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α1-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RBP、α1-MG、NAG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组 48例 ,其中Ⅰ期 2 8例 ,Ⅱ期 15例 ,Ⅲ期 5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取第 1次晨尿分别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白蛋白 (Alb)、血肌酐 (Cr)和血尿素氮 (BUN)。高血压病组患者给予缬沙坦 80mg ,持续半年 ,半年后再次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血Cr和血BUN。结果 :高血压病组RBP、β2 MG较正常对照组高 (P<0 0 1) ,高血压病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后RBP、β2 MG、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治疗前后血Cr、血BUN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估低分子尿蛋白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意义。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初诊的278例MM患者临床资料,按肾脏损害分为3组:肾小球损害组(血肌酐Scr≥2mg/dl)143例;肾小管损害组(Scr<2 mg/d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0.5 mg/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cetyl-β-D-aminoglucoamidase,NAG)≥17.8 U/g.cr)114例;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的正常组21例。对3组间性别、年龄、分型、分期、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RBP及尿NAG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所有患者尿RBP、尿NAG与血尿素氮(BUN)、血Scr、血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并分析61例行肾脏活检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与低分子尿蛋白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比较尿RBP和尿NAG对MM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效果。结果表明,肾小球损害组尿RBP显著高于肾小管损害组,而尿NAG显著低于肾小管损害组,两组尿RBP和尿NAG显著高于正常组;尿RBP与血Scr、血BUN、血Cys-C、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而尿NAG与24 h尿蛋白、Ccr呈正相关,与血Cys-C呈负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RBP显著相关,与尿NAG相关性较弱。结论:尿RBP与肾小管损害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尿NAG相比能更好地反映肾损伤的程度,并且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 31例成人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病理与临床观察 ,分析探讨 2 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和血肌酐与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患者分A组 (无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 ,n =12 )和B组 (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 ,n =1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S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病率相当高 ( 19/31;6 1.2 9% ) ,B组 2 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两组血肌酐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量蛋白尿是NS的最主要临床特征 ,但其除作为一种肾脏损害标志外 ,更是一种促进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子 ,提示大量尿蛋白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盂肾炎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肾盂肾炎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经临床医生诊断为肾盂肾炎的患者,按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为2组:A组20例,肾小管间质活动指数(IAI)<3;B组20例,(IAI)≥3,并选择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上海德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病人和对照组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结果: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B组升高更为显著。虽然B组的尿β2微球蛋白高于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但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RBP可早期敏感的反映肾盂肾炎的损伤程度,且RBP敏感性高于β2-MG。  相似文献   

6.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判定指标.[方法]对135例HSPN患儿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采用肾脏病理评分法分析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采用双缩脲法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β2-微球蛋白(β2-MG)值.分析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35例患儿中,轻度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66例,中度损害69例,无一例重度损害.轻度与中度损害尿RBP中位数分别为0.395(0.31~0.58) mg/L、0.81(0.47~2.72)mg/L,尿β2-MG中位数分别为0.435(0.31~0.65) mg/L、1.05(0.48~2.70) mg/L,24 h尿蛋白定量中位数分别为187.5(0.0~940.8) mg/24 h、958.0(123.50~5016.0) mg/24 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PN患儿24h尿蛋白定量、尿RBP和尿β2-MG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判定HSP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肾间质损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间质明显病变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间质轻度病变组(P<0.01);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关,血浆ADM与尿钠及尿蛋白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并渗透性肾病 (ON)患者 (简称ON组 )尿Tamm Horsfall蛋白 (THP)及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变化。