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柯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2,43(1):9-15
靶向给药系统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但人体内非常复杂的环境明显影响了靶向治疗的效果。为应对体内复杂环境,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智能型给药系统和自适应性给药系统。通过对给药系统进行多重复合设计,可以使给药载体顺利通过血液屏障,靶向到特定细胞,进而深入靶向到细胞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脑部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脑屏障(BBB)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挥着重要保护作用,同时也阻碍了药物的脑部递送,影响CNS疾病的治疗。而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为药物的脑靶向递送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从BBB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展开,主要从脑靶向纳米制剂的入脑机制及脑靶向纳米制剂的应用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概述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新一代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纳米靶向药物提高了药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现状及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手性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临床常用的2000余种化学药物中,约40%是手性化合物,其中单一对映体不足100种,外消旋体是主要的药用形式。对手性药物研究,使人们已经认识到体内环境能够“识别”手性药物,使对映体在药动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常用手性药物单一异构体的开发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为临床提供了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的药物,比如埃索美拉唑。 相似文献
8.
中药脂质体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纯天然制品并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目前,中药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科学的包合技术、乳化技术、超临界提取技术(SFE)、超滤技术(膜分离技术)、固体分散技术、脂质体技术等已逐渐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脂质体技术具有增强药效、靶向释药、延长作用时间、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其靶向性研究备受重视.将脂质体技术应用到中药研发与生产当中,将对我国的传统中药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脂质体技术应用于中药靶向制剂给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的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综述,包括主动靶向的大分子载体系统,被动靶向的微粒给药系统以及很有应用前景的磁性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
11.
作者在国内首先研制出一种根管消毒控释系统──甲硝哒唑药棒,进行了性能检验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成品的甲硝哒唑含量是加入量的99.5±1.1%,70%溶出量需要3h30min(转篮法),对组织的刺激性小于肠线,在人体根管内药物的抑菌有效量至少保持7天,临床应用根管消毒成功率为98%。 相似文献
12.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选择性地将药物传递到靶部位,可减少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性、减少给药剂量和次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目前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肝主动靶向给药方面的文献,从肝实质细胞靶向、肝非实质细胞靶向以及肝肿瘤细胞靶向3个方面,对肝主动靶向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表征、肝靶向性评价等进行综述,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聚电解质复合物在药物控释领域受到重视。对聚电解质复合物在响应型药物控释、细胞免疫隔离移植、多肽蛋白质药物的缓释及其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传递体是一种类脂质的新型给药载体,具有优良的变形性、压差渗透性、两亲性等特点,主要在经皮给药和口服给药领域有较多应用,但传递体的处方组成使其对于静脉注射等全身给药途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有待考量,或可通过处方的增加和改良以扬长避短,未来传递体凭借其变形性,或可在生理屏障(如血脑屏障等)的透过、在经皮免疫的疫苗研发等方面显示...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给药方式主要为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治疗药物的多样性、长期性,服药的频繁性和不便性造成患者依从性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失败。经皮给药系统能克服上述缺点,因此,进一步研究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与经皮给药系统相结合显得十分重要、迫切。现对经皮给药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是药剂学发展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中药制备的黏膜给药制剂,不同化学成分对黏膜的渗透作用存在差异,各成分间同时渗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影响黏膜给药系统作用机理的探讨。主要介绍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的吸收机制,药物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及黏膜渗透的研究方法,旨在为黏膜给药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聚膦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及易于功能化的特性而成为一类独特的药物控释材料。本文就疏水性线型聚膦腈,聚膦腈水凝胶及聚膦腈高分子药物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药物经皮给药体内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物经皮给药体内外评价方法研究作一综述,表明药物经皮给药体内外评价方法的规范化对正确评价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工艺及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