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5 a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移植血管231支,其中移植左乳内动脉71支,右乳内动脉11支,桡动脉15支,胃网膜右动脉9支,大隐静脉125支;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通畅157支(通畅率67.97%),狭窄19支(狭窄率8.23%),闭塞55支(闭塞率23.81%);左乳内动脉通畅率83.10%,右乳内动脉通畅率63.64%,桡动脉通畅率73.33%,胃网膜右动脉通畅率66.67%,大隐静脉通畅率59.20%.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左乳内动脉有良好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某院接诊的6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运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6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中67例患者术后患肢疲乏无力、痉挛、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减轻,且皮肤温度变暖、颜色改善,溃疡伤口逐渐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旁路闭塞,未进行截肢。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67/68)。并且68例患者踝肱指数由手术前的(0.31±0.07)提高到术后的(0.89±0.13),手术前后患者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年。第1年失访2例,随访率为97.06%,期内出现闭塞者1例,累计通畅率为98.48%;第2年失访4例,随访率为94.12%,期内出现闭塞者4例,累计通畅率为92.19%;第3年失访4例,随访率为94.12%,期内出现闭塞者2例,累计通畅率为89.06%。结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近远期疗效显著,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ASO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股胭动脉[1].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股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股远端旁路移植手术可以改善肢体缺血症状,肢体获救率可达80%~90%[1].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下肢动脉多见。本院从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以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股-腘(胫)动脉旁路术80例,现将麻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护理研究》2003,17(16):953-954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已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ASO好发于双下肢。由于下肢ASO有较高的致残率 ,因此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 1999年— 2 0 0 2年采用人造血管以及自体大隐静脉为 45例ASO病人的 5 4条肢体行旁路转流术 ,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ASO病人共 45例 ,男 34例 ,女 11例。年龄5 5岁~ 82岁 ,平均 70 .3岁。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5a ,平均 2 0个月。动脉造影证实左侧肢体动脉闭塞 2 9例 ,…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缺血症状,但静脉桥CABG后10年通畅率约为50%,不利于患者的长期预后。CABG桥血管常选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等,但左乳内动脉长度有限,桡动脉不易获取、易痉挛等,大隐静脉是目前最主要的血管移植物材料之一。大隐静脉的获取技术是影响静脉桥中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带蒂大隐静脉,即保留大隐静脉周围部分组织及血管外膜、保持静脉结构的完整性,然后作为桥血管应用于CABG,可取得与左乳内动脉桥相似的中远期通畅率。本文就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及在CABG中的应用情况、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Ge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Ge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Ge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大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 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11.
冠脉搭桥术后大隐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发病和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Sabiston应用大隐静脉进行了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965年Green应用胸廓内动脉(ITA)移植至前降支 ,随后其他动脉移植物也应用于临床。将ITA移植至前降支 ,大隐静脉移植至其他冠脉血管已成当今标准冠脉搭桥术式。相比较而言 ,大隐静脉较动脉移植有较高的近远期病变率 ,然而取材方便、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优点使大隐静脉仍被广泛使用。改善大隐静脉移植物的长期通畅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为此了解大隐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发病及诊断方法很重要。1 流行病学对大隐静脉旁路移植 (SVBG)病人术后冠脉造影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静脉动脉化术后患者血管的通畅率,促进患肢功能尽快恢复。方法:对17例静脉动脉化术后患者进行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术后18个月,手术肢体血管通畅率为94.11%,关节活动度正常率88.23%。结论:对肢体静脉动脉化术后患者进行正确的出院指导是保持血管通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方法:大隐静脉原位转流,同时行输人道或输出道动脉重建及溃疡清创术。结果:ABI平均值由术前的0.40上升至0.87,缺血肢体挽救率为100%。结论: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人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20例(23条下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血管旁路移植术。同时,术中行下肢动脉造影12条,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结果术后22条下肢疼痛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疼痛减轻。21条下肢动脉移植物通畅。术中造影发现2例流出道较术前改善不明显而进一步修正手术方案,2条胫前、胫后动脉近端闭塞而行序贯旁路手术。结论对于膝关节以上动脉闭塞采用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有较好的效果。术中动脉造影对于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邢文珍 《护理学报》2005,12(6):25-26
笔者介绍了48例下肢动脉硬化症病人采取自体大隐静脉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手术肢体的观察护理,移植人工血管护理,使用抗凝剂期间护理及出院各种生活指导。认为以上护理是该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11-06收治的24例肢体闭合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早期误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行CTA得以确诊。手术方式:血管破口修补术3例,端端吻合术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5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加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0例,动脉结扎术2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虽行血管重建仍出现肢体坏死而截肢2例。结论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尽早确诊并行血管重建是挽救肢体的关键,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是肢体闭合性血管损伤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所做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手术进行分析:全组30例患者,36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确定下肢动脉情况及病变范围。急性缺血行取栓术22例。慢性缺血行动静脉转流术即静脉动脉化手术8例。结果 术后第1天足背动脉恢复搏动15条肢体,血运恢复20条肢体,静息痛消失8条肢体。除1例肢体截肢外,余35条肢体随诊2月~2a,效果良好。结论 动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及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的关键是重建肢体远端的血供及术后的通畅。  相似文献   

19.
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四肢血管损伤常伴血管缺损,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但存在来源有限和创伤等缺点。目的:回顾性分析29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保肢功效。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科。对象:选择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刨伤中心骨创伤科1989—01/2000—12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9例,腋动脉6例,肱动脉2例,股动脉10例,股静脉1例。胭动脉1例。合并休克11例。占37.9%。合并骨折、脱位8例,周围神经损伤5例,感染3例。方法:采用人造血管与修整后的血管行端端间断吻合。感染性动脉损伤3例在手术中采用旁路迂回感染区,人造血管经过非炎性区再桥接,肌瓣和肌皮瓣覆盖感染区的方法。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MAS)评分方法评价肢体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血管通畅率和保肢情况。结果: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保肢功效:肢体全部保存住,其中1例由于肢体缺血时间长达12h已出现神经损害,后期出现足底溃疡。术后2周Doppler血流探测移植血管通畅率100%,1年复查时通畅率96.5%,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保住肢体及其功能的方法之一,其优势为术后短期评估血管通畅率及肢体功能优良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术后1、3、6、9、12个月以及以后每半年复查下肢血管B超、CT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术后血管闭塞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因素。结果手术成功率100%(80/80),围手术期1例病例因术后突发急性脑梗死脑疝死亡,80例患者中首次术式:股动脉—腘动脉(膝上)血管搭桥术62例(77.5%),股动脉—腘动脉(膝下)血管搭桥术18例(22.5%),其中9例使用自体大隐静脉(11.2%),12例使用直径6 mm人工血管(15%),59例使用直径8 mm人工血管(73.8%)。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1.2%),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0%),13例患者合并心脏疾病病(16.2%),9例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史(11.2%)。随访率为86.9%(80/92),随访时间为1~60个月,随访期病死率为11.2%(9/80)。术后闭塞37例(46.2%),术后通畅43例(53.8%),术后死亡病例9例,其中2例死于突发脑梗死,3例死于脑出血,其余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结论糖尿病、术前评估流出道小于2根、术中选择直径6 mm人工血管和行膝下搭桥手术是患者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