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素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出生后3d和成年大鼠各30只,均分为对照组、伤后3,7,14,21,28d6组。切断不同鼠龄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复制周围神经损伤模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NTF阳性脊髓运动神经元,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脊髓CNTF阳性运动神经元的吸光度值,从而间接反映脊髓运动神经元CNTF  相似文献   

2.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死亡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方法 :先计算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 ,再切断并原位吻合右侧大鼠坐骨神经 ,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4 ~L6节段脊髓作H·E染色 ,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呈对称分布 ;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左侧减少。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有死亡 ,其死亡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萍  黄宏 《创伤外科杂志》2003,5(3):199-201
目的 研究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方法 火器伤组致伤靶点为兔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 ,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右坐骨神经 ,分别在光电镜下观察伤后 1天、3天 ,1周、2周、4周、12周时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 火器伤组可见腰段脊髓有小出血灶、神经元水肿、空泡样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等变化 ,切割伤组则未见这些病理改变。结论 火器伤组腰段脊髓损伤较切割伤组重 ,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Bcl-xl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坐标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提供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84只),实验组大鼠切除右侧长约6mm的坐骨神经,分为伤后3d和1,2,3,4,5,6周组,采用Caspase3、Bcl-xl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Caspase3、Bcl-xl表达变化,测定Caspase3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标检测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aspase3、Bcl-xl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灰质神经元细胞,高表达区在前角。伤后1周实验组伤侧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轻度升高,2-4周显著升高,5周后下降,伤后1-3周脊髓Bcl-xl表达减弱,4周后明显升高,高水平持续到伤后6周;伤后2-4周在鼠伤侧脊髓有较多TNEL阳性标记细胞;伤后3d伤侧Caspase3活性荧光值开始升高,1-3周明显升高,4周逐渐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伤后1周伤侧脊髓凋亡细胞开始增加,2,3周为高峰,4周伤侧凋亡细胞逐渐减少。实验组末伤侧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aspase3的活化是细胞凋亡的早期生化。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相互关系;Bcl-xl对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及早识别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对促进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bax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电刺激防治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相应的脊髓节段立即置入直流电刺激器,对照组置入无输出电流的刺激器,分别于术后1,4,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脊髓动物神经元bcl-2,bax的表达,并对脊髓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阳性数高于对照组;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28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ax阳性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bax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研究了激肽原在腰骶髓及L4~L6脊神经节的分布,以及坐骨神经切断后,其在相应的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激肽原分布于L4~L6脊神经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激肽原相对含量,在损伤后第15h是减少的。以后逐渐增多,到损伤后24h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在第48h,72h,其含量明显超过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性质,以便加以保护,促进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再原位吻合,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_4~L_6节段脊髓,作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光镜下分别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学变化特征;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光镜下,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尼氏体和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电镜下,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分割成凋亡小体,然后裂解,细胞体消失;而左侧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均一、无变化。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死亡,死亡性质是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与震荡伤模型,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中枢神经元的凋亡规律。方法 11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火器伤组、切割伤组、正常对照组3组。在伤后6小时、1、3、7、14、28天等6个时相点取材观察计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细胞,及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结果火器伤组伤后1天~1周时脊髓伤侧前角神经元计数与正常组和切割伤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周时神经元数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切割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火器伤组伤后6小时即可见到脊髓神经元凋亡细胞,凋亡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第7天,而正常对照组无凋亡阳性细胞出现,切割伤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时间滞后。