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高纯度小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经小鼠门静脉注射移植到同种异体小鼠肝内移植方法。方法动物手术放大镜下,采用小鼠胆总管内灌注胶原酶方法消化,非连续梯度离心液离心,纯化胰岛,立体显微镜下用将胰腺外分泌组织、腺泡、淋巴结、导管组织吸走,胰岛计数后门静脉注射移植到同种异体受体小鼠肝内。结果胰岛分离时间约180min,纯化后每只小鼠可获200个胰岛。同系胰岛移植后1~2d,糖尿病小鼠血糖下降至11.1mmol/L以下。结论小鼠胰腺采用胆总管灌注胶原酶方法消化的方法可提高胰岛细胞的收获量、纯度和活性,采用门静脉注射移植到同种异体小鼠肝内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值,这一模型的建立可为今后进行人胰岛小鼠移植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云南小耳猪胰岛细胞经门静脉肝内异种移植的可行性,观察其对恒河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STZ诱导法复制恒河猴糖尿病模型,经胃网膜右静脉输注分离纯化的云南小耳猪胰岛细胞,移植在糖尿病猴肝内,移植后使用小剂量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监测移植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以及血清C肽水平和肝肾功能的变化,评价猪-猴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对恒河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结果 STZ能成功诱导恒河猴糖尿病模型;移植后第3天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降低,而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一直呈上升状态;实验组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C肽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对照组C肽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无栓塞、感染、出血,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云南小耳猪-恒河猴异种胰岛细胞移植能够降低糖尿病猴的高血糖状态,改善糖尿病症状,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护理研究。方法按JDRF标准筛选3例1型糖尿病患者(T1DM),并实施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在GMP实验室内以Liberase 酶消化胰腺器官、COBE 2991细胞分离机分离、连续密度梯度纯化,获取高纯度与高活性的胰岛细胞。培养12h后,检测其达到移植标准,再经皮穿刺肝脏门静脉主干,经门静脉将胰岛细胞匀速移植到肝脏内。术后应用各种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各种并发症的变化。结果2例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1例胰岛素用量较术前减少60%以上。术后血糖稳定,C肽、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肾功能得以改善,无移植并发症、以及低血糖发作,患者掌握了术后自我管理的方法,总结出了个体化的护理经验。结论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初步建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一整套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新型成人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观察成人胰岛细胞移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PFC与UW液双层冷藏胰腺,Liberase酶消化,COBE2991型专用胰岛细胞分离机分离及连续密度梯度纯化,获取高纯度与高活性的胰岛细胞。采用外科方法,将短期培养的胰岛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到肝脏内。术后监测血糖与胰岛素用量、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肝肾功能,并与术前比较。结果42个胰腺成功分离胰岛细胞,平均数量28.5万IEQ、纯度95.7%、活率93.2%、刺激指数2.43,病原学结果均阴性。11例1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成人胰岛细胞移植20次,每次移植平均胰岛数量为11200 IEQ/kg。采用无激素免疫抑制治疗。随访7个月~4年,7例完全撤除胰岛素,4例胰岛素用量较术前减少60%以上。术后血糖稳定维持在正常水平,C肽均超过0.5nmol/L,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正常,肝肾功能稳定维持正常,无胰岛移植并发症。结论新型成人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可靠,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好,手术简捷,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经门静脉移植乳鼠胰腺研磨液治疗四氧嘧啶诱发的大白鼠糖尿病。移植后4周内糖尿病缓解率为75%,移植前后门静脉压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在光镜下观察肝脏未见明显的坏死灶及结构改变,经免疫组化(胰岛素抗体PAP法)证实肝脏内有散在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颗粒。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门静脉移植同种乳鼠胰腺研磨液后纠正糖尿病效果良好,无明显肝脏病变及排斥反应,不发生门静脉压力升高。因此,经门静脉到肝脏的移植途径可谓在临床上进行胰岛细胞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性(Ⅰ型)糖尿病的较好途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门静脉肝内胰岛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胰岛细胞移植的最适宜部位,利用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鼠,以经门静脉肝内移植为实验组,腹腔内和肌肉内移植为对照组,移植用胶原酶消化提取的乳鼠胰岛细胞.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60%,与对照组相比有有显著性差异.移植后第8周,未形成肝门静脉高压症,肝脏苏木素 伊红染色切片上,未见病理变化,再经胰岛素抗体过氧化物酶 抗过氧化物酶法证实肝脏内有散在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颗粒.实验结果认为,肝脏是特殊免疫器官,排斥反应小,肝内移植易于诱发免疫耐受或免疫无反应性,其特殊的血运和生理功能是胰岛细胞移植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细胞移植在大鼠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通过链脲菌 素复制1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用胶原酶V 分别消化新生和成年大鼠 胰腺,Percoll 梯度离心分离胰岛细胞和胰腺干细胞。采用Bonner-Weir 法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DTZ 染色 检测移植物纯度,AO/PI 检测移植物活性。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移植物存活时 间;高糖刺激实验和腹腔糖耐量评价移植物功能;取各组大鼠移植部位标本行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血糖分别在术后3 和5 d 恢复正常(P <0.05), 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有差异(P <0.05),胰腺干细胞组的降糖能力强于胰岛细胞组(P <0.05)。 两组大鼠移植后7 d 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05)。高糖刺激实验表明,各组移植后15 和65 d 高糖刺激后的C 肽水平较刺激前升高(P <0.05),胰岛细胞组移植后65 d 高糖刺激后C 肽水平低于胰腺 干细胞组(P <0.05),胰岛素和C 肽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胰岛素分泌维持时间长于胰岛 细胞组。移植后腹腔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物均功能良好。胰岛细胞组和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的中位 存活时间分别为73 和88 d,Kaplan-Meier 曲线分析提示胰腺干细胞组移植物生存时间较胰岛细胞组延长 (P <0.05)。HE 染色提示肝脏门静脉移植区域可见新生血管包绕的胰岛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细 胞团胰岛素阳性。结论 胰腺干细胞分化后经门静脉移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降糖作用,疗效优于胰岛细胞 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种胰岛移植最低胰岛细胞有效数量,为临床高效利用有限的胰岛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同种胰岛来自SD大鼠,原位灌注切取胰腺,用胶原酶Ⅴ消化胰腺组织,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得到胰岛细胞,DTZ染色进行胰岛细胞计数及纯度鉴定、AO-PI荧光染色进行活性鉴定,采用体外胰岛素释放试验鉴定胰岛功能.大鼠一次性静脉注射STZ 60 mg/kg诱导Ⅰ型糖尿病模型,然后按照移植的胰岛细胞数量不同随机分为:A组(6 000 IEQ/kg)、B组(9 000 IEQ/kg)、C组(12 000 IEQ/kg) 、 D组(15 000 IEQ/kg).经门静脉途径进行胰岛移植.观察移植后连续10 d的血糖变化,移植3 d后血液中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变化. 结果纯化后胰岛细胞收获量为(3.49±0.23)×105IEQ/kg,纯度为86%,活性为90%.体外胰岛素释放实验显示胰岛功能良好,胰岛细胞移植后,A组、B组血糖未降至正常.C、D组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最早出现时间分别为22 h、25 h.胰岛移植3 d后,随着胰岛数量增多,受体大鼠血液中的胰岛素量随之升高. 结论 每次以12 000IEQ/kg的数量进行胰岛移植可以作为大鼠胰岛细胞移植的最低有效浓度,可以达到胰岛移植的最佳效果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移植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后 ,移植物生理功能以及副反应的特点。方法 :化学药物诱导制作犬的糖尿病模型后 ,将分离、纯化及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 ,测定移植前后糖尿病犬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水平以及葡萄糖刺激血清C肽、肝功能及CD4 /CD8的变化 ,并于移植 6月后对移植受体肝、胰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移植后模型犬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 ,胰岛素用量减少 ,移植 6月后 2犬停用胰岛素 ,并维持血糖正常达 180d之久 ;移植后肝检查无明显变化 ,胰腺检查见凋亡胰岛无再生现象。结论 :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 ,能纠正异种动物犬糖尿病模型的高血糖状态 ,不发生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移植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后,移植物生理功能以及副反应的特点。方法:化学药物诱导制作犬的糖尿病模型后,将分离、纯化及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测定移植前后糖尿病犬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水平以及葡萄糖刺激血清C肽、肝功能及CD4/CD8的变化,并于移植6月后对移植受体肝、胰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移植后模型犬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胰岛素用量减少,移植6月后2犬停用胰岛素,并维持血糖正常达180d之久;移植后肝检查无明显变化,胰腺检查见凋亡胰岛无再生现象。结论: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能纠正异种动物犬糖尿病模型的高血糖状态,不发生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方法 对1993年4月~2002年4月所完成的160例原住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肝动脉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3.13%;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魂脉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技术和肝动脉病变有关,改进吻合技术,术前评估肝动脉病变能降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手术技术是导致下腔静脉狭窄的重要原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能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次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1%;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肝动脉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3%(5/180);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门静脉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0;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结论】早期动脉并发症与手术技术和肝动脉病变关系密切,改进吻合技术,术前评估肝动脉病变和避免高凝能降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手术史以及严重感染病史等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能避免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微创方法获取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6年2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纳入29例。所有患者接受动脉化疗灌注或动脉化疗栓塞术前,于超声导引下用21G穿刺针穿刺肝内门静脉,抽取门静脉血15 mL,部分患者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7.5 mL。ClearCell系统富集CTCs后,EpCAM/CK19/DAPI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计数。比较单位门静脉血样和外周静脉的CTCs计数,分析门静脉CTCs计数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门静脉和外周静脉CTCs的干细胞表征。结果  29例晚期胰腺癌Z患者均成功获取门静脉血,未出现并发症。29例患者的门静脉CTCs平均计数为(282±50)/7.5 mL。14例同时采集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的患者平均门静脉CTCs计数明显高于外周静脉[(237±78) /7.5 mL vs.(21±7)/7.5 mL,P=0.010 2]。伴肝转移患者门静脉CTCs平均计数明显高于无肝转移患者[(449±81)/7.5 mL vs.(126±18)/7.5 mL,P=0.000 4]。门静脉CTCs中CD133+细胞比例为5.9%,外周静脉CTCs中未检测到CD133+细胞。结论  超声导引下21G穿刺针穿刺肝内门静脉,是安全可行的获取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血的方法。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单位门静脉血CTCs计数明显高于外周静脉,门静脉CTCs计数与是否伴有肝转移相关。晚期胰腺癌患者门静脉CTCs中部分具有干细胞表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TIPS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急诊出血停止,腹水逐渐消退。穿刺门脉左支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穿刺门脉右支。使用8mm支架肝性脑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使用10mm支架。结论选择门静脉左支作为门腔静脉分流道,植入8mm内径血管支架,可以显著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保护肝功能,而对分流道远期开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按压器)在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B组31例,C组30例。A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B组采用保留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按压器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C组采用拔针后保留穿刺处输液贴用手指