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血前和术前乙肝和丙肝检测的重要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肝脏的健康状况 ,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乙肝五项、抗 -H CV和甘胆酸检测。结果 :住院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乙肝五项 1项或多项阳性者的感染率为 5 2 .8% (6 496 / 12 30 4) ;抗 -HCV阳性率为 3.5 1% (4 32 / 12 30 4) ;乙、丙肝重叠感染率为 3.94% (2 5 6 / 6 496 ) ;甘胆酸超过肝炎最低限 (<6 .87μm ol/ L )者 33.5 % (4 12 6 / 12 30 4)。结论 :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乙丙肝的感染是严重的 ,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说明了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和肝功能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住院病人介入术、手术、输血前检测病毒标志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介入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乙肝标志物(HB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抗梅毒抗体(TP)的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提醒医务人员特别是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要注意操作中的自我保护,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各科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患着血液进行HBV、抗HVC、抗HIV、抗TP检测,共483人。结果:住院患者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HBV一项或多项阳性者的感染率为19.05%;抗HCV阳性率为1.86%;抗TP阳性率为0.21%;乙、丙肝重叠感染率为1.86%。结论:介入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乙、丙肝染是严重的;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说明住院病人介入术、手术、输血前检测血液病毒标志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对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保护有利,也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街头设立采血点及采血车的流动宣传采血,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有组织有计划到单位采血,针对目前这种采血环境的改变及无偿献血员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临床的安全输血和献血员的身体健康,将本单位2003-2006年献血员情况及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临床观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e-CHB)与前C基因及C基因变异的关联性。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193例进行血清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前C基因核苷酸1896G→A点突变及C基因核苷酸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的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193例中,①HBeAg阴性70例(36.27%),HBeAg阳性123名(63.73%)。②HBeAg阴性前C基因变异率76%,HBeAg阳性前C基因变异率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基因变异率51%,HBeAg阳性C基因变异率3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BeAg阳性患者中,前C基因或C基因变异群的HBV-DNA水平低于未变异群,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阴性患者中,前C基因或C基因变异群与非变异群比较,血清HBV-DNA水平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CHB中,前C基因变异与HBeAg转阴具有密切关系,而C基因变异与HBeAg转阴关系不明确;前C基因和C基因变异不能增强病毒毒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谷丙转氨酶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3.13%、抗-HCV阳性率1.23%、抗-HIV阳性率0.00%、梅毒抗体阳性率0.00%、ALT〉40u/L者5.25%。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淑芬  刘立群 《河北中医》2014,(11):1753-1754
在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一直较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HBV感染率超过10%。目前,临床领域免疫检测乙肝五项的方法主要有凝聚试验、放射免疫测定(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层析测定以及化学放光免疫测定(TR—FLA)。其中ELISA测定乙肝五项指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确诊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洛阳市吉利区青少年乙型肝炎(乙肝)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8月~9月对吉利区在校的6岁~18岁青少年7365人进行HbsAg检查,统一用酶标法(ELISA)检测。结果:HbsAg平均阳性率为2.65%,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在0.00%~9.93%之间,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城区和乡镇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9%和2.78%,新生儿开始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前后阳性率分别为5.34%和1.64%。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于降低青少年乙肝感染效果显著;提高未感人群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手术、输血及产前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预防医院感染,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1876例手术、输血及产前患者,统计分析其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四项病毒感染情况。结果1876例患者中,HBsAg阳性78例(4.2%),抗-HCV阳性3例(O.16%),抗-TP初筛阳性2例(O.11%),抗-HIV阳性1例(0.05%);结论HBsAg、抗-HCV、抗-TP、抗-HIV四项感染性指标在住院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进行四项感染性指标检查,有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避免或减少相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肝俞、足三里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肝康宁片、复方益肝灵片,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6.7%,肝功能及HBeAg、HBV-DNA转阴效果等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PT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存在PTS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PTS各项指标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间比较,PTS各项指标差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PT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情绪异常及其与性别、年龄、病程、收入、学历、病情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08-03-2010-03本科收治的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运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测评,并与20例本院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照,分析肝炎组、肝硬化组及正常组量表(HADS)评分情况,并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量表(HADS)评分与性别、年龄、病程、收入、学历、病情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炎组、肝硬化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同时肝硬化患者与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又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与收入呈负相关。结论:肝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异常,而以肝硬化患者更为明显。其焦虑抑郁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与收入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6a收治的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96例重型肝炎患者中继发自发性腹膜炎时病死率为76%、胆管感染时为39%、肺部感染时为73%、肠道感染时为43%、败血症时为100%、尿路感染时为78%;继发2个部位感染时病死率为80%,继发3个部位感染时病死率为100%。结论重型肝炎容易继发医院感染,感染后的预后差,应早期积极实施抗感染干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发生感染后如能及时发现与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治疗难度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6 a收治的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96例重型肝炎患者中继发自发性腹膜炎时病死率为76%、胆管感染时为39%、肺部感染时为73%、肠道感染时为43%、败血症时为100%、尿路感染时为78%;继发2个部位感染时病死率为80%,继发3个部位感染时病死率为100%。结论重型肝炎容易继发医院感染,感染后的预后差,应早期积极实施抗感染干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发生感染后如能及时发现与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治疗难度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部分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结果:孕妇HBV感染率为8.63%,HBSAg阳性率为8.19%。结论:孕妇中存在一定的HBV感染,HBV宫内感染与孕妇HBeAg(+)及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性病门诊患者感染性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近 1年来本地区性病发病情况。方法 对 2 0 0 1年 1— 1 2月性病门诊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发病较多 ,并且女性多于男性 ,病毒性性病也有所增多 ,艾滋病处于低水平流行。结论 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 ,加强宣传教育 ,特别是加强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h9细胞在乙肝病毒感染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及健脾补肾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ALT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各50例,测定Th9水平,观察Th9在慢性乙肝不同炎症程度过程中的变化;从以上病例中选择符合抗病毒治疗病例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健脾补肾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治疗前后观察Th9、肝功能、HBV-DNA等指标,疗程为24周。结果:随着ALT水平的升高,Th9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9与ALT呈正相关(r=0.804,P<0.05),与HBV-DNA无相关性。观察组Th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h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h9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的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复常时间、HBV-DNA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9细胞与乙肝病毒感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健脾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Th9细胞,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感染发生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250份普通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疾病特点与院内感染发病率相关的因素。结果:1250份病历中,发生院内感染为52例,感染发生率为4.2%。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5例占86.5%;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13.5%。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2株。结论:避免接触感染,改善环境卫生,做好健康卫生宣传及医务人员的管理对减少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金县2006--2007年不同人群HI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小金县2006—2007年不同人群HIV感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使用ELISA法结果小金县2006--2007年不同人群H1V共检测318人,除1人经确认试验阳性外,其余317人均为阴性。结论小金县艾滋病预防控制形势严峻,性接触是当前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宣传,提高防病意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苦参素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用维生素、肝泰乐、护肝片等护肝支持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组35例,除用上述方法治疗外,加用苦参素胶囊300 mg,3次/d,口服,并配合舒肝健脾之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剂/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ALT、HBsAg及HBeAg、HBeAg、HBV-DNA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症状、体征及ALT均明显好转,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1,且停药3个月后仍保持疗效.结论:苦参素配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改善症状、肝功能及抗病毒作用,且疗效稳定,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