICCO组患者通过PICCO监测患者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后6 h、12 h,PICCO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P0.05),PICCO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ICCO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BNP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48 h内输液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30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CCO监测数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组织灌注,避免过度液体输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心力衰竭(HF)患者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的射血分数减低的HF患者,采用PICCO监测患者心输出量(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使用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下腔静脉宽度及其变化和肺部超声B线情况,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体液管理指导。结果共入选32例患者,其中男/女为18∶14,平均年龄(66.9±6.6)岁。IVC_(最大值)、IVC_(最小值)分别与CVP呈直线相关趋势,且均呈正相关(r=0.768,r=0.891;均为P<0.01)。肺超B线与EVLWI有直线相关性(r=0.897,P<0.001)。超声心动图和PICCO两种方法同时监测C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27,P=0.68),有线性相关(r=0.919,P<0.001)。结论重症HF患者体液管理除常规精准的PICCO监测,亦可联合心肺超声指导体液管理治疗,对于不适宜使用PICCO监测的患者或可使用心肺联合超声协助体液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 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62.96±11.40)岁。通过补液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心排量(CO),观察CO、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随补液量的变化情况,CV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关系。结果在本研究设定的补液范围内,两种监测方法补液前后的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测定的CVP与Pi CCO测定的EVLWI无相关性(r=0.143,P0.05),Pi CCO测定的GEDI与EVLWI呈正相关(r=0.769,P0.001)。结论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方法准确,但需经过右心系统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高;Pi CCO不经过右心,创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实时、动态、较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60例。按照是否行PICCO监测,分为PICCO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尿量、血压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变化趋势、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疾病预后情况。PICCO组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全心射血分数(GEF)的变化。评估上述指标对于老年A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PICCO组在治疗12、24及48h后,其乳酸及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小时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升压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患者7d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但14及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治疗后的CI及G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EVLW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存活组的治疗前CI及GEF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明显低于死亡组;存活组在治疗48h后的CI、GEF仍明显高于死亡组,SVRI及EVLWI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治疗前CI、GEF、SVRI和治疗48h后的CI、GEF、SVRI和EVLWI均可有效预测患者28d的预后状况。结论PICCO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复苏较传统治疗方式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其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颅脑疾病患者早期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急性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22例),患者均于发病6h内置入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仪(PICCO),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连续测定3天,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指数(d Pmax)、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的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年龄、有无呼吸衰竭等情况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2组患者在发病后第一天d Pmax、EVLWI,第二天CFI、d Pmax、CI、SVRI、EVLWI,第三天EVLWI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一天d Pmax、EVLWI及第二天CI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14,0.026,0.010和0.020,OR值分别为0.747,1.009,5.397及0.038)。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第一天d Pmax、EVLWI及第二天CI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空腹、餐后血脂水平及其波动性(餐后-空腹血脂差值绝对值)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患者26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斑块组(128例)和介入组(136例)。采用Gensini评分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两组间血脂水平及血脂波动性,并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脂水平及血脂波动性的相关性。结果:与斑块组比较,介入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及腰围均显著增加,餐后-空腹血清LDL-C差值(ΔLDL-C)和餐后-空腹血浆载脂蛋白B差值(ΔApoB)水平均显著升高,餐后-空腹血浆载脂蛋白A1差值(ΔApoA1)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及餐后血清HDL-C、血浆ApoA1、ΔApoA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30~-0.218,P0.05或0.01),空腹血浆脂蛋白a (Lp a)、空腹及餐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游离脂肪酸差值(ΔFFA)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39~0.176,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餐后血清HDL-C是Gensini评分的保护因素(B=-22.274,P=0.002),餐后血清FFA、ΔFFA、腰围和高脂血症史是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B=0.388~24.135,P0.05或0.01)。结论:检测冠脉病变患者餐前、餐后血脂水平及其波动性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血脂和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