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觉诱发电位(AEP)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2耳蜗电图的特点 7.2.1CM突出特点是严格地复制刺激声的声学波形,反应速度极快,无潜伏期和后效应,不遵循全或无定律;在中等强度刺激时,CM的振幅可和声音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受刺激重复率的影响。CM产生于毛细胞声一电转换的环节,准确反映此环节功能状态及在此之前的声学过程,因此对中耳、蜗前及蜗后病变都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实验研究中通常通过实验前后CM的振幅比较来判断耳蜗损伤情况(图29)。  相似文献   

2.
耳蜗微音电位(CM)能反映内耳毛细胞功能。但有人认为低音区的CM来自耳蜗顶转,而鼓岬电极只能提供基底转的信息。因而作者对耳蜗电图(ECochG)中的CM可靠性进行研究。用鼓岬电极对10名18~25岁听力正常的男性受检者进行检查。检查室作了电屏蔽。刺激声为不同频率的短纯音。用XY记录仪描记CM。以8kHz90dB声刺激CM出现的时间为标准(即0ms),4、2、1和0.5kHz声刺激CM出现的时间变化作为CM改变的指标。在4 kHz声刺激时CM出现的时间为0.16±0.01ms,2kHz时为0.29±0.02ms,1kHz时为0.43±0.02ms,  相似文献   

3.
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FFR)连续给低频纯音刺激,可在头皮记录到频率与刺激声相同的诱发反应。Sohmer等认为FFR发生器在脑干上部,但Yamada等在只有ABR波Ⅰ和波Ⅱ的脑损伤儿童也记录到FFR。对是否下丘的活动成份也参与了频率仿效反应则有不同的意见。Yamads等(1980)认为CM也参与了头皮记录的FFR。脑干频率仿效反应对低频刺激的振幅较大,对1000Hz以上的刺激反应则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4.
1 AEP发展概况 1.1发展史1924年,Berger发现声刺激后脑电波被抑制;1927年,Forber用短声刺激诱发出听神经冲动反应;1932年.Davis记录电极植入脑后,通过耳机可监听到不清楚语词;1937~1939年,Davis发现K复合波为给声和撤声反应并以此来综合。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对于多频听性稳态诱发反应的范围的界定尚不一致。对于MASSR范围的界定,有的学者将多个频率分别刺激和多个频率同时刺激均纳入MASSR的范围,但目前普遍倾向于多个频率同时刺激称为MASSR,而不包括多个频率分别刺激在内。也有的学者将多个调幅调制声在双耳同时给声进行测试称为同步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和ABR缺失儿童相反极性短声所记录的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和DPOAE,以探讨它们在小儿听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短声ABR阈值、DPOAE和声导抗测试等结果,将受试儿分为听力正常及ABR缺失两组。听力正常组由短声ABR阈值≤30dB nHL、DPOAE正常的54名受试儿(91耳)组成,年龄为1~43月龄,平均为8月龄(中位数4月龄)。ABR缺失组由短声ABR100dB nHL无反应的93名(158耳)受试儿组成,年龄为2~67月龄,平均22月龄(中位数18月龄)。测试状态为水合氯醛镇静睡眠。ABR的刺激声为短声,极性为疏波和密波,刺激速率为19.3次/秒,耳机为ER-3A插入式耳机。听力正常组ABR的分析强度为80dBnHL,ABR缺失组为100dBnHL。结果听力正常组除6耳(6.6%)在80dBnHL未记录到明显的CM外,其余85耳(93.4%)均记录到CM,其时程为0.89±0.19ms。ABR缺失组中24耳记录到CM,其中有12耳(6人)(7.6%)DPOAE正常,有12耳(5人双耳,2人单耳)(7.6%)未记录到DPOAE,该组CM时程为2.61±0.72ms。听神经病在所有ABR缺失病例中的发病率为13.98%。结论CM是一种可靠的评价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的指标,与DPOAE相比,不易受到其它病理状态的影响。如果不进行CM的测试,可能会将一部分听神经病误诊为耳蜗性听力损失,因此建议对于双耳ABR最大输出无反应、而未记录到DPOAE的婴幼儿病例行CM检查,以避免听神经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7.
在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时,面神经暂时损伤率为45%,永久损伤率为26.7%。用脑干听诱发反应(BAER)来监测这种损伤,结果不理想,因为常规的诱发反应住手术室电干扰环境下延迟和不敏感,另外不能反映面神经(内功能情况,当肿瘤引起同侧听力损害时,刺激患侧诱发的BAER很弱或缺如。而利用交叉声反射,给对侧声刺激监测同测面神经,用最适数字滤波法,监测实际时间内引起的脑干面神经诱发反应(BFER)是可行的。作者利用脑状  相似文献   

8.
言语声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ABR)是用复合言语声作为刺激信号声的听性脑干反应,其各波关系密切,并且能够较好地表达刺激言语的声学信息[1].s-ABR对元音部分存在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 ...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刺激频率耳声发射的原理、检测方式以及抑制调谐曲线的特性,以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研制了一套刺激频率耳声发射抑制调谐曲线的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外置声卡作为信号采集系统,实时检测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的阈值和抑制调谐曲线,进行结果显示,并可保存实验结果以备后续分析研究。该教学平台的搭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刺激频率耳声发射基础知识的必要实验条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声学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简短刺激如短声、纯音和简单言语声均可诱发出听皮层诱发电位(auditory—evoked potentials,AEPs)的P1、N1和P2成分,由于P1的幅值相对较小,因此N1和P2波通常被认为是AEPs的特征波,通常将其归为N2/P2复合波。N1波对刺激声的起始特征敏感,P2波则反映了刺激声的声学或语音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11.5.3 P300:P300反应是对刺激声的注意和刺激声差异的识别所引起的,在一系列预期的刺激中出现一些非预期的信号编成“怪异的刺激串”(oddball paradigm)。让受试者计算那些出现较少的非预期信号(靶刺激),这样在300ms左右会出现一个正波,听诱发P300(或称为P3)只需平均20—30次,靶刺激可记录到一个大的正波。P300还可分为P3a和P3b两个波。P3a在刺激有大的差异时出现(不论受试者是否作出反应),氏则只出现在受试者作出主动辩别两类刺激时出现。P300在颅顶中心区记录最清楚。  相似文献   

