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以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职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症分布进行科学调查,用单因素的相关检验,来分析探讨病症分布规律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年龄、病程、慢性并发症与病症分布的影响有统计意义,对空腹血糖无显著统计意义.湿邪阻滞证是2 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针对此种并发症需辨证施治,有利于提高防治相关并发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5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分析。结果:595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R者(单眼或双眼)188例,其中单纯性DR174例,螬殖性DR患者14例,病程小于5年者DR患病率为30.4%,5一10年者为57.1%,大于10年者为91.7%,DR患者搪化血红蛋白较非DR患者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症分布进行科学调查,用单因素的相关检验,来分析探讨病症分布规律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年龄、病程、慢性并发症与病症分布的影响有统计意义,对空腹血糖无显著统计意义.湿邪阻滞证是2 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针对此种并发症需辨证施治,有利于提高防治相关并发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方法:将病程在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32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B组)。治疗一年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A组FPG、2hPG较B纽控制好,HbA1c均控制在〈7%。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应用胰岛素,尤其是病程长、药物控制效果差的患者,效果更佳,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84例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41例及无心脑血管病变组(对照组)43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DBP、FBG、TC、G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Bp、2hBG、TG、HDL-C、LDL-C、血UA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尿酸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现代研究发现DED的发生多与高血糖导致神经及血管内皮病变相关,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年龄及病程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营养神经等及PED5抑制剂的应用是西医治疗DED的主要方法.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众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冠心病(CHD)和脑血管病(CVD)的重要风险因素,但不是周围血管病(PVD)的主要易患因素。年龄和糖尿病病程与PVD和CHD有关,而与CVD关系不明显。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的最大风险因素是性别(男性)、年龄、糖尿病病程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糖尿病(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初步尝试分析年龄、病程、性别、空腹血糖对不同死因的影响。方法:对301例住院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2007年住院死亡糖尿病患者共301例,糖尿病患者的前五位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22.6%),肾脏疾病(19.9%)、脑血管病(16.0%)、肿瘤(13.6%)、感染(13.0%);死于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年龄最大,死于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年龄最小;糖尿病死亡时的病程主要集中在10年以下,首位死因为心血管疾病;病程以肾脏疾病病程最长,肿瘤最短;糖尿病死亡的男性患者首位死因为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首位死因为肾脏疾病;死于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最高,死于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最低。结论:糖尿病各种直接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居首位,有必要加强糖尿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监测及防治。年龄、病程、性别、FPG水平对死因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舌形分布特点,分析其舌形与血糖、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DF-1舌象仪统一采集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舌象资料,由2位高年资中医内科专家对舌形特征从薄舌、胖大舌、齿痕舌、裂纹舌(包括裂纹面积、裂纹深浅)、点刺舌、瘀斑舌等维度分别进行程度量化评分,统计各类舌形占比。根据患者病程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病程患者同一舌形特征的程度分布特点。检测患者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肌酐(Cr)、尿素(Urea)、尿酸(UA)]、血脂[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对上述实验室指标与舌形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舌形分布以胖大舌(99.54%)为主,其次为齿痕舌(71.89%)、裂纹舌(66.82%)。根据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可将患者聚为3类,分别对应糖尿病初期、中期、后期。不同病程患者胖大舌程度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中期患者评分最高。胖大舌程度与Urea、UA呈正相关(P< 0.05),齿痕舌程度与LDL-C呈正相关(P< 0.05),点刺舌程度与餐后2?h血糖、Urea呈负相关(P< 0.05,P< 0.01),裂纹面积、裂纹深浅程度与空腹血糖、HbA1C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舌形特点与实验室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舌形表现不仅能提供辨证论治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医生更直观、方便地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肾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相关指标,如胆固醇(TC)、胰岛素用量、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以及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和年龄等进行记录,通过酶法和生化检测分析仪等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冠心病与血瘀证有相关性;高血脂症和冠心病与阴虚证有相关性;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与气阴两虚证有相关性;脑梗死与阳虚证有相关性。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是最常见的两种证型,不同的证型与并发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探究肥胖对Ⅰ型糖尿病影响,为Ⅰ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到2011 年间的入院患者共102 例,其中4 例为经典Ⅰ型糖尿病患者,9 例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89 例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并记录,然后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 肽、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餐后2hC 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血脂.结果:经与非肥胖Ⅰ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肥胖Ⅰ型糖尿病易发生冠心病、高脂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P〈0.05;空腹、餐后2h C 肽时水平高,P〈0.05;不易出现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P〈0.05;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肥胖经典Ⅰ型糖尿病比较,后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空腹血糖水平较高,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依赖,P〈0.05;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与非肥胖经典Ⅰ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后者发病年龄小、病程短、初诊时空腹血糖水平高,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情况,但糖尿病周围神经合并病变、视网膜病变发生几率小,P〈0.05.结论:肥胖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同Ⅱ型糖尿病类似[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68例38—76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结果:38~49岁年龄段组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之后,年龄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对年龄较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治疗的38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60例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病程> 10年、空腹血糖(FPG)异常、血糖控制差、幽门螺杆菌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异常的占比均高于2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 10年、幽门螺杆菌阳性、25(OH)VD <75 nmol·L-1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幽门螺杆菌感染、25(OH)VD低水平相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控因素,必要时在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并发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1)性别、年龄分布: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以女性为主,占88.33%(265/300),而男性较少,仅占 11.67%(3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以60~70 岁年龄段为主,其次为70~80岁和50~60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夹痰瘀证为主,占87.67%(263/300),与非肝肾阴虚夹痰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均以肝肾阴虚夹痰瘀证为主;湿热互结证主要集中于40~50岁,肝肾阴虚夹痰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主要集中于60~70岁,阴阳两虚证主要集中于80岁以上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病程 ≥ 120个月(10年)以及发病期间FBG ≥ 7 mmol/L、2hPG ≥ 10 mmol/L、HbAlc ≥ 7%的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为多见,肝肾阴虚夹痰瘀证是其最常见证型,且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所不同;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及FBG、2hPG、HbAl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1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越高,病程越长,对自我监测血糖的自觉性越高,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并发症越少。结论: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和严重高血糖,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个人行为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受教育程度低者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①观察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探讨影响血浆tHcy水平的因素;②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研究对象135例(其中NGT55例、T2DM患者80例),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其空腹血浆tHcy水平、空腹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及服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HOMA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结果:①T2DM组平均血浆tHcy水平高于N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BMI、HbA1c、ISI与tHcy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①T2DM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人;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血糖控制水平和ISI是血浆tHcy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浆tHcy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钟落潭镇居民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5 月 1 日在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自愿接受流行病学调查的钟落潭镇 13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 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常用的代谢指标,包含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Lp(a)〕等,以患者是否诊 断为 DPN 为因变量,各代谢指标为自变量构建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是否对 DPN 有影响。结果:136 例患者中, DPN 组 66 例,非 DPN 组 70 例,两组患者代谢指标 CHOL、TG、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CHOL、TG 是 DPN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 血糖、餐后 2 h 血糖、CHOL、TG 为钟落潭镇患者 DPN 的高危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证型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通过对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型分析研究,总结出目前常见的7种临床证型。发现不同证型与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病程越长,证情也越复杂,并发症出现率也越高,血糖越难控制。同时还发现证型与慢性并发症有一定关系,这对于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