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制作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5组,持续用药28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组织灶中MVD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治疗EMs模型大鼠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P〈0.05)。结论姜黄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从EM模型异位病灶局部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石见穿对EM的作用。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石见穿治疗组、丙氨瑞林组。将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石见穿治疗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见穿治疗组异位内膜凋亡敏感性明显增强,且凋亡细胞分布广,其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EGFR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E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原位杂交染色法分别检测EGFR和EGFRmRNA在EM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以及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EGFR和EGFRmRNA两因子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比在位内膜表达增强(P〈0.01),但是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患者从子宫内膜到异位病灶,EGFR和EGFRmRNA表达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EM发生、发展和不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CCR6在内异症与非内异症患者内膜中的表达,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免疫组化结果:CCR6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住内膜间质细胞均有表达。内异症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内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异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内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异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CCR6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内膜组,提示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特殊性可能是内异症发病的决定因素。2.CCR6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提示CCR6所致的腹腔内免疫细胞活性的改变,能够正反馈调节这种趋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为内异症的发病创造适宜的微环境。3.CCR6通过与趋化活性增强的MIP-3a结合,使腹腔内形成无菌性事性环境,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参与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M组及对照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46.00%、23.33%,表达强度依次减弱,3组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任何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VEGF表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强度均较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EGF在E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破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破瘀消癌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B、P含量及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破瘀消癌方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降低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瘀消瘕方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破瘀消癌方对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其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破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破瘀消癌方对模型大鼠外周血清B、P含量及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破瘀消癌方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的降低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瘀消瘕方高剂量组与达那唑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破瘀消癌方对内分泌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是其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种植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D组分别给予西药丹那唑、中药祛异康灌胃,4周后于动情期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降低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上丹那唑组、祛异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祛异康组与丹那唑组比较对降低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祛异康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并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周围血管的形成;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p21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和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p2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6/90)和23%(21/90),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中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p2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MDM2和p21在子宫内膜癌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为临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合并不孕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104例和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手术)109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异位停中药汤剂口服,连续用2个疗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其他药物干预。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随访1年,两组半年内妊娠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内妊娠数、1年内妊娠数及总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术后配合异住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士对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护理意识,降低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然后根据结果给予相关培训和教学,观察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知度以及剖宫产术后的发病率。结果不同护龄护士对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对术中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发病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护士采用正确方法干预后能有效防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及Bel-2、Bax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26例恶性葡萄胎组、26例无恶性葡萄胎组、22例正常早孕绒毛组标本中p53、Bcl-2、Bax的表达。应用统计软件SPSSl3.0对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在正常对照组、无恶性葡萄胎组、恶性葡萄胎组中p53蛋白的阳性逐渐增加,恶性葡萄胎组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恶性葡萄胎组、无恶性葡萄胎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无恶性葡萄胎组、恶性葡萄胎组中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逐渐增加,恶性葡萄胎组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葡萄胎组、无恶性葡萄胎组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对照组中、无恶性葡萄胎组、恶性葡萄胎组中Bax表达量逐渐增加。恶性葡萄胎组、无恶性葡萄胎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葡萄胎组与无恶性葡萄胎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异位宁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子宫组织块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中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MT大鼠异位内膜中COX-2基因表达增高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COX-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中药异位宁具有抑制COX-2阳性表达,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达到治疗E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突变基因和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60例NSCLC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P53突变基因、PTEN基因表迭情况。结果①在60例NSCLC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PTEN表迭结果分别为47例(78.33%)、42例(70.00%)、27例(45.00%)。在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基因无表达,PTEN阳性表达18例(90%)。②Survivin、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NSCLC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PTEN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SCLC组织(P〈0.01)。PTEN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③Survivin与P53在NSCLC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PTEN与Survivin、P53在NSCLC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urvivin、P53突变基因、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P53突变基因和PTEN基因可作为诊断肺癌和评价肺癌预后的参考标志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模型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生存素(Survivin)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EMT大鼠随机分为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tC、Survivin的表达。结果 (1)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ytC(IOD值)表达(分别为6.08±0.35、6.23±0.35)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5.07±0.70)及丹莪妇康煎膏组(5.98±1.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 Survivin(IOD值)表达(分别为5.73±0.93、5.62±0.93)显著降低,与模型组(6.01±1.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能显著上调在位内膜下降的cyt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康复检高、低剂量组在位内膜Survivin的表达,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康复栓可能通过增加异位内膜cytC的表达并降低Survivin的表达,起到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对在位内膜可上调cytC表达,对Survivin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作用。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健脾益气中药灌胃。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Westem blot和Real time PCR等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的黏附因子ICAM-1(CD54)、CD44。结果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间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CD44、CD54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以2^-△△α”计算CD44、CD54 mRNA表达量(空白对照组为1),模型组、中药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6.34、2.06倍;CD5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3、1.15倍。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黏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分别检测40例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同时行子宫切除的患者的囊壁异位组织及子宫在位内膜,与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的表达进行比较。按照美国生育学会(AFS)1985年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根据剖腹探查所见,将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Ⅰ~Ⅱ期、Ⅲ~Ⅳ期),并对其KISS-1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KISS-1蛋白表达,三组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4.1%、30%,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KISS-1蛋白表达,两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7.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是异位内膜易于种植生长、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的原因之一。然而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KISS-1蛋白表达不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可能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位内膜体积及ER、PR的含量,探讨红金消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雌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制备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EMT术后饲养4周,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达那唑组、红金消结胶囊大剂量组、红金消结胶囊小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各组均于造模后第29天给药,其中红金消结胶囊大、小剂量组分别按300mg/kg、150mg/kg给药,达那唑组以100mg/kg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观察比较四组异位内膜体积变化及E2、ER的含量变化。结果:给药后大鼠腹腔异位的子宫内膜体积变化,红金消结胶囊大、小剂量组异位内膜体积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大剂量组体积较小剂量组体积小(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E,和异位内膜E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达那唑、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达那唑和红金消结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小剂量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能有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降低血清E2和异位内膜ER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异位宁与丹那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异位宁与丹那唑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异位宁组于术后第7天口服异位宁2次/d,200ml/次;丹那唑组于术后第7天口服,2~3次/d,200mg/次,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6~30个月。对照组术后两种药均不用。结果异位宁、丹那唑组复发率分别为4.0%和4.5%低于未用药纽的30.7%(P〈0.05),异位宁与丹那唑纽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宁副反应率8%明显低于丹那唑组22.7%(P〈0.05)。结论异位宁于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与丹那唑的疗效相似,但副反应少,易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祛瘀解毒法治疗瘀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祛瘀解毒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为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体征、妊娠率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变化。实验研究:6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对照组(用丹那唑)与空白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痛经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0±1.85和3.47±2.03;月经不调积分分别为1.67±2.04和3.73±1.72(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63.2%和23.5%(P〈0.05)。中药与丹那唑治疗后均显著降低IL-1、IL-6含量和EMAb的阳性率。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与丹那唑均可增加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说明可促进异位病灶细胞的Bax的表达;但中药对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无此作用。结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