12.
因为ABR是一给声反应,依赖于神经发放的同步化程度,所以上升时间短的刺激是理想的声刺激信号。上升时间越短反应的同步化越好,但频率特性越差。较高频率的短音可引起较佳的同步化反应又可保留较好的频率特性。用短声或是用高频的短音都可引出清晰的可识别的ABR波形,而且随着短音频率的增高波形的清晰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5 游戏测听 5.1 概念和目的 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方法是让受试小儿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小儿对所给的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被测试的小儿必须能理解和执行这项游戏,并且在行为反应之前可以等待刺激声的出现,从而获得受试小儿每侧耳各频率的气导和骨导听力阈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建立以低上尖损伤为主的听力损伤模型,方法光化学法诱导豚鼠耳蜗顶部区域微循环障碍,常规火棉交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再用Madsen225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声刺激诱发的CAP和CM。结果 各频率CAP-N1潜伏期延长值、CAP阈移、CAP-N1和CM振幅下降示基听力损伤以低频较重,其血栓形成的 耳蜗顶回及第三回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为主,结论 耳蜗顶部区域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低频范围为主的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畸变产物微音电位(DPCM)是否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ROAE)引发,将豚鼠的DPOAE和DPCM同时叠加,发现在较高强度的声刺激下(f_0=1006 Hz,f_0=2011 Hz,f_0=4033 Hz),DPCM叠加结果与DPOAE各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M的2f_1-f_2峰相对值(与f_1峰比值)比DPOAE的2f_1-f_2要小得多.较低声强声刺激时(f_0=1006 Hz<50 dB,f_0=2011 Hz<60 dB,f_0=4033 Hz<60 dB)只有DROAE而无DPCM与之对应,提示DROAE不可能由DPCM诱发.  相似文献   

16.
声信号:①频率:用相同感觉级的纯音,250、500及1000Hz引出的反应振幅基本相等,1000Hz以上每提高一倍频程振幅约减小20%。②强度:Autinoro等(1969)得出在低频和中频时刺激强度(dB)和反应振幅(μV)之间的线性关系。用这一关系可估计听阈。很多作者报告刺激强度增加时。谷峰振幅加大,而潜伏期缩短。但Rapin等(1965)报告用短声,反应的潜伏期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很小。③刺激时限:多数作者同意慢反应是一种给声反应(起始效应)用25-50ms的刺激时限即足以辩别频率并无明显的振幅减弱。④刺激上升时间:Onishi及Davis(1968)和Skinner及Jones(1968)分别报告对慢反应来说刺激的上升时间不应长过30ms。用25-30ms的上升时间既可防止喀嗒(click)伪迹,又可保留足够的突发性以引出清晰的反应。⑤刺激重复率:Davis等(1968)报告在每次刺激后慢反应需10s左右才能恢复。Keidel及Spreng(1965)则发现如长到30s左右反应振幅还会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听性脑干反应骨导刺激声的声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测试骨导骨振管输出的短声及短纯音的声学特性,为骨导听性脑干电反应测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准自由声场中,以精密声学测量仪器对TDH-39P、RadioEarB-71等换能器换能产生的短声及短纯音进行声学特性测试。结果骨导短声与气导短声的频谱差异较大,气导短声的频谱较宽,6.7kHz以内有均匀的高能量输出,骨导短声3.7kHz以上能量输出已很低;骨导与气导短纯者声学波形相似,提示以气、骨导短纯音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上升时间、平台对骨导短纯音频谱有与气导短纯音相似的影响。以DantecConcerto产生电压信号,经RadioEarB-71换能的不同门控的骨导短纯音频谱差异并不明显。结论在行骨导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之前,对刺激声声学特性进行测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喉动态录像仪、声学、气体动力学和感觉方面的声功能测定方法检测了20例一期声门鳞癌放疗后病人的发声特点。以30名年龄与病人匹配的志愿者的声学指标作为对照,其  相似文献   

19.
人脑的左半球通常在言语声的处理和复杂的语言功能上较右半球占优势;而大脑的右半球主要处理音调刺激和音乐声。大量证据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处理听觉的区域根据声音的不同声学特征可能表现出特异性。以往研究对在听皮层水平侧别与声音刺激类型之间的关系已经作了深入研究,那么在其他水平处,侧别与声音刺激的类型是否有某种对应关系呢?Sininger等2004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1内耳中的结构恢复许多研究证明鸟类内耳上皮因声过度刺激或耳毒性化学性质损伤后有再生毛细胞。鸟类前庭器官在生命过程中有低速度的新毛细胞进行性产生。在毛细胞缺失后,细胞分裂加快,前庭上皮中的新毛细胞产生、增加,最终前庭上皮恢复正常形状。鸟类的耳蜗,在正常状态上皮基本没有细胞分裂,在声创伤4天和耳毒性药作用后5天用’H胸腺喀淀核式标记,新毛细胞初始呈未成熟的特征,几天后才达到成熟状态。在声创伤,听神经末梢退变,损伤后3个月内,逐渐达正常的神经状态,至6个月,毛细胞神经支配才恢复。耳毒性药作用,不损伤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