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对我院2014年54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结果:546名医务人员中发生锐器伤300名,发生率为55%;锐器伤发生时机以临床治疗期间为主。在发生锐器伤的人员中,护士占82%,保洁员占59%,工作年限以1年≤工作年限<5年者为主,占锐器伤总数的48.67%。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刺伤占46%,输液器针头刺伤占25%。结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必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的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锐器伤44例,其中护士32例,占72.73%;医师10例,占22.73%,其中手术室医师7例,占15.91%;其他人员2例,占4.55%.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注射器等针头刺伤及刀片划伤,42例,占95.45%.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手指、手掌等部位.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结论护士及手术科室医师易发生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个人防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以及医护配比不足所致.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报告制度、合理人员配置等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73名医务人员,统计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科室、职业类别、工作年限),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时机、方式,暴露源等。结果科室分布:外科系列科室、内科系列科室、手术室、门诊医技科室、其他科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分别占41.62%、34.68%、17.92%、4.62%、1.16%。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医生、实习人员、护工、技师依次占61.27%、20.23%、8.67%、8.67%、1.16%。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2、3~10、11~20、≥21 a的依次占54.91%、34.10%、6.94%、4.05%。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白班、夜班依次占75.72%、24.28%。职业暴露发生时机:锐器管理不规范、操作过程中、防护措施不足依次占52.02%、43.35%、4.62%。暴露方式:锐器伤、黏膜接触依次占96.53%、3.47%,其中锐器包括针头、外科器械、其他锐器(载玻片等),依次占79.19%、15.03%、2.31%。暴露源为HBV、HCV、TP、不明者分别占40.46%、5.78%、8.09%、45.67%。经追踪监测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以外科为主,高危群体是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白班易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暴露源以血源性传播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4976名,发生锐器伤154例次,发生率为3.1%,其中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发生率为11.5%(89/776)、构成比为57.8%(89/154);工龄在1~5年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锐器伤发生率逐渐降低;食指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尤以右手食指为甚,占25.3%(39/154);锐器伤发生地点位居前三位的是病房内、手术室和检验科,发生率依次为57.79%、30.52%和5.19%;锐器伤主要发生时刻为手术操作与器械整理时、拔针或拔针后处理时、整理用毕锐器时,分别占25.32%、20.78%、19.48%;乙型肝炎病毒是锐器伤的主要阳性暴露源,然而仅有89例(占57.79%)暴露者既往曾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加强标准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锐器伤发生上报的196例案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追踪,对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占85.71%和46.43%;白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占91.33%;所有锐器伤中,主要是针刺伤占85.71%;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操作前、中占60.7l%,其次为操作后整理用物占17.86%。锐器伤不明感染源的占52.04%,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占95.92%。结论: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力口曼量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是减少锐器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和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33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个案登记表进行分析、调查及随访.结果:3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中医生为16例,占48.48%;主要致伤物为注射器针头占39.39%;明确污染源为90.90%,其中HBV占45.45%.33例经追踪监测目前无1例发生职业感染.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应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全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设备,严格锐器伤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遵义市护理人员锐器伤的漏报原因,为制定区域性锐器伤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便利抽样法,对遵义市14所医院871名工作满1年的临床护士锐器伤高危人群的漏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漏报多分布在低工龄、低职称人群;未上报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未接触患者、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正常、上报后得不到及时对待、时间紧、上报程序复杂,分别占23.7%、22.6%、15.4%、9.7%、8.7%,累计百分比高达80.1%。结论:护理人员锐器伤频繁发生,应针对性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上报率。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能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发生的29例次锐器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例锐器伤害中,岗位以护士为主,18人,占62.07%;在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第一位为注射器针头,7例次,占24.14%;较大部分锐器伤是因受伤者自己引起.结论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性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要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专业化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监测管理系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并登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类型、暴露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及暴露后的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91例,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职别:护士、实习生、医师、工勤人员、技师分别占45.03%、25.65%、20.42%、6.28%、2.6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49.74%),其次为手术室(28.80%);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4.76%),以输液针头、注射针头等空心针为主;暴露原因以操作中意外损伤为主(29.84%);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3.87%),暴露后67.02%预防使用高效免疫球蛋白。结论: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切实落实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加强监管,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耿艳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40-134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占94.45%;科室分布中手术科室占52.27%,重症监护室占27.27%;发生人员护士多于医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2.73%和27.27%;受伤部位以手部刺伤或划伤为主,占95.45%;发生率最高的时机为手术中缝合、传递器械,占29.55%,其次为处理锐器、整理用物,分别占27.27%和20.45%;暴露源中血源性暴露占36.36%。结论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危害,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1.