方法 :对ON组 2 5例患者 (年龄≥ 6 0岁 )尿THP ,β2 MG ,血清BUN及Cr进行检测 ,并以 1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未合并ON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ON组尿THP显著低于对照组 ,(9 1± 5 4)mg/ 2 4hvs (31 1± 11 8)mg/ 2 4h ,P <0 0 1,ON组 2 5例患者尿THP均下降 ;ON组尿 β2 MG显著低于对照组 ,(0 34 8± 0 0 6 )mg/ 2 4hvs(0 15 9± 0 0 5 )mg/ 2 4h ,P <0 0 1;ON组血BUN ,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ON组存在着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 ,尿THP及 β2 MG是诊断ON的敏感指标。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临床上应注意正确使用高渗脱水剂 ,尽量避免ON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 (hs- CRP)、尿视黄醇蛋白 (RBP)的含量和脂质的水平与 DM并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肾病 (DN)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和化学法分别检测 48例健康体检者 ,31例 型 DM患者 ,35例 型 DM患者血清 hs- CRP、脂类、尿 RBP、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含量。结果  型 D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TC、m ALB、RBP没有显著差别 (P>0 .0 5 ) ,hs-CRP、 HDL- C、LDL - C差别显著 (P<0 .0 5 ) , 型 D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m ALB、TC相差显著 (P <0 .0 5 ) ,RBP、hs- CRP、TG、L DL- C、HDL- C相差非常显著 (P<0 .0 0 1 )。结论 联合检测 DM患者尿 RBP、血清 hs- CRP和脂类能早期预测 DM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性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尿中不同种微量蛋白的改变对早期诊断肾脏损害的意义及免疫调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定量分析 2 0例健康志愿者及 5 2例SLE患者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组和阳性组 )免疫调节治疗前后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RF)及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结果 SLE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尿中RBP、ALB、TRF、IgG含量分别升高到健康对照组的 19 8、30 9、19 5、5 5倍 ,尿蛋白阳性组患者尿中RBP、ALB、TRF、IgG分别升高到正常组的 10 5 7、2 10 8、135 5、31 5倍。两组间差异显著(P <0 0 0 1)。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SLE尿蛋白阴性组下降的幅度较大 ,RBP、ALB、TRF、lgG分别下降了 4 0 1%、4 9 8%、6 8 8%、80 6 %。而尿蛋白阳性组下降的幅度比前者略小 ,四种蛋白分别下降了31 5 %、4 9 5 %、4 0 4 %、4 2 2 %。结论 SLE患者在临床诊断为狼疮肾炎之前 ,尿蛋白量已明显增加 ,尿RBP、ALB、TRF及IgG升高 ,提示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均受损 ,其中以ALB升高最明显。因此 ,ALB、RBP可作为早期诊断LN较为敏感的指标。早期治疗SLE肾损害疗效较为明显 ,尿TRF及ALB可作为较为敏感的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李丽文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41-1042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和 4 5例妊高征患者尿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尿微球蛋白 (β2 MG)水平。结果 妊高征患者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尿 β2 MG水平在中、重度妊高征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肾脏近端肾小管功能均可发生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 (ERT)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进一步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41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 ,均已服用降压药物半年以上 ,血压有明显降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尼尔雌醇 (ERT组 ,n =2 1 ) ;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安慰剂 (对照组 ,n =2 0 ) ,治疗 6个月 ,治疗前后测量尿转铁蛋白 (TR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尽管已接受降压治疗 ,其尿TRF和RBP仍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用上述药物后两组患者尿TRF和RBP均有进一步降低 (P <0 .0 5) ,其中ERT组较对照组尿TRF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1 ) ,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①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血压尽管已接近正常 ,但仍存在肾脏损害。②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或延缓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慢性肾脏病(CKD)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4例行肾穿刺的CKD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NGA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尿NGAL与血清Cys C、尿RBP、尿β2-MG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据肾穿刺活检结果将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损伤、轻-中度损伤、中度损伤、中-重度损伤4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NGAL诊断CKD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性能。结果 CKD各组尿NGA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0),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尿NGAL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NGAL与尿RBP、尿β2-MG和血清Cys C均呈正相关(r=0.784、0.692、0.759,P均0.01)。尿NGAL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62,P0.01)。尿NGAL诊断CKD肾小管间质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当最佳临界点为45.35 ng/m L时,敏感性为77.2%,特异性为84.6%。结论尿NGAL可以作为反映CKD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标志物,对于CKD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精氨酸治疗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精氨酸 10 g静滴 ,每天一次 ,治疗有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患者 75例 ,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 2 1例。治疗前查血pH值 ,如 pH <7.35 ,予 5 %NaHCO312 5~ 2 5 0ml静滴或口服碳酸氢钠片直至 pH≥ 7.35方用。