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细粒棘球绦虫存在着实质性的基因遗传差异,将影响其对化疗的反应不同及流行病学上的特征不同,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细粒棘球绦虫虫株基因型及其差异研究,对包虫病治疗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法对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明确检测到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结果通过对新疆塔城25例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取自被感染羊)CO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新疆塔城地区羊株主要流行株为G1型,其中CO1基因片段长度为789bP,并发现一株新的基因型。结论将所检测到新疆塔城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单倍体序列与Genbank中己登录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碱基对,证明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肺细粒棘球蚴病最多见于畜牧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对青少年危害严重[1]。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12例青少年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CT诊断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少年肺细粒棘球蚴病12例,男9例,女性3例;年龄14-27岁,平均年龄22.5岁;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宁夏人Eg.EF-1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了解该蛋白的特性,预测其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多肽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Eg.EF-1基因片段并测序,重组入Eg.EF-1/pGEX-6P-1载体表达重组蛋白Eg.EF-1并鉴定其免疫学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推测Eg.EF-1重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析Eg.EF-1重组蛋白特性及二级结构、在线预测重组蛋白三维图象数据并将其结果用Anthe_5_0和spdbv37sp5软件模拟该蛋白三维结构,对Eg.EF-1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用DNAStar/Protean、BIOSUN软件和HLALigand/Motif网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数据库对蛋白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Eg.EF-1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同源性分析发现,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数据库中收录的意大利细粒棘球蚴延伸因子EF-1的氨基酸序列有98%的同源性;蛋白特性分析显示Eg.EF-1重组蛋白是疏水性极强的酸性蛋白,含有较多的α螺旋结构;3种软件综合分析结果预测,Eg.EF-1基因重组蛋白抗原表位位置为20~26(SATEQKG)、50~56(SWNERME)、176~185(LWGTSKLVPL)、199~205(VENDKVG)、217~229(ELEDYVQSVDVAS)5个氨基酸肽段。结论Eg.EF-1重组蛋白可能是人细粒棘球蚴延伸因子-1相关蛋白,根据3种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的抗原表位是研究多肽疫苗时合成肽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细粒棘球蚴病最多见于畜牧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1]。本文报道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经X线、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细粒棘球蚴病12例. 相似文献
5.
蒋次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21-124
寄生在人体内的猪绦虫、牛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或多房棘球绦虫,分别引起绦虫病,囊虫病(猪囊尾蚴病)和包虫病(棘球蚴病),前二种几乎遍及全国,包虫病见于西北地区和内蒙、西藏、四川等省。这一类寄生虫病既危害人群健康,又影响农牧业生产,殊有必要探讨有效的中医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G基因G38A多态性在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中表达分布。方法将IgA肾病病例分为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毒证4型。采用PCR-RFLP检测IgA肾病组39例和正常对照组59例UG基因G38A多态性。结果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两组UG基因G38A基因型频率均具有群体代表性;②UG基因G38A存在GG型、GA型、AA型,两组UG基因G38A在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检出G、A两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IgA肾病组各中医证型UG基因G38A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关系:正常对照组除与风湿热毒证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证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组各证型之间基因型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正常对照组除与脾肾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它证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组各中医证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G基因G38A基因多态性可能和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GA基因型可能是IgAN的易感基因型;子宫球蛋白G38A基因型在IgA肾病各中医证型无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型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99例大肠癌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4个证型。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RCC1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大肠癌各证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CC1C8092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C190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C1900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大肠癌中医证型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0)
