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唐代蔺道人所著,全书三章,收方剂45首,用药160余种。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与用药的基础,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相似文献   

2.
朱葛馨 《河南中医》2016,(4):591-593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所载10首外用方(外用药63味)和36首内服方(内服药107味),分析其用药特点,可归纳为: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应重视损伤早期清创及后续治疗中的局部用药;外用处方中多选用味辛,性温,归肺、肝、胃经,功效为祛风,散寒,定痛,止血的中药。注意内治外治并重。不同治疗阶段,应酌情选用不同内服方剂剂型,如急性期可选用汤剂或散剂,后期调理阶段可选用丸剂;内服处方中,多选用味辛、苦,性温,归肝、脾、心、肾经,功效为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消肿排脓的中药,其中活血化瘀药的应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骨伤科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重点介绍了蔺氏治疗骨折、脱位、筋伤、内伤等骨伤科常见疾病的经验。并用现代中医骨伤科的理论观点发掘了蔺氏的学术思想,客观地评价了该书对骨伤科的贡献。将其治疗骨折、脱位的方法概括为麻醉、复位、固定、按摩和功能疗法、内外用药等五种疗法,治疗伤科内伤的方法归纳为“七步内伤辨治法”,认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实际应用了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等四大治疗原则,该书奠定了骨伤科辨证论治的理论框架,它的问世成为了中医骨伤学科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全书共一卷,分为两大章节,第一章节为“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主要论述治伤14个步骤及各种整骨方法,方药应用等;第二章节为“又治伤损方论”,叙述了扑打伤损的用药次序。该书建立了骨折基本的诊断方法,发明了拔伸、牵引骨折整复手法,创小夹板外固定法等,且重视手术切开复位疗法,对开放性损伤清创的处理做了详细描述,并指出清洗创口时不能单纯用生水清洗,必须要用经过煎煮的开水或药水。该书认为,骨伤科疾病主要以气血损伤为主,治疗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为要,方用小红丸、大红丸、当归散、四物汤等,药用人参、当归、芍药、阿胶、熟地黄等补益气血。此外,还根据损伤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建立了七步服药法,并分别附以方药。书中记载外用方10首,其中洗药方、贴药方各5首,数量虽不多,但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各种骨折损伤病症,且各方注明了用法及适应证,为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学术成就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相传为唐代蔺道人所作,因该书精确地论述了骨折的诊治原则和方法,故后世医家对于骨折的诊方法皆源于此。该书无论是学术观点还是方药,直到今天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明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5):205-205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文中简称《理伤续断方》)[1]是由唐代医家蔺道人所著,成书于公元846年,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其学术思想源于《内经》、《难经》,以气血学术为立论依据,继承了《肘后方》、《诸病源候论》和《千金要方》、《外台秘要》[2]...  相似文献   