    
马丽  王琼  李明  唐倩  吴义云 《安徽医学》2014,(10):1455-145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现状,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锐器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申请报告表"上报的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护士的构成比最高,为53.03%;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在穿刺时,为37.88%,穿刺中因躁动不配合导致锐器伤占47.06%;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置,不正确与不完全正确占21.97%。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其中医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欠缺,医技人员、保洁员职业防护教育缺如,医院应加强并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其在标准预防中的依从性,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降低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危险环节,探讨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保障行医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锐器伤包括针刺锐器伤及玻璃安瓿锐器伤两种。结果初筛锐器伤报告263人。经核查,排除14人,误报率为1.24%。全院2012年8月发生锐器伤暴露249人,发生率为22.02%。其中:针刺锐器伤47人,占全院医务人员的4.16%,占本次锐器伤暴露者的18.88%,47例中仅有9例及时上报,漏报率高达80.85%。发生玻璃安瓿锐器伤202人,占全院医务人员的17.86%,占本次锐器伤暴露者的81.12%。结论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诊疗操作,加强督导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上报及防控意识,减少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诊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分析,列出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26例职业暴露中锐器伤21例,占80.77﹪,5例黏膜暴露,占19.23﹪.从职业看,医生10例,占38.46﹪,护士14例,占53.85﹪,其它人员2例,占7.69﹪.受伤部位分别为手掌24例,占92.31﹪,手臂和面部各1例,占3.85﹪.各暴露项目中锐器伤、护士、手掌受伤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依次是祼手操作、徒手传递锐器、防护不到位、使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取下针头、利器盒不符合要求、手术中锐器划伤.结论口腔门诊医务人员容易发生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规范操作、合理配置人员可大大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范与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5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进行调查。结果45%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输液注射结束拔针时、手术和抢救病人时、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锐器伤和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的调查,探讨其相应的防护改进措施。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82名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情况。结果:182名护士锐器伤总次数636次,人均3.42次/年,其中3次/年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为38.71%;工作2年以内的护士发生锐器伤次数最频繁,人均5.5次/年;锐器伤主要发生在配药,占24.06%;掰安瓿占22.48%;56.76%的未戴手套防护;锐器伤后57.7%的护士挤出伤口的血并消毒,31.92%挤出伤口的血用肥皂水冲洗并消毒。结论:临床护士是锐器伤的最高危人群,规范操作流程和废弃锐器的收集处理流程,健全锐器伤报告和处置制度,提倡使用安全防护器具,可有效的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提高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对2013年本院的37例护士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3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伤5.58%。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缘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专科医院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某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在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两年内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29例,护士占48.28%,临床医师占41.38%,其他岗位人员占10.34%。妇产科的医务人员最多见,占44.83%。手术过程发生暴露占55.1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79.31%,其次为破损皮肤暴露及血液溅污。感染源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占28.57%,暴露原因不明确占55.17%。发生暴露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防护意识薄弱,防护不到位,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不安全的操作,使用后的锐器处理不当。追踪结果:暴露者经处理、追踪监测后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手术人员及产房护士在进行相关操作时较易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应加强特殊部门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规程,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8.
刘益萍 《医学与社会》2011,24(12):57-59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报告的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职业暴露368例,其中护士180例(48.9%),医生116例(31.6%),工龄〈3年人员发生率最高(87.5%),主要为针刺或锐器割伤(82.1%),最常见的关联操作为手术缝合(22%)、清点和分类锐器(18.8%)及传递锐器(14.9%),暴露后局部处理正确率为42.8%,暴露源以感染HBV为主(53.1%)。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易发生锐器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工龄〈3年)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宣教,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制订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制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程序,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表和职业暴露调查登记表,调查登记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职业暴露的职业分布,护士(含实习护士)52名,最高,占68.42%,其次是医生12名,占15.79%;以职业暴露的类型分布,锐器伤73例,占96.05%,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以工龄分布,工龄≤3年最多37例,占48.68%;以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分布,乙型肝炎居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及时进行局部紧急处置,并进行临床医学观察,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规范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建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42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暴露时间、地点、暴露源、暴露方式、暴露发生的环节及医护人员有无防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区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占54.8%;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最常见的原因,占83.3%;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1.4%;暴露源以不明暴露为主,占47.6%,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占23.8%。结论: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面临职业暴露的高危风险,就职时提前注射疫苗做好自我保护、医院院感科建立快速有效的监测报告机制、并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合理用药及暴露后按相关规定进行追踪均是降低职业感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