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应用UVB治疗前后血浆TXB_2和6-K-PGF_(1α)含量的观察包兴昌本文对52例病程超过2周而临床表现无任何进步的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回输(UVB)治疗前后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变化的观察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我们测定了64例脑卒中患者TXA2和PGI2的代谢产物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血浆浓度,并同步观察了它们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1资料1...  相似文献   

3.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TXB2、6-k-PGF1α作用的研究李长宏高淑杰孟军吴倩脑梗塞急性期常伴有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前列腺素I2(PrastagiandinI2,PGI2)的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T...  相似文献   

4.
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分钟,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剂量为2mg/kg;术后即予依那普利灌胃,剂量分别为1mg/kg、2mg/kg、3mg/kg。再灌注20小时后,测定脑匀浆TXB2及6-keto-PGF1α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匀浆TXB2明显升高,而6-keto-PGF1α明显降低;术前或术后给予依那普利,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α增高,差异显著。提示ACEI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发作期血浆中TXB_2和6-keto-PGF_(1α)水平的观察刘兴仁,周卓,潘丽丽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TXB_2和6-keto-PGF_(1a)(分别为TXA_2和PGI_2的稳定代谢物),阐述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  相似文献   

6.
吡硫醇对缺血和再灌注脑组织血栓烷素B_2等含量变化的影响马琪林,钱曾年,顾振纶,杨健身本文通过观察吡硫醇(脑复新)对缺血和再灌注脑组织血栓烷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vWF、tPAAg和6-Keto-PGF1α等三种由血管内皮细胞(VEC)合成和分泌的物质来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时以及抗栓酶—3和维脑路通在治疗急性脑梗塞10天和20天后的VEC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此三种物质在脑梗塞急性发病时都有明显的变化。经抗栓酶—3治疗的病人10天及20天后VEC的恢复好于维脑路通。作者认为vWF可以作为判断VEC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及相关因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脑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的含量,结果示脑梗塞急性期组血浆NO、ET、TXA2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浆PGI2含量急性期组明显低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浆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与PGI2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探讨脑梗塞时NO及其它参与血管舒缩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99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脑梗塞组、脑出血组)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各组患者β2-MG均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免疫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部分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栓烷B2(TXB2)浓度。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血浆GMP140浓度在急性期显著增高,恢复期降至正常;血浆TXB2浓度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显著增高;正常人血浆GMP140和TXB2浓度与年龄均呈显著正相关;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TXB2浓度与患者年龄、梗塞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正相关。提示:(1)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小板高度活化,为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检测血浆GMP140、TXB2浓度对病情监护、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2)年龄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P物质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观察3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其结果表明:(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SP含量显著低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和CGR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及TGF-β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4例MS患者及15名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2(IL-2)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表达,其中MS组患者活动期15例,稳定期9例。结果 活动期MS较稳定期和对照组IL-2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TGF-β表达明显降低(P〈0.01)。稳定期患者的IL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分类亚型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阐明血脂与脑血管病分类亚型的关系。方法:检测了208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脂7项指标含量。并与对照组50例结果进行比较。TG、TC及HDL-C采用酶法测定,APOA-1、APOB100及LP(a)用免疫多点定标法测定,LDL-C由TG、HDL-C结果按公式计算。结果:脑梗塞(CI)患者TG、TC、LDL-C、APO100及L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TG、APOB100、含量也显著高于脑出血组,且LP(a)与APOB100,HDL-C相关,复发CI亚组TC、LDL-C、APOB100含量,首发及老年CI亚组TG、TC、APOB10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TG、TC、LDL-C、APOB100及LP(a)水平升高是CI的危险因素,其中TC、LDL-C、APOB100对复发CI危险性大,而首发及老年CI可能主要与TG、TC、APOB100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g)水平,并对其中16例患者尿激酶溶栓后6h的血浆D-二聚体再次检测。结果:脑梗塞患者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伴有AT-Ⅲ降低、Pg升高,溶栓前后结果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激活。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40例急性脑梗塞患病RBC-C3bRR和RBC-ICR.CIC,C3等,发现脑梗塞患者RBC-C3bRR(12.71±2.3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40±3.61%),P<0.01;RBC-ICR(19.6±2.17%)高于正常对照组(7.10±2.13%),P<0.01。大梗塞灶组(梗塞灶≥2.0cm)RBC-C3bRR低于小梗塞灶组(梗塞灶<1.9cm).RBC-ICR则相反。脑梗塞组CI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C3含量极高,P<0.01。本文对此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ASA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血ASA、SA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1)ASA剂量与6-keto-PGF_(1α)抑制率呈正相关(P<0.01),而与TXB_2及PAgR抑制率无相关性(P>0.1);(2)本文采用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血ASA和SA浓度,结果准确,方法简便;(3)当口服小剂量ASA防治CI时,监测血ASA和SA以调整ASA用药剂量的临床价值并非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周围血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42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重点观察了14例MG患者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IL-2活性及sIL-2R水平变化。结果显示,MG患者PBMCIL-2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MG患者IL-2活性与sIL-2R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应用GC治疗后,IL-2活性显著升高,sIL-2R水平显著下降。提示MG患者IL-2活性变化与sIL-2R水平密切相关,GC可通过影响IL-2活性及sIL-2R水平而发挥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