结论 与火器性坐骨神经震荡伤相比,火器性坐骨神经断裂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出现早,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前角神经元数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嗅球成鞘细胞(OE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SAL)组和实验(OFCs)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给予等渗盐水或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OECs,分别于伤后7,14,30d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数目和胆碱酯酶(ChE)及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结果:与SAL组比较,伤后7,14和30d,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7.04%,6.44%,和9.72%(P<0.0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活性变化幅度分别降低了4.03%,4.25%和5.72%(P<0.01),ACP的变化幅度分别下降了51%、64%和92%(P<0.01),结论:OECs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酶学的变化,并探索从大鼠胚胎肢芽中提取的活性物质(ELBE)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在近端套接单盲端硅胶管囊,单纯损伤组囊内注满等渗盐水,保护组内注满ELBE。分别于术后1、4天,1、2、3、4周定量测量每克脊髓组织内乙酰胆碱脂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结果AchE于损伤后1天开始下降,2周降至最低,以后逐渐回升;ACP于损伤后1天开始升高,1周升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用ELBE处理的动物上述两种酶变化的幅度较小,整个过程也比较平稳。结论ELBE能通过缓冲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内酶学的变化,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减少神经元死亡的数量,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切断后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 以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为实验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GDN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术后2周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进行脊髓切片的尼氏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3)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年龄大鼠脊髓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幼年、成年、老年Wistar大鼠各 2 7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 8只 )、CNTF组 (1 2 6只 )和生理盐水组 (1 2 6只 )。CNTF组和生理盐水组切出长 2mm右侧坐骨神经 ,用硅胶管连接近、远侧神经残端制作神经再生小室 ,CNTF组再生小室内注入 2 5 μg/ml重组CNTF1 5 μl,生理盐水组再生小室内注入生理盐水 1 5 μl,CNTF组和生理盐水组分为术后 1、3天和 1、2、4、8、1 2周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ting检测脊髓Caspase3的分布与表达强度变化 ,进行Caspase3活性测定。结果 损伤后各年龄组伤侧脊髓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5或 0 .0 1 ) ,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最为明显 ,幼年、成年、老年CNTF组Caspase3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减弱 (P <0 .0 5或 0 .0 1 ) ;各组对侧未伤侧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幼年、老年及成年生理盐水组于损伤侧脊髓Caspase3活性升高 ,各时相点幼年大鼠Caspase3活性高于老年及成年 (P <0 .0 5或 0 .0 1 ) ,幼年、成年、老年CNTF组Caspase3活性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或 0 .0 1 )。生理盐水组及CNTF组对侧未伤侧Ca  相似文献   

13.
Lentivirus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Lentivirus介导分泌神经营养因子-3(NT-3)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在T10水平制成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每组14只;用携带NT-3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entivirus对大鼠行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内转基因表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到损伤脊髓内有较多的持续表达转基因的细胞;BBB评分结果显示,从伤后第4周开始,实验组大鼠后肢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1),至第10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BBB分差增大,达3.3分。结论Lentivirus是一种有效的转基因载体,由Lentivirus介导分泌NT-3的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能够明显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给予虎纹镇痛肽-Ⅰ对大鼠外周神经挤压模型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虎纹镇痛肽-Ⅰ对再生神经神经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虎纹镇痛肽-Ⅰ治疗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21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与B组比较c-fos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机械痛阈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虎纹镇痛肽-Ⅰ能有效减轻再生神经的神经性疼痛程度,促进神经的完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挤压神经再生模型和大鼠外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对比各模型神经恢复过程中机械痛觉超敏的变化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种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与神经性疼痛的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模型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18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各指标与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时,均出现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和疼痛相关行为,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时间、强度以及恢复均有不同,并和神经再生情况相关,提示神经性疼痛是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细胞外基质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外周靶器官及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在术后1,3,6,9周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及运动终板检测,并于术后9周行CM-Dil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逆行示踪检测.结果 术后各组动物术侧腓肠肌湿莺和运动终板数量下降,3周后除ECM-PLGA组和PLGA组外,腓肠肌湿重和运动终板数量逐渐增加.9周时OEC-SC-ECM-PLGA组腓肠肌湿重、运动终板数量及运动终板长轴长度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时CM-DiI和CB-HRP逆行示踪结果显示,OEC-SC-ECM-PLGA组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外周靶器官及脊髓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