目的探究XRCC1基因多态性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健康查体正常者14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其XRCC1基因136以及268位点进行检测并探究不同基因型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XRCC1基因136位呈现基因多态性,其中AA、AG所占比例显著高于GG所占比例(P均0.05);且136位氨基酸构成显示,观察组Arg/Arg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g/Lys以及Lys/Lys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基因型为Arg/Arg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基因型为Arg/Lys及Lys/Lys者(P均0.05);2组XRCC1基因268位GG、GC、CC所占比例及Arg/Arg、Arg/Thr以及Thr/Thr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XRCC1基因13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以显著增加罹患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但是2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罹患分化型甲状腺癌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不同证型与DLC-1基因甲基化表达的相关性。方法:63例肝癌患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从瘀论治分为肝郁(气滞)血瘀证、肝气虚血瘀证、肝瘀痰结(阻)证和肝胆湿热瘀滞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静脉血DLC-1基因甲基化表达在肝癌各证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各证型都有DLC-1甲基化阳性反应,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瘀痰结组>肝郁血瘀组>肝胆湿热组>气虚血瘀组;(2)统计学分析四组证型之间DLC-1甲基化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中医证型的分布可能与DLC-1基因有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 3 protein G,APOBEC3G)是宿主的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Ⅰ)因子,而HIV-1辅助蛋白--病毒感染因子Vif(viral infectivity factor)可通过介导蛋白酶体途径降解APOBEC3G,因此针对APOBEC3G及HIV-1Vif进行抑制剂设计已经成为抗HIV-1药物研究新的方向之一,相应用于研究Vif-APOBEC3G相互作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免疫印迹、免疫杂交、脉冲追踪试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BIAcore检测等.作者将目前用于以Vif-APOBEC3G为靶点的药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基于此的研究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慢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以肝组织病理诊断为区分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程度的主要方法,用DNA测序法分析80例乙肝病毒感染病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TGF-β1基因密码子10基因型在不同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中的分布。结果:密码子10基因型分布在不同纤维化程度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分割两两比较,肝硬化组与S0,S1—2组及对照组间LeuLeu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码子10基因型LeuLeu分布在气滞血瘀组与肝郁脾虚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基因位点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密码子10基因型LeuLeu与乙肝肝硬化的发生有关,慢乙肝肝纤维化气滞血瘀型与TGF-β1密码子10基因型LeuLeu相关,可能更容易出现肝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G894T变异的关系。方法对160例冠心病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分为血瘀证119例和非血瘀证组41例。用PCR方法测定ACE基因多态性和eNOS基因G894T变异,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 (1)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ACE基因频率分布:血瘀证组DD型有49例,占41.18%;I/D型有42例,占35.29%;II型有28例,占23.53%。非血瘀证组DD型有18例,占43.90%;I/D型有14例,占34.15%;II型有9例,占21.95%。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2)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eNOS基因频率分布:血瘀证组GG型有58例,占48.74%;GT型有33例,占27.73%;TT型有28例,占23.53%。非血瘀证组GG型有17例,占41.46%;GT型有14例,占34.15%;TT型有10例,占24.39%。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3)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狭窄支数与ACE基因型分布的关系,血管狭窄数大于等于3支有46人,DD型有20例,I/D型有16例,II型10例。二者具有相关性(P<0.05)。(4)冠心病血瘀证支架数与ACE基因型分布的关系,支架数大于等于3个有19人,DD型有11例,I/D型有6例,II型2例。二者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1)冠心病血瘀证与ACE基因多态性、eNOS基因变异无明显的相关性;(2)冠心病血瘀证患者ACE基因DD、I/D型者病情严重程度较II型高,存在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汉民族女性冠心病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女性冠心病患者共70例,其中秽浊痰阻、气阴两虚及气虚血瘀证分别为22、24、24例;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110例,秽浊痰阻证、气阴两虚及气虚血瘀证分别为52、29、29例。采用微测序检测技术对TGF-β_1 rs1800469、rs2241715、rs480345、rs8110090、rs8105161、rs2241716、rs1800470、rs1800471八个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分布差异。结果维吾尔、汉民族女性冠心病患者间rs8110090、rs8105161、rs1800471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TGF-β_1各位点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_1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汉民族女性冠心病患者间分布不同,但与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中的血瘀证、痰浊证、非痰非瘀证与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发病和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方法检测22例血瘀证、23例痰浊证、22例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GNB3基因型,同时检测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与GNB3基因825TT基因型相关,与其它证型及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痰浊证与血瘀证比较,痰浊证TT基因型携带率高于血瘀型,但是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B3基因825TT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基因IFIT1的功能。