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突变基因和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60例NSCLC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P53突变基因、PTEN基因表迭情况。结果①在60例NSCLC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PTEN表迭结果分别为47例(78.33%)、42例(70.00%)、27例(45.00%)。在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Survivin、P53基因无表达,PTEN阳性表达18例(90%)。②Survivin、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NSCLC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PTEN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SCLC组织(P〈0.01)。PTEN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③Survivin与P53在NSCLC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PTEN与Survivin、P53在NSCLC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urvivin、P53突变基因、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P53突变基因和PTEN基因可作为诊断肺癌和评价肺癌预后的参考标志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CNA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 mRNA表达。结果:在高分化胃癌PCN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PCNA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CNA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升高;在Ⅰ期胃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5)。结论:PCNA在胃癌的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tor,VEGF)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探讨VEG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揭示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手术前至床边辨证并详细记录有关资料。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瘀毒结三证型胃癌104例和对照组浅表性胃炎30例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在各个证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7%(85/104),对照组无VEGF蛋白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VEGF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3)胃癌不同证型之间VEG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胃不和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肝胃不和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VEGF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2)VEGF差异表达在不同证型转移的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不同证型的转移机制可能存在差异。VEGF是胃癌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的相关基因。(3)VEGF高表达与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胃癌的转移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胃癌邪实越明显,其浸润转移的机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Survivin和Ki-67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三阴乳腺癌组织(TNBC)中抗凋亡蛋白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TNB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Survivin和Ki-67的表迭情况。结果TN-BC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分别为62%(34/56)和70%(39/5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56例TNBC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在cTNM分级中Ⅲ级表达率高于Ⅰ+Ⅱ级(P〈0.05),Survivin和Ki-67在病理分期Ⅲ+Ⅳ期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Survivin和Ki-67在TNBC中呈明显高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yclinD1在原发性胆囊癌(PGC)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 Sion法检测48例原发性胆囊癌(PGC)、12胆囊腺瘤、23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组织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Survivin和CyclinD1在48例PG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42/48)、66.67%(32/48),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分别为0和8.3%)。;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CyclinD1的表达有关(P〈0.05);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和CyclinD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干预性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转录因子Sp1、突变型p53对hTERT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1、突变型p53在85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与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原住杂交法检测hTERTmRNA的表达.结果①三者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组织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P〈0.05);②Sp1、突变型p5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hTERTmRNA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③hTERTmRNA与Sp1、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Sp1与突变型p53之间的无相关性(P〉0.05).结论转录因子Sp1、突变型p53作为hTERT的激活因子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协同参与了甲状腺癌的侵袭与转移;联合检测三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及其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肥甘食物+湿热环境+幽门螺杆菌)建立BALB/c小鼠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高浓度灭幽汤组、低浓度灭幽汤组、胃三联组(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颗粒)、模型组、对照组。连续给药14d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HSP70蛋白、HSP7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SP70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BALB/c小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HSP70蛋白、HSP70mRNA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浓度灭幽汤组,胃三联组小鼠HSP70蛋白、HSP70mRNA表达均增加(P〈0.01);胃三联组与高、低浓度灭幽汤组中HSPT0蛋白HSPT0mRNA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上调HSP70蛋白及其mRNA表达而发挥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星  马燕  吕书勤 《四川中医》2010,(12):18-20
目的:探讨中医痰证性疾病与ICAM-1蛋白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辨证明确的中医"痰核"性疾病——甲状腺瘤、淋巴结结核、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各30例的病理组织、15例的正常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甲状腺正常组织、腺瘤组织中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正常组织、结核病组织中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25%、8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乳腺正常组织、纤维腺瘤组织中ICAM-1蛋白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33.3%、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腺瘤、淋巴结结核、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在病理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甲状腺腺瘤、淋巴结核、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组织中ICAM-1蛋白的阳性率两两比较其P值分别为0.11、0.15、0.08,以上P值均大于0.05,故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口服液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HSP7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跳台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ELISA法检测HSP70、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使小鼠错误次数明显减少,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HSP70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但对照组升高幅度小于治疗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血清TNF-α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口服液能够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HSP70蛋白、TNF-α的表达.改善失衡的促一抗炎性反应体系.这可能是益气养阴口服液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LOX与VEGF蛋白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赖氨酰氧化酶(LO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喉鳞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及24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的原位癌组织中LOX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LOX、VEGF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②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OX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LOX、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④LOX与VEGF在人喉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OX与VEGF存在正相关性,可作为喉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LOX表达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CCR.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100例NSCLC和16例癌旁组织中CCR5的表达。结果:CCR5在NSCLC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1%VS25%,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的表达(89.3%VS47.7%,p〈0.05),且与NSCLC的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CCR5在NSCLC中有过表达现象,过表达CCR.5可作为反映NSCLC细胞转移能力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P糖蛋白(P—gP)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一临床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癌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HIF—1α与P-gp的表达。应用SSP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HIF—1α和P—gP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9%和62.2%,均显著高于两者在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中HIF—1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g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及TNM分期无关(P〉0.05)。HIF—1α与p-gp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IF—1α与p-gP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它们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对两者的共同检测可评估临床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其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82.2%、71.0%。ER、PR、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0),PR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ER、PR和cerbB-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R、PR和cerbB-2,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ICAM-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乳腺ID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9例乳腺IDC标本中不同组织成分ICAM-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P〈0.05)及癌间质成分(P〈0.05),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阳性率亦明显低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P〈0.05)。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312, 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ICAM-1的表达水平在乳腺IDC癌巢中与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中明显不同, ICAM-1在乳腺IDC中的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更易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对ICAM-1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刺络法对颈椎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剌络法对颈椎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60例、刺络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ICAM-1。结果电针组治疗后ICAM-1值与刺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组治愈率(61.7%)高于电针组(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的疼痛积分以剌络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刺络组能更好地降低ICAM-1值,为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涌  胡建鹏  吴玲 《北京中医》2008,(3):216-219
目的比较益气活血方、镇肝熄风汤与星蒌承气汤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熄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采用比色法测定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ICAM-1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MPO活性显著增高,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24h和48h时各治疗组MPO活性显著降低,72h时益气活血方与镇肝熄风汤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24h时星萎承气汤优于其它治疗组(P〈0.01);24h和72h时各治疗组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48h时星萎承气汤组显著减少(P〈0.01),且24h以镇肝熄风汤组优于其它治疗组,48h星萎承气汤组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3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降低MPO活性,抑制ICAM-1蛋白表达,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MPO)、48h(ICAM-1)星蒌承气汤作用效果最佳,24h(ICAM-1)镇肝熄风汤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标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分析,了解其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应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方法对1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穿刺,穿刺物涂片SP法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CNA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标本的PCNA检测对肿瘤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人胃癌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HIF-1α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例(53.8%),54例(67.5%),与正常黏膜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urvivin的表达和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HIF-1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而与TNM分期无关;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survivin和HIF-1α在胃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侵袭性胃癌的分子标志物,对其表达进行监控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疡片对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胃疡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纽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及转阴率治疗组分别为95.0%、96.0%.对照组分别为84.0%、8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8、TGF-α、EGF、PGE,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疡片结合三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伴有Hp阳性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IL-8、TGF-α、EGF、PGE,的表达水平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ER、PR、CerbB-2、p53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PR、Cerb—B-2、P53、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乳腺癌ER、PR、Cerb-B-2、P53、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R、PR、Cerb—B-2、P53、nm23阳性率分别为48.2%、53。5%、68.4%、51.8%、71.1%。Cerb—B-2和P53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ER、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P53、nm23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