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流传度:50000000+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的排便量与20年前相比下降20%左右。正常人体内有3—6公斤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则有7—11公斤宿便,这些便便无声无息地囤积在你的大肠小肠里。因此,我们的肠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宿便所带来的压力。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如果你能够将宿便从体内清除,你身体内的毒素减少,人体的自然修复系统得以正常运作,进而可以达到百病不生的健康状态,从此远离医药!  相似文献   

2.
正流传度:40000000+减肥可谓是当今人的一门功课,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喝水洗肠养生法以其简便易操作得以风靡网络。关于喝水减肥的原理,各大减肥养生美容公众号上给出的解释是,这一方法能够排出肠道内的毒素和宿便。有很多的女性肚子很突出是因为肠道里有很多的宿便,将肠道当中的宿便排出后,就能使小腹更加平坦。而且喝水灌肠能使胃部小肠大肠通畅,整个肠胃通畅之后能够加速肠道对脂肪的消耗,能够提高脂肪的新陈代谢,降低体内的氧化脂含量。给出的解释貌似有理有据,你信了吗?  相似文献   

3.
“清宿便、排肠毒、润肠道,碧生源牌常润茶,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打开荧屏,几乎各家卫视都在播‘碧生源”常润茶这些广告。其产品说明上有“碧生源牌常润茶采用绿茶和地道药材精制而成,通过低温技术萃取精华,以润为通,通补结合,达到真正的清润合一,6~8小时快速清宿便、排肠毒、润肠道,并对畅道受损黏膜进行滋润修复。”  相似文献   

4.
一、憋便:当心结肠癌 憋便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大便不及时排出,水分就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结难排。大便中的毒素在体内积累时间过长,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就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道癌症。  相似文献   

5.
其实所谓的“毒”,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宿便在肠道内的残留。没有规律的饮食,使得很多白领一族的体内都藏了大量的“毒”,排毒,成为很多女性的健康口号。白领一族不妨试试这些方法。尽早排除体内的“毒”。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要防"宿便"从统计资料得到的结果表明,便秘的程度是和肠癌的发生率完全成正比的,因此人们对防治便秘方面比以前更为重视了。然而最近发现了有一种肠内的“宿便现象”。这是近年来医学报告中出现的新名词。营养学家认为,宿便就是指粪便中的毒素累积并附着在肠壁...  相似文献   

7.
目前手术仍然是肝癌患者首选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1],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硬化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类患者术前既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加之手术操作对腹膜的刺激、肝血流阻断导致的肠道瘀血、麻醉剂的使用等因素均可导致肝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将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  相似文献   

8.
陈秀琴  黄小洁  石达友  郭世宁 《中草药》2014,45(7):1031-1036
肠道菌群对人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中药多数是以口服的形式进入消化道,因此肠道内的微生物对中药的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产生影响。从疾病与肠道菌群状态的关系,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肠道菌群对中药代谢的影响以及宏基因组学等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研究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与IgA肾病(肠道-肾脏轴)之间的致病关联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西医认为肠道微生物群是尿毒症毒素的一个潜在来源,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失调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均会加速IgA肾病的进展.治疗上应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应用新型治疗方法等.中医认为邪气侵袭与正气损伤是导致I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胆克胶囊对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胆克胶囊治疗 166例 ,对照组用白云山制药厂的消炎利胆片治疗 75例 ,进行观察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3 6%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 .3 6% ,经统计学处理 ( P<0 .0 1)。结论 :胆克胶囊具有排除肠道宿便 ,消除胃肠积滞 ,消炎利胆等作用 ,能有效地治疗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1.
一、不宜过多饮用 许多人认为酸奶营养价值较高且有益健康的乳酸菌,便认为多饮有益无害。实际上,过多饮用酸奶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暂时过剩而可能引发代谢障碍,特别是乳酸杆菌群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引发某些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2.
肠道是口服给药吸收代谢的主要部位,作为机体内隐形的"器官",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其生态平衡将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产生重大影响。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肠道稳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药物口服后,经肠道菌群的作用,其性质与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疾病,口服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调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阐释药物起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全楚 《河南中医》2009,29(2):197-198
我们结合多年临床实际经验和体会,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变的治疗中首先提出“治肝先治肠”的理念。因为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肠道粘膜充血、水肿、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会使肠道中内毒素增加,毒素给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若对“脾虚”进行健脾益气治疗,纠正肠功能,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是为治肝先实脾。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对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通过健脾助运之法可以对抑郁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实验观察到脾虚会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由此认为肠道菌群是脾的一个“象”的表现,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象思维提出了脾-肠道菌群藏象学说,以此加强肠道菌群与脾之间理论联系。从肠道菌群、脾对抑郁症进行了分析,以期中医学治疗抑郁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化疗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在杀伤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肠道黏膜屏障造成一定损伤,并带来一定的毒副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化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与化疗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化疗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其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毒副反应的重要机制。中医认为"四季脾旺而不受邪",化疗所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会加重肿瘤患者脾胃功能的失调,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进一步下降,故利用中医药调节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临床针对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发生生理性衰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导致粪便滞留在肠道内而排泄不出,以及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饮食过于精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较少,易导致排便困难。这些原因常常使得老年人心情烦闷、食欲不振、失眠,更严重的会发生心绞痛、脑血管意外,从而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预防便秘,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预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维系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导致疾患的发生或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针灸治疗疾病在于调和阴阳,促进机体向阴阳平衡的状态发展。针灸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状况、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针灸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与针灸维系肠道微生态平衡从本质上讲是相通的,以阴阳平衡理论为切入点探讨针灸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为针灸从阴阳平衡论治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病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鲁尔旦  王真 《新中医》2020,52(13):14-17
中医学中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难治病,现代研究发现COPD患者常并发胃肠道疾病。COPD发生演变过程中,吸烟、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起的免疫应答损伤、内毒素释放、细菌移位等也会导致COPD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调节制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合理饮食、运动、粪菌移植等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基本手段。COPD属中医学中肺胀的范畴,临床上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防控COPD,或将成为未来防治COPD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会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丧失。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患病人群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黄斑变性是世界眼科界公认的最难医治的眼科疾病之一,但是其具体病因、病机理论还有待继续探讨完善。有研究表明,受肠道菌群影响调控的脂质代谢通路紊乱可能是造成AMD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一关键因素进行推测,中医药所具有的有效影响因子作用于肠道菌群调控脂质循环通路的标靶点,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脂质代谢-AMD通路进而产生积极的临床疗效。文章从肠道菌群理论切入,讨论化痰祛湿法改善肠道微生态、调控脂质代谢进而治疗AMD的方法,摸索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向临床推广运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琳  王彧  刘陶  赵鑫  陈璐 《世界中医药》2022,(24):3554-355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参与UC发生发展并导致恶化。中医药治疗UC不仅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及作用温和的优势,而且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对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紊乱治疗UC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干预措施,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