方法:首先将IFIT1从穿梭表达克隆转入真核表达克隆,然后转导进入Jurkat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再用CD3和CD28刺激单克隆,检测膜分子的表达、细胞凋亡、增生、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生物学指标;最后应用RNAi技术,下调IFIT1的表达,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比较分析IFIT1的功能。结果:IFIT1的过度表达在T细胞中能诱导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的分泌增加,下调IFIT1的转录水平后能部分下调IL-4和IL-10表达,而与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细胞的增生、凋亡无关。结论:SLE相关新基因IFIT1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与Th1/Th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遗传背景对心房颤动(AF)和高血压并AF不同证候的影响。方法房颤组121例、对照组100例;高血压并AF共68例,其中高血压实证51例(肝火亢盛证17例、痰湿壅盛证34例),高血压虚证17例(阴虚阳亢证11例、阴阳两虚证6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AT1R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房颤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房颤组AC+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分别为0.017、0.013),与AA型相比,AC型+CC型者发生AF的风险率为3.657(95%CI为1.181~11.322),基因型、收缩压参与增加总体AF发生的概率(P分别为0.019、0.002),以AA型为参照,AC型+CC型发生AF的OR为4.132(95%CI为1.263~13.513)。高血压并AF患者实证组与虚证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T1R基因1166位点C等位基因者有增加发生AF风险的倾向,但高血压并AF病程发展中的不同中医证候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病毒性肝炎重度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 8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A ,B 2组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A组用LipoPGE12 0 μg ,B组用门冬氨酸钾镁 2 0mL ,均加入生理盐水 15 0mL中静滴 ,每天 1次 ,疗程 4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 % ,显著优于B组的 5 5 % (P <0 .0 5 ) ;2组肝功能指标均随治疗的进行呈不同幅度下降 ,A组下降幅度明显 ,与B组比较 ,治疗第 2周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结束时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LipoPGE1治疗病毒性肝炎并重度胆汁淤积的疗效明显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能显著改善肝功能 ,促进黄疸消退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其基因(IL-1B)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192例CAG患者及20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采用~(13)C呼气法及金标法检测Hp;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IL-1β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酶切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IL-1B基因多态性。结果 CAG患者证型以脾胃虚弱证(31.77%,61/192)为主。CAG患者Hp感染率为53.65%(103/192),其中以脾胃湿热证(64.86%,24/37)及肝胃不和证(66.67%,24/36)患者感染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肝胃不和及瘀血阻络证CAG患者血浆IL-1β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CAG病例组IL-1B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的发病风险与IL-1B的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但其中医证型与患者Hp感染及外周血IL-1β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的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关系,比较不同证型Dkk-3和Wif-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AML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为AML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及评估预后。方法:选取45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病科门诊或住院初诊AML患者(病例组)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比较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的两组Dkk-3、Wif-1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差异,并比较组内气阴两虚证、瘀血痰结证、毒热炽盛证三种不同证型与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关系,并以AML患者死亡或随访终点(1年)为终止时间点,比较各证型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结果:AML患者中气阴两虚证者最多,瘀血痰结证者次之,毒热炽盛证者最少,各中医证型与性别、FAB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L患者的Dkk-3、Wif-1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MDR1G2677T/A基因多态性与环孢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CNKI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08年10月。收集有关MDR1 G2677T/A基因多态性与环孢素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关系的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回顾性研究包括844例肾移植患者,其中英文5篇,中文2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GG基因型患者的剂量调整谷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患者(P<0.05),同时GG基因型患者的给药后2 h剂量调整浓度及平均日剂量与(TT+TA+AA)基因型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GT+GA)基因型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2677T/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 G2677T/A基因多态性与环孢素处置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没有关联,同时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