7.
<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是由唐朝蔺道人所著,是中医骨伤科历史上第一本专著。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仅约两万字;但内容丰富,建树颇多。其中对正骨外治法的贡献尤其突出。该书虽然历时久远,但这一部分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该书中的正骨外治法,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进行讨论。1手法正骨关于骨折手法复位的时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凡损,起初痹而不痛,应拔伸捺正"。"伤损,一月尚可整理,久则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并发掘蔺氏伤科中“气血”学术思想,认为蔺氏奠定了中医伤科学的“气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内服方用药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由唐代骨伤科医家蔺道人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对后世骨伤科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创伤骨科之奠基石”。全书内容涉及到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等多个方面,药物治疗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全书记载了约47首处方,其中内服方37首,我们选取以下26首治伤处方,包括白药末、大活血丹、小红丸两首、大红丸、黑丸子、当归散、乳香散、小黑丸、搜风丸、驱风丸、匀气散、四物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接骨药、常用整骨药、又方、黄药末、乌丸子、红丸子、麻丸子、活血丹、阴红汤、至真散、紫金散,就该书的治伤内服用药特点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骨伤科专著.书中总结了唐代以前的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及其成就.奠定了中医骨伤科病证的诊治原则和具体方法,如四大经典治疗方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内外用药.同时还包括有手术疗法,虽然比较原始朴素,论述比较简单粗略,但却包含有丰富的手术学思想,具有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该书中确实存在一个原始的中医骨伤科手术辩证论治体系,即"辩证施术".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仙授理伤秘方》(以下称《秘方》)是唐代骨伤学家蔺道人所著,成书于公元841~846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科学专著.全书共一卷,分三节,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它以气血理论为立论依据,详细论述了骨折、内伤、伤筋等骨伤科疾病的分类和治疗.《秘方》创造性地发展了气血学说,主张"凡肿是血作"[1],认为跌仆损伤引起的肿痛主要和瘀血有关,故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2.
撰于公元841~846年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唐代的蔺道人所著。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以下简称“口诀”),在这一部分中有43段条文;第二部分为“方论”;第三部分为“又治伤损方论”。全书载方46首,其中有36个内服方,12个外用方,用药160多种。此书被认为是中医骨伤科里程碑式的著作,其贡献主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骨折疗法治疗观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蔺道人当属子虚乌有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所附的无名氏序言,首次提到了“蔺道者”这个人物。当代医史界写成“蔺道人”,并对无名氏序言中所说的蔺道人是该书的作者,是唐会昌间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文从医序的写作体例和此书内容两方面,认为“蔺道人”极可能是北宋中期文人笔下假托的人物,进而推想,写序言的无名氏则很可能是该书的真实作者。  相似文献   

14.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系统总结了骨关节损伤的诊治经验,对骨折、脱位等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内外用药治疗,并结合外科清创消毒、缝合手术等,体现了中医骨伤科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护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 《中医正骨》1993,5(2):31-32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骨伤科第一部专著。千余年来,它对骨伤科临床治疗学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已是有口皆碑,但对护理学的贡献却鲜有报道。笔者学习有得,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钱忠权 《中医正骨》1991,3(2):24-25
《理伤续断方》,又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系唐·蔺道人所著。成书于公元341~846年间。全书主要论述骨折、脱位、伤筋和内伤四大病症及骨折整复、固定、练功和内外用药四大疗法,对后世伤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就本书的学术成就浅论如下。在骨伤科诊断学上的成就荫氏《理伤续断方》对骨伤科诊断学的重要贡献是最早提出了“相度损处”的骨伤科诊断技术和望、比、摸等验伤方法。书中所载:“凡脑骨伤碎,在头骨上,则可治;在太阳穴,乃是命处,断然不可治矣。”就是望其损伤部位,以判断伤情轻重缓急的方法。太阳穴是命处,根据现代解剖学表明,该穴系脑膜中动脉循行经过,外伤后易引起颅内出血,故为致  相似文献   

17.
中医思维是中医诊疗最核心的思维方法,如何培养骨伤科医师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成为临床思维培养的重点.中医骨伤筋伤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为中医骨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筋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思维的培养和应用,为提高临床疗效、完善现代的中医骨伤科诊疗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战国至秦汉,由于封建制度的确立,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得到相应的提高,因而形成了中国医学理论体系。三国后的三百多年,我国历史上战事绵延,虽然有不少的创伤、战伤治疗经验、由于兵戎焚掠,时久而失散,仅存的也是断章残简。至唐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提高和中外交通的发达,经济和文化空  相似文献   

19.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内经》已经提出痹症的产生与“虚”有关,但对其认识仅限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即局限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脊柱炎一类。《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缺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亦可产生痹症,并提出药物外敷等治疗方法。金元时期,不仅认识到外伤可致腰痛,痹症,“而且劳力之人”“辛苦失度”也可致痹。《儒门事亲》里关于痹症,一些医学家认识到慢性劳损也能引起某些痹症,现代中医引入病理,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病的认识更趋全面。  相似文献   

20.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学生转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辨证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和掌握骨伤专业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作为连接中医基础与骨伤临床专业课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