比较治疗前后尿α1 MG、β2 MG、简化毛氏试验和肾功能。结果 :尿α1 MG治疗前为 43.3± 10 .5mg/L ,治疗后为 16 .3± 6 .6mg/L(P <0 .0 1) ,差异显著 ,尿 β2 MG治疗前 2 2 .7± 9.1mg/L ,治疗后 4.3± 1.4mg/L(P <0 .0 1) ,差异显著。简化莫氏试验结果明显改善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Bun治疗前 13 .3± 5 .7mmol/L ,治疗后 8.6± 3 .2mg/L ,血Cr治疗前 2 76± 31μmol/L ,治疗后 177± 2 5 μmol/L ,并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精氨酸可显著改善小管重吸收功能和肾小球滤过功能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而言 ,亦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指标。方法对 5 0例正常对照组和 5 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终点法测定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ELISA方法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转铁蛋白 (TRF) ,比色法测尿肌酐。结果正常对照组尿NAG/Cr为 (0 .5 2± 0 .4 6 )U/mmol,RBP/Cr为 (7.4 6± 5 .0 2 ) μg/mmol,mALB为(3.6 1± 2 .4 6 )mg/L ,TRF/Cr为(0 .0 5± 0 .0 3)mg/mmol;糖尿病患者尿NAG/Cr、RBP/Cr、mALB及TRF/Cr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 ;两项指标联合检测 ,其阳性率分别为 :NAG +mALB 86 % ,NAG +TRF 88% ,NAG +RBP 90 %。结论联合检测尿NAG与RBP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最灵敏与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蛋白电泳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联合检测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测定尿蛋白,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β2-M.结果肾小管间质损伤组尿蛋白电泳出现管性蛋白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尿β2-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0例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尿蛋白电泳出现管性蛋白44例,尿β2-M升高41例,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出肾小管间质性损害53例.结论尿蛋白电泳和尿β2-M联合检测,可作为肾小管间质损伤早期诊断敏感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7.
尿内皮素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尿内皮素 (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尿蛋白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 4 7例 ,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尿ET ,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 ,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 (Cr)。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尿ET、mAlb、RBP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并随病程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ET阳性率 (6 8.1% )显著高于mAlb(4 0 .4 % )、RBP(4 4 .7% )的阳性率 ,与mAlb和 (或 )RBP总阳性率 (70 .2 %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尿ET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液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液内皮素 (ET)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中的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5 9例LN患者分为活动期 (32例 )与稳定期 (2 7例 )两组 ,另选取 2 8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尿液中内皮素的含量 ,比较其水平差异 ,同时对比观察LN患者尿液ET含量与免疫学指标及血沉的关系。结果 :LN活动期组尿E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稳定期组尿E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LN活动期组尿ET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组 (P <0 0 0 5 ) ,并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血沉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 <0 0 1,P <0 0 5 ) ,与补体C3、C4 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LN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尿E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LN肾功能不全组尿ET含量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 <0 0 0 5 )。结论 :ET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及疾病进展 ,尿液ET可作为评价LN活动、病情轻重、疗效观测及肾损害程度的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尿 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 NAG)及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 6 4例妊高征患者 (轻、中度 35例 ,重度 31例 )与正常孕妇组 ( 38例 )尿 NAG及β2 -MG进行比较 ,并进行各型妊高征组之间尿 NAG、β2 -MG的比较。结果妊高征组与正常孕妇组对照 ,尿 NAG及β2 -MG升高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1)。而且重度妊高征组较轻、中度妊高征组尿 NAG、β2 -MG升高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P<0 .0 5 )。结论尿 NAG及β2 -MG是妊高征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且能反映肾小管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剞C(CYS-C)用于评估肾小管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对40例肾病患者测定尿中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分析阳性检出率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CYS-C阳性检出率为60.0%,RBP为57.5%,NAG为67.5%;CYS-C与RBP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43、P〈0.01),CYS-C与NAG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89、P〉0.05)。结论尿CYS-C与RBP均是提示肾小管早期损伤有效的指标,而且CYS-C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较RBP高,测定方法也优于R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