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以探讨基层医院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32名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96.9%被调查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73.5%被针刺伤〉1次,在针刺伤发生后仅有39.1%的能正确处理伤口,针刺伤感染源的确认为16.4%,采取标准预防者2人占1.5%。结论基层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不强,职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疗单位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制度,加强基层医疗职业安全制度,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248名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的针刺伤情况。结果:发生针刺伤率为89.26%;针刺伤频度为每人3.55次/每年。针刺伤的环节:拔针、加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操作后丢弃废物时等。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防护意识淡漠,要着重加强全面防护知识的教育,严守操作规程、用安全器具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特定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使护士成为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发生针刺伤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到护士体内,可能会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给护士造成极大地身心健康问题.而在各种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多种原因,针刺伤这种职业危害显得尤其严重.因此,如何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248名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的针刺伤情况.结果:发生针刺伤率为89.26%;针刺伤频度为每人3.55次/每年.针刺伤的环节:拔针、加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操作后丢弃废物时等.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防护意识淡漠,要着重加强全面防护知识的教育,严守操作规程、用安全器具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各大医院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对部尔多斯市就诊的量前的十位二、三甲医院的500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士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一半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感染机率大,三分之一的护士认为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一半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三分之一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非常可怕,无可奈何”。结论:大多数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为意识到针刺伤的巨大危害性、认为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受伤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少数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而急诊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频率更高。我科护理人员的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拔除液体时,我们对导致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分离输液针头扎伤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针刺伤后有无上报处置等问题.方法:选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12所乡镇医院100名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针刺伤率87%;发生针刺伤后60%以上的人处理伤口不正确,93%以上的人没有进行抗感染、抗病毒处理;针刺伤上报率0;护士在注射、输液等治疗护理操作中经常戴手套率仅有2%;医院无针刺伤上报制度;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收集盒仅有30%.结论: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漠,管理者对职业防护尚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加强基层医院的职业防护管理,提高基层护士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中医药导报》2008,14(3):62-63
目的:解我院各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及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98名护士进了调查。结果:有61名(62.2%)护士发生过针刺伤;48名(78.7%)护士针刺伤后感到紧张、害怕,且不知道处理程序。结论:护士应主动增强职业防护观念,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供安全医疗护理用具,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情况及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医院临床护士110例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护士1年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护理人员总数的62.5%;且发生率与护龄有关(P<0.05);注射器用后毁形,丢弃时被刺伤者最多,占20.5%;受伤后伤口处理正确者占43.6%,在操作中普遍存在不戴手套的现象,防护意识浅薄.结论: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很多,要着重从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型注射针和无针密闭接头,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结合血液科的工作特点,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的42名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护士在实践中针刺伤的情况、处理措施以及针刺伤后的认识。结果:在所有护士中,有92.86%的护士在之前半年的工作过程中受过针刺伤;75.42%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选择用清水清洗伤口;有33.33%的护士选择用力挤压伤口;而只有16.67%的护士选择给伤口消毒。针刺伤之后,大部分护士认为较为严重,极易引发感染。而也有少部分护士对此不在意,认为只是轻轻刺伤。结论:在血液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相对较高,需要切实制定和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规范操作,将针刺伤的发生几率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传染科护士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01月-2011年07月发生的针刺伤相关情况.结果:血源性感染、物理性感染和化学性感染是危害传染科护士的三大有害因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结论:传染科护士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应对风险内容作具体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将手术室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医疗锐器伤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以及处理各种医疗器械时由一切锐利器械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中常见的一种。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300万名医护人员意外被针刺伤[1],与其他业务人员相比,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2],针刺伤传播血液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防范针刺伤往往是指防范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被医疗锐器所伤,临床医生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患者群体,尤其是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对于患者针刺伤甚至没有处理预案、流程、规范等。笔者通过1例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进行反思医院管理的全面性及管理中的遗漏点,认为应促进医院风险管理,加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防范于未然,保证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和原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对策。方法:分析2012年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报告,电话咨询或当面沟通以及现场查看。结果:预防护士针刺伤应从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避免针刺伤发生的对策,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危害。方法:回顾全院各种针刺伤50人,对针刺伤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针刺伤排在前3位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其中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是主要原因;护士资历与针刺伤发生有关;针刺伤多发生在白班。结论: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针刺伤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护士针刺伤情况,探寻发生的原因,制订有效工作管理制度,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手术室临床护士30名,发放调查问卷,收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被调查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在处理注射物品和处理医疗垃圾时发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临床注射操作中及注射结束物品处理和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护士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伤是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万人,其中护理人员每年发生针刺伤为80%。现将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情况、危险因素及防护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环境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而许多是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护理人员可因职业暴露,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受到感染。如何加强手术室护士在职业行为中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其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我院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锐器伤是护士人群中一种常见的职业损伤,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大职业危险。为了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和最大限度的减少锐器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我院于2004年1月建立了职工锐器伤监控制度,至2005年4月,护士发生锐器伤59例,现将其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