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FasL抗体对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病毒滴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将8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IgG对照组及抗FasL抗体治疗组,于感染后第10天每组处死8只并取其心脏,光镜检查的心肌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用空斑形成技术(PFU法)测定心肌病毒滴度。结果:抗FasL抗体治疗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病毒滴度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及IgG对照组(P均〈0.01)。结论:抗FasL抗体可降低小鼠CVB,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内病毒滴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肉桂油治疗小鼠CVB3m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媛媛  谢艳华  缪珊  廖博  王四旺 《医学争鸣》2005,26(11):1037-1040
目的:研究肉桂油(OC)对柯萨奇病毒B3m(CVB3m)诱发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治疗作用.方法:0.1 mL CVB3m ip建立BALB/c小鼠VMC模型.正常对照组同法接种0.1 mL不含病毒的Eagle液,与感染病毒小鼠隔离饲养.于接种病毒72 h后给药,OC治疗组(49.1,36.7,26.5 mg/kg肉桂油,ig)、阳性药物组(50 mg/kg黄芪注射液,i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2500 mg/kg生理盐水,ig),连续给药1 wk.观察指标:累计死亡率与中位生存时间;接种病毒后10 d心肌组织光、电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肌匀浆MDA含量、SOD活性;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21 d心肌组织光镜病理检查.结果:OC 49.1和36.7 mg/kg治疗组可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降低急性期血清中CK,CK-MB含量以及心肌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急性期、亚急性期小鼠心肌组织的坏死与钙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OC具有治疗柯萨奇病毒B3m诱发性小鼠VMC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虎杖苷单体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虎杖苷(PD)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PD治疗组和PD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3、7、10、14、21、30天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PFU法测定心肌组织内感染性病毒颗粒,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D34表达,显微镜下计数心肌组织MV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MVD计数增加(P〈0.05);与感染组比较,PD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病毒滴度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MVD计数显著增高,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D可以明显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病理损害,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抗CVB3病毒和使心肌MVD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病毒5d后光镜或电镜下可见心肌病变及炎细胞浸润,7-9天病变达高峰,35天时病变基本恢复。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7-9天,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凋亡样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实验组小鼠在接种CVB3后可引起VMC,VMC中存在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5.
CD4+T淋巴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在小鼠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70只BALB/c健康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病毒感染组(n=55),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氏液0.15mL,病毒感染组小鼠腹腔接种0.15mL TCID50 为109/mL的CVB3 Nancy株病毒液。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7、10、14、21、28d随机取正常对照组小鼠3只、病毒感染组小鼠8只断髓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心脏,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算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 T细胞在心肌中的表达,并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肌可见CD4+ T细胞的表达,且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成显著正相关(r=0.98,P<0.01),不同时期CD4+ T细胞表达强弱不同,以第10~14d最强(P<0.01)。结论CD4+ T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清除病毒的同时还引起了自身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清洁级Balb/c小鼠采用柯萨奇病毒(CVB3)腹腔注射染毒,制成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为病毒性心肌炎(VMC)组、B组为心肌康组、C组氯沙坦组.另设20只腹腔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s液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心肌康对模型鼠的生存率的影响及对CVB3 RNA表达、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 心肌康组、氯沙坦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心肌康对CVB3感染鼠有保护作用,心肌康组对感染鼠的治疗作用要优于氯沙坦组.结论 心肌康可通过下调CVB3 RNA表达、抑制胶原增生而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320只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感染组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CVB3)制成心肌炎动物模型,在接种病毒后3、7 d分别腹腔注射IVIG(500 mg/kg.d-1)5 d和10 d,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和病毒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与中药黄芪疗效对比。结果: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小鼠心肌内病毒滴度、心肌病理积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以早期(感染后3 d)长程(10 d)治疗组效果最好。结论:静注免疫球蛋白通过抑制柯萨奇B3病毒,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对病毒性心肌炎发挥疗效,其疗效高于传统中药黄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源性硫化氢(H2S)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影响,探讨内源性H2S在VMC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通过腹腔接种CVB,复制VMC模型。7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VMC组及胱硫醚-1-裂解酶(CSE)不可逆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AG)低、中、高剂量干预组(PAG给药采用皮下注射,PAG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的PAG剂量分别为:20.0、40.0、80.0mg·kg^-1,1次/d,共6次。PAG的首次给药为腹腔接种CVB,的同时皮下注射PAG)。于腹腔接种CVB,后第7天处死小鼠。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的H2S含量;用酶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的CSE活性及血清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VB,mRNA表达。结果VMC组心肌组织的CSE活性、H2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的病理积分、CVB,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的cTn I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G低、中、高剂量3个干预组心肌组织的CSE活性、H2S含量明显低于VMC组(P〈0.01),心肌组织的病理积分、CVB,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的cTn I含量明显高于VMC组(P〈0.01)。结论心肌内源性H2S能抑制CVB,在心肌内复制。  相似文献   

9.
