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个性化治疗对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眼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0.30占比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54例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降为(16.81±2.23)mm Hg,低于治疗前的(39.74±5.43)mm Hg,且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比较复杂,患者的视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之前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因,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75-2477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32例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LT )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视野、视力以及眼压、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持续眼压升高、青光眼性视神经进展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眼压由治疗前的(25.73±3.32) mmHg,降为治疗后的(18.21±2.23) mmHg;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5.18±5.40) mmHg以及(17.82±2.93) mmHg,两组治疗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视力: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65±0.23)、(0.89±0.32),对照组分别为(0.71±0.33)、(0.87±0.41)。结论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与治疗其他青光眼相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78例,对其治疗方法、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均有很大的改善,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应根据患者损伤类型,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促进患者视力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钝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眼钝伤后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时间3~6个月,未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患者(10mmHg≤眼压≤21mmHg)47眼,成功率为75.8%;出院视力较入院时增加者38眼(61.3%)。结论眼钝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对每种病例应采取具体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钝挫伤性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钝挫伤性机械性眼外伤患者50例(57眼),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29眼;对照组28眼)。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眼球钝挫伤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滴眼。观察两组视力、眼压、视网膜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49,P<0.05);观察组眼压(14.88±0.8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2.30)mmHg(P<0.05);两组治疗后a、b波振幅总和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a =0.44,tb=0.24;对照组ta=1.03,tb =0.32;组间比较:ta =3.35,tb =2.37,均P<0.05)。结论应用布林佐胺滴眼液进行预防性治疗钝挫伤性机械性眼外伤,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控制患者眼压,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原因眼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眼外伤诱因性青光眼患者28例(共40眼)资料。结果眼压低于30 mmHg的单纯前房积血患者经消炎止血处理后,淤血在5 d左右时可自行吸收干净;眼内压超过30 mmHg的11眼经前房冲洗后,仍有2眼眼压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并且持续半月时间,被迫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降至(10.1±3.3)mmHg,平均视力升为(0.7±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眼外伤导致的青光眼具有多种创伤机制,引起青光眼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103眼)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类型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后通过对所有患者3~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87例患者(87眼)没有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在6~21mmHg之间,属正常;9例患者(11眼)眼压在21mmHg以上,4例患者(5眼)眼压在6mmHg以下;有5例患者(6眼)视力下降或丧失,95例患者(97眼)的视力和手术之前相同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术后有6例患者(7眼)眼出血,1例患者(1眼)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具有极为复杂的临床表现,因此我们应该对不同病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青光眼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视力为(0.28±0.10),眼压为(15.25±4.17)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视力为(0.22±0.09),眼压为(21.41±4.35)mm Hg。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范围和眼压,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寻求治疗方法,分析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两年内收治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90例,其中眼内出现积血型20例,粘连增生型15例,前房角受到挫伤型10例,晶状体发生移位型22例,眼内出血炎症型23例[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加之前房穿刺治疗以及其他术式治疗等。然后收集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视力和眼压等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进行为期2~4年的随访后,我们发现有82例患者的视力恢复到正常范围,眼压〈21 mm Hg的患者为8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眼外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问题上具有独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提高视力,降低眼压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7例(107只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和眼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4.21、8.3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分别为(17.68±5.13) mmHg、(11.23±2.0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74±6.33)mmHg、(14.28±3.18)mmHg,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4.85,均P<0.05),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4例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主要原因为眼内积血39例(47.6%)、晶状体脱位或损伤24例(30.3%)、房角损伤10例(13.8%)、眼内炎症7例(7.8%),不同原因造成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单纯药物治疗26例,药物联合各类手术治疗54例;经治疗后71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67例患者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较复杂,应根据病因及时治疗,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房角分离术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力(0.70±0.03)、眼压(17.32±1.56)mmHg、房角宽度(4.00±0.05)°、治疗有效率97.06%、并发症发生率2.94%、满意度97.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视力、眼压与房角宽度的基础上,减少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原因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5例共计95只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积血42只眼、晶状体源性29只眼、前房角挫伤16只眼、炎症8只眼等,根据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86只眼眼压被控制,成功率为90.5%.79只眼(83.2%)的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6只眼(16.8%)视力下降.术后后遗症为5例白内障,2例视神经萎缩,1例视网膜脱离,1例脉络膜脱离.结论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过程中眼压增高是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机制复杂,对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治疗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治疗前眼压平均为(42.5±3.0)mm Hg;经过积极治疗,眼压水平得到控制,眼压平均为(17.5±2.0)m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不佳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变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比较2组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眼压为13.4±3.8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眼压为18.9±5.9 mmHg;2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眼压降低更显著.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对照组脉络膜渗出(出血)13例,虹膜炎症9例,角膜水肿11例,切口漏8例,浅前房9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13例;观察组脉络膜渗出(出血)8例,虹膜炎症2例,角膜水肿6例,切口漏2例,浅前房4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24例.2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控制眼压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5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非超声乳化组52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超声乳化组术后1d、7d、15d、30d末视力恢复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P<0.05;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17.1±2.5)mmHg明显低于非超声乳化组平均眼压(21.5±2.6)mmHg,P<0.01;超声乳化组最佳矫正视力≥0.3共50例(51眼)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43例(44眼),P<0.01。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视力恢复和控制眼压,在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引流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7年1月已行引流阀植入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光眼眼压控制标准6mmHg≤眼压≤21mmHg,该组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4个月,术前眼压40.43+13mmHg,术后末次随诊眼压14.2±6.5mmHg,其中3例用降眼压眼液控制眼压在21mmHg内,术后裸眼视力保留术前视力或有所提高,无1例下降者,并发症:早期低眼压5例.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3例,3例引流盘包裹。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避免和积极处理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段中.引流阀植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眼外伤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治疗前后眼压水平和裸眼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分析药物拉坦前列素治疗不同程度的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9月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90例(126只眼),按照眼压值分为观察组(≥3.99 kPa)和对照组(〈3.99 kPa),两组患者均使用拉坦前列素进行治疗,1次/d,并连续使用4周后,观察患者的眼压下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4周以后,眼压值为(2.68±0.37)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眼压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下降幅度,两组对比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使用药物拉坦前列素能够有效地降低眼压,且眼压≥3.99 kPa组患者的眼压下降幅度要明显地大于眼压〈3.99 kPa组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