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痴呆居家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78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人,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照组39人,采取正常护理方法,3个月后对比品管圈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居家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痴呆居家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我院老年痴呆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普通护理,护理周期为6个月,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降低老年痴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干预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后对两组的生命质量测评(QOL-AD)与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AD与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康复治疗,干预组MMSE量表评分(23.65±3.97),QOL-AD量表评分(35.44±5.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13±3.94)与(31.38±5.8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配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干预下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改善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收治的90例AD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收治的96例AD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存质量评估简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减少康复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干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痴呆患者视空间辨认、分析判断、思维、记忆等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同启队列对照设计,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痴呆患者纳入对照组,2013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痴呆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总得分为(16.52±1.24),经过半年护理后总得分为(18.24±1.18),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总得分为(17.13±2.21),经过半年护理后总得分为(17.34±1.32),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D患者的视空间辨别、分析判断、思维、记忆、注意力、定向力,提高AD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病患者噎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噎食的患者的资料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查阅病历、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发生噎食71人次,其中男49人次(69.0%),女22人次(31.0%);平均年龄62岁,≥60岁者最多(62.0%)。诊断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者噎食最多(76.0%),其次是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者(19.8%)。住院时间≥3个月者最常见(78.9%)。噎食在午餐最多(38.0%),其次是晚餐(29.6%)。噎食在饭厅发生的比例最高(70.4%)。最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是面食(46.5%),其次是米饭(33.8%)。噎食最常用的抢救方法是汉姆立克操作(67.6%),和倒立法抢救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噎食抢救成功67人次(94.4%),死亡4人次(5.6%)。结论精神科老年患者,长期住院和男性患者容易发生噎食,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容易发生噎食。汉姆立克操作是比较常用的抢救方法,效果较好。精神科噎食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噎食窒息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对5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噎食窒息进行急救,同时加强入院评估、饮食宣教、吞咽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结果 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噎食窒息急救是成功抢救的关键。护理的干预可有效避免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房琦 《北方药学》2014,(4):188-189
目的:噎食患者的防范工作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务必要做好。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分析噎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多数噎食患者转危为安。结论: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感性、积极而有效的抢救,家属的重视与配合,可有效防范噎食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总结精神疾病患者噎食的急救及防范方法。方法:对多年临床参与精神疾病患者噎食急救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结果:按患者噎食不同情况,总结切实有效的急救、防范的经验方法。结论:掌握本文方法,可有效防范与急救噎食患者,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患者噎食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5年4年间我院发生的12起患者噎食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了噎食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2例噎食的精神病患者均得到了及时地抢救,成功率100%,且无其他不良后果出现,再次噎食的发生率为0。结论精神病患者受其精神症状和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出现行为异常、意识模糊,控制能力降低,易造成快速进食或吞咽困难等情况而导致噎食,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抢救噎食患者,则很可能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故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于噎食风险有明确预判、熟练掌握对噎食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对策,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干预指导下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状况以及自身的态度变化。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品管圈活动干预指导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在某区选取20位护理人员构成品管圈,对该区100例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随访,利用头脑风暴以及甘特图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干预下的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心理满意度逐渐提升,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噎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成功抢救的15例精神科噎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导致精神病噎食的原因主要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精神病患者由于智力衰退、病症发作等原因没有自控能力。通过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大大减少患者噎食的发生。结论分析精神病噎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噎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2例已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认知功能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的方法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得分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更有利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 D ),是一种起病隐匿,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的多个智能功能域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患 AD病人数逐年增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为4%~8%,我国为3%~4%。本文探讨我院应用品管圈(QCC )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早期康复训练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噎食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发生噎食病人的资料,寻找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病相关的因素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暴饮暴食等进食障碍、错误的进食体位、食物保管不当、偷拿别人的食物所造成的紧张进食速度加快,咀嚼不充分。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噎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人噎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12例噎食病人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相关因素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暴饮暴食等进食障碍、智力低下、食物保管不当、癫痫等。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噎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孙惠君  赵振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89-2189
精神病人由于多种原因进食时易发生噎食和呛咳,严重时会出现梗阻性窒息死亡。现对2例患者出现噎食呛咳原因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0例精神病人噎食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科噎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对10例噎食病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噎食的10例病人平均年龄(51.3±14.7)岁,病程(12.6±10.4)年;均 服用抗精神病药,有8例出现药源性锥外反应,噎食发生后经及时救治,均很快好转。结论 噎食 与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年龄、合并症等因素有关,须加强对噎食的防范护理,做好相应的抢救 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慧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190-190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发呛,声音嘶哑,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弧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受累的结果,有时会影响到吞咽功能,因之患者进食会出现噎食,可阻塞气道造成窒息。2008年12月我科及时抢救1例因吃土豆出现噎食窒息状态患者,经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抢救措施及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