陈元美  王少敏  吴士尧 《上海医学》2005,28(4):291-293,i001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小鼠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Fas 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VMC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建立VMC小鼠模型。在接种病毒后第7、14和28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心肌中TNF-α和Fas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的差别。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MC小鼠TNF-α和Fas mRNA表达明显增加。TNF-α mRNA表达高峰在接种后第7天,14d后仍有大量表达,28d后表达明显减少;Fas mRNA在接种第7天后明显增加,14d后达到高峰,28d后仍有一定量表达。结论VMC小鼠心肌中TNF-α和Fas mRNA表达明显增加。TNF-α参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Fas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 IGF-ⅡR)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小鼠心肌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并探讨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20只雄性4周龄BALB/c小鼠分为两组:VMC组80只,对照组40只。 VMC组腹腔接种含柯萨奇B3病毒的DMEM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接种等量不含病毒的DMEM液。于感染后第3、7、14、28天每组各取10只收集心脏标本,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心肌IGF-ⅡR蛋白表达水平,RT-PCR技术测定心肌IGF-Ⅱ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IGF-ⅡR的动态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VMC组小鼠感染病毒后第3天心肌组织中的IGF-ⅡR蛋白表达开始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 VMC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GF-ⅡR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ⅡR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IGF-ⅡR的表达上调可能在VMC小鼠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BALB/c小鼠后心肌细胞 L-型钙通道(LCC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 CVB3 感染BALB/c小鼠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按辛伐他汀剂量分为10 mg•kg-1 组、30 mg•kg-1 组及90 mg•kg-1 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对照组,行心肌病理观察,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及辛伐他汀组心肌细胞LCCs α1亚单位mRNA 表达量。结果: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有局灶性或弥漫性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重者可见大片状心肌细胞坏死;辛伐他汀组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灶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心肌LCCs α1亚单位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06±0.01和1.37±0.3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辛伐他汀10 mg•kg-1、30 mg•kg-1 及90 mg•kg-1 组LCCs α1 亚单位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14±0.22、0.17±0.04和0.11±0.02,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损害,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心肌细胞LCCs α1 亚单位的mRNA表达,发挥心肌保护功能,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Th17与CD4+CD25+Treg细胞的平衡状态及心肌病变的影响,探讨ARB对慢性VM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柯萨奇病毒(CVB3)重复增量感染(第1、14、28天剂量分别为0.20、0.25、0.30 mL)BABL/c组小鼠建立慢性VMC模型(n=36),对照组(n=6)同期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42 d将慢性VMC模型组存活小鼠随机分为慢性VMC组和缬沙坦组,干预28 d后,处死各组小鼠。处死前测量各组小鼠血压、心脏质量和体质量;脾脏中提取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采用Real Time-PCR法检测Foxp3和IL-17的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心肌行HE和Masson染色;心脏超声检查小鼠心脏功能。结果各组小鼠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VMC组小鼠心脏质量/体质量比(HW/BW)大于缬沙坦干预组和对照组(P<0.01),慢性VMC组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IL-17、病理积分明显高于缬沙坦组和对照组(P<0.01),而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Foxp3低于缬沙坦组和对照组(P<0.05)。缬沙坦组小鼠心功能较慢性VMC组明显改善。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心肌病变有相关性,缬沙坦可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减轻慢性VMC自身免疫损伤,避免向扩张型心肌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IL-17A对哮喘小鼠Th2细胞分化及其相关炎症的作用.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n=8).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予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每次雾化激发前1h,IL-17A处理组给予重组小鼠IL-17A气道滴入.各步对照均予以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24h处死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FN-γ、IL-17A的浓度.HE和PAS染色及半定量评分评估小鼠肺部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支气管淋巴结Th细胞分化.免疫磁珠分选健康小鼠幼稚CD4+T细胞,用Th2极化培养基体外培养,并给予IL-17A或等量PBS干预,检测Th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结果 哮喘组较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P<0.05)、IL-4、IL-5、IL-17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浓度显著下降(P<0.05);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化生明显加重(P<0.01);脾脏和淋巴结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增高(P<0.05).IL-17A处理组较哮喘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26.00±5.43)×104/mLvs(58.40 ±26.93)×104/mL,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8.04±1.98)×104/mL vs(31.95±12.28)×104/mL,P<0.05]及其比例[(29.93 ±3.03)% vs(53.47 ±6.62)%,P<0.01]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无明显变化;BALF中Th2相关因子IL-4浓度[(9.86 ±2.77) pg/mL vs(28.13 ±4.62) pg/mL,P<0.01]、IL-5浓度[(7.30 ±0.50) pg/mL vs(10.50±1.10) pg/mL,P<0.01]均显著降低;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HE染色半定量评分降低[(2.00 ±0.51)vs(3.12 ±0.64),P<0.05],杯状细胞化生减少[(0.80 ±0.45)vs(2.40 ±0.55),P<0.01];脾脏[(2.24±0.44)%vs(4.82±1.83)%,P<0.01]和淋巴结[(7.05±0.58)%vs(10.57±1.35)%,P<0.05]中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减少.极化培养的幼稚CD4+T细胞,予IL-17A干预后,诱导分化的Th2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结论 IL-17A有抑制Th2细胞分化,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两种共刺激分子CD137及CD28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及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活化后的bcl-2表达的调控,分析这两种共刺激分子调节衰老T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7周龄BALB/c雄性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20 mg/kg,溶于0.1 ml蒸馏水中),连续注射5个月,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组;自然衰老组为16月龄BALB/c雄性小鼠.分离小鼠的脾脏T细胞,分别用conA IgG、conA CD137单抗、conA CD28单抗体外活化,48h后用流式细胞术及半定量RT-PCR分析各组T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 (1)衰老模型组T细胞经conA IgG、conA CD137单抗、conA CD28单抗活化48 h后,胞内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4.4±1.5)%、(34.4±2.4)%、(45.1±2.7)%,自然衰老组T细胞经conA lgG、conA CD137单抗、conA CD28单抗活化48 h后,胞内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19.6±2.0)%、(26.3±1.9)%、(48.5±2.2)%;(2)衰老模型组T细胞经conA IgG、conA CD137单抗、conA CD28单抗活化48 h后,胞内bcl-2 mRNA表达率(IOD(bcl-2)/IOD(β-actin)分别为0.309±0.039、0.547±0.036、0.780±0.041,自然衰老组T细胞经conA IgG、conA CD137单抗、conA CD28单抗活化48 h后.胞内bcl-2 mRNA表达率分别0.283±0.038、0.535±0.041、0.771±0.063.结论 CD137单抗及CD28单抗.均可以显著提高衰老模型组及自然衰老组小鼠T细胞bcl-2mRNAbcl-2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CD137分子及CD28分子抑制衰老T细胞凋亡、维持衰老T细胞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小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MPKα2敲除对该过程的作用.方法 采用野生型与AMPKα2-/-雄性C57小鼠均分为野生型常氧组、野生型缺氧组、敲除型常氧组和敲除型缺氧组(n=10).常氧组于空气环境中饲养,缺氧组于10% O2的低氧舱内饲养.4周后野生型小鼠取静脉血标本,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取心脏标本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α2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p62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冰冻切片LC3变化.敲除型小鼠取心脏标本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变化.结果 ①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红细胞:(9.33 ±0.15)×1012/L vs(12.78±0.66)×1012/L,P <0.05;血红蛋白:(135 ±3)g/L vs (192 ±4)g/L,P<0.05];②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0.49 ±0.29) vs(1.70 ±0.24),P<0.05];p62表达明显降低[(1.32±0.57) vs (0.71 ±0.19),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缺氧组心肌组织LC3荧光较常氧组增多;③在常氧条件下,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MPKα2-/-小鼠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 ±0.08) vs (0.73 ±0.34),P>0.05];在缺氧条件下,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MPKα2-/-小鼠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2.08±0.72) vs (1.01 ±0.21),P<0.05];④野生型小鼠中,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AMPKα2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增加[(1.14±0.13) vs(1.25±0.19),P>0.05].结论 慢性缺氧可能通过AMPKα2依赖的途径增强心肌细胞自噬,该自噬可能是心肌细胞对慢性缺氧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凋亡蛋白p53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组(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IGF-1干预组(治疗组)。在实验第10天处死动物,留取心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p53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p53为123.5±11.2,明显低于感染组(167.9±15.6,P<0.01),故IGF-1能显著降低VMC小鼠心肌凋亡蛋白p53的表达。结论:IGF-1对VMC小鼠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Viralmyocarditisnotonlycancausecongestiveheartfailure,buthasalsobeenstronglyimplicatedinpathogenesisof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Manystudieshaveshowntha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CMC)playsanimportantroleinpathogenesisofmyocardialdamageinviralmyocarditis(1).CMCdamagestargetsbytwoprimarymechanisms:performmediatedpathwayandFas/Fasligand(L)--mediatedpathway(2).Inthepresentstudy,tofurtherclarifytheeffectofCMConthedevelopmentofviralmyocarditis,wehavedetectedtheexpressionof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