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肺心病之病机“皆不离乎瘀,亦不止于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论肺心病之病机“皆不离乎瘀,亦不止于瘀”杨胜辉,傅毓玲指导:刘耀先关键词:肺心病;病因病机;血瘀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因呼吸系统在解剖或功能上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认为与中医的“肺胀...  相似文献   

2.
从“瘀”论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 ,是因为呼吸系统在解剖上或功能上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 ,致使右心室肥大 ,扩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本文主要讨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致的肺心病。根据本病的“咳”“痰”“喘”“肿”四大主症 ,中医将本病归于“肺胀”的范畴 ,以往中医对肺心病的治疗多从“虚”从“痰”论治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从“虚”从“痰”论治 ,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有时还会延误病机 ,加重病情 ,究其原因 ,还在于肺心病的病变过程中 ,除诸脏 (主要是肺、脾、肾三脏 )虚弱和痰饮水湿停滞外 ,尚有…  相似文献   

3.
试论肺心病病机及有关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之简称,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肺、胸疾患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记载颇多,如《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素问·咳论》谓:“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其临床表现有久咳、多痰、气喘、水肿、心悸、胸闷腹胀唇青舌紫等症状,故属中医“咳喘”、“痰饮”、“水肿”、“心悸”、“肺胀”等病范畴。现就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若干问题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4.
试论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病位在肺与心,涉及脾、肾、肝,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俱虚;标实指外来风寒、风热和内在痰饮、痰热、瘀血。治疗,缓解期以肺肾气(阴)虚为主,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急性期多兼外感,偏寒型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偏热型以麻杏甘石汤合桑白皮汤加减。还应注意:活血化瘀贯串始终,通里攻下权衡应用,扶正固本照顾兼证。  相似文献   

5.
6.
慢性肺心病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所致阻塞性肺气肿为最多见。长期咳嗽、咯痰、气急、发绀、右心衰竭是主要表现,常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现将1986~1990年治疗观察的32例患者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3例,女9例:50~60岁10例,61~70岁者19例,44、48、78岁各1例。根据1977年及1980年全国第二、三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右心功能不全者4例(肝大有压痛、下肢浮肿3例,并颈静脉怒张1例),右心室肥厚28例(肺功能通换气功能差者1例)。32例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者25例,占78%。治疗方法银花30g,连翘15g,鱼腥草30g,黄芩10g,当归15g,丹参15g,赤芍药10g,川贝母10g,杏仁10g,枇杷叶12g,桔梗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法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心病属于中医“喘证”、“肺胀”、“咳嗽”、“水肿”、“痰饮”、“厥脱”、“惊悸怔忡”等范畴。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治疗上较为困难。本文拟就其中医病机及治疗法则作一归纳。1 肺心病的发病机理1.1 内外合邪是发病原因 肺心病之发病原因在内有痰浊内蕴、瘀血内阻、五脏虚损等,在外有风寒袭肺、风热壅肺、燥邪伤肺等,然其发病多以内外合邪为患。痰浊、瘀血等可致气血运行不畅、气道受阻、肺失肃降、气逆而上;五脏内虚可致肺司呼吸、肾主纳气功能失常及脾主运化、心主血脉功能不利而感受外邪,易致五脏功能失调,加剧痰浊、瘀血内生,…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医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幸宇坚 《新中医》2000,32(2):3-4
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喘证、咳嗽、肺胀范畴,以咳痰喘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痰瘀为其致病之因,本虚为其发病之根。以症为纲,分别论述了咳痰喘悸诸症与肺肾心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中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试论糖尿病气虚为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叔平 《新中医》1999,31(2):5-6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病因病机的全面分析,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气虚为本,阴虚燥热为标”,而非传统理论上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糖尿病的阴虚症状只是标象,其本质当为气虚。  相似文献   

10.
对肺心病“矛盾”证候处理的体会冯培贤笔者曾参与本院呼吸病房临床防治研究工作,对肺心病的气与血,标与本,或虚与实三组都属自相矛盾证候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处理上与一般病症的处理不尽相同。在这里简要谈点个人见解和体会。1.气与血一般讲气属阳,血属阴,肺心病主...  相似文献   

11.
调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45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调气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调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黄芪五 物汤对7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多种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洪柱 《中医杂志》1998,39(7):414-412
作者采用单项免疫琼脂扩散法测定了7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黄芪五物汤治疗前后12项血浆蛋白数值,另以70例未应用黄芪五物汤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黄芪五物汤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五物汤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结合蛋白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铜蓝蛋白、连株蛋白、α_—抗胰蛋白酶、α_1—酸性糖蛋白显著降低(P<0.001)。对照组仅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黄芪五物汤能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调节血浆蛋白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血象变化、肝肾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血象指标明显好转,治疗组在疾病疗效、血气分析指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芳香酸类成分在活血化瘀方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部分活血化瘀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常含有丰富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作用的芳香酸类成分,它们对整方效应的贡献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生物效应,还通过与碱成盐、与醇形成酯化物以及助溶其它活血化瘀成分等方式改善或增强整方活血化瘀效应。因此,系统地研究活血化瘀方中芳香酸类成分与整方生物效应的关系将为阐明方剂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腺体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炎性病变。CAG与两种癌变有着密切联系,即肠型胃癌和胃型胃癌。积极治疗CAG,对于逆转胃癌前病变、降低胃癌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医学认为血瘀的存在对本病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同时从活血化瘀角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诊治与血瘀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血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且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DN的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2个方面,对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研究概况进行...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脾肾不足为主,故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成为了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治以活血化瘀与补益脾肾并重,并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冠状动脉植入术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服活血化瘀中药,连续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胸痛、心电图改变、病变血管再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管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疗法对于防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疗效确切而显著。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是一种以肛门直肠疼痛、坠胀、便意明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肛门直肠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特点,尤其慢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常合并失眠、抑郁、焦虑等.目前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有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本文提出"气滞血瘀"是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核心病机,"从瘀论治"是其基本治法,并...  相似文献   

20.
"宛陈则除之"是重要的针灸治疗原则,有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文章通过系统化整理《黄帝内经》中相关条文,浅析了其释义、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等;也提出了"宛陈"不应局限于"瘀血"以及"虚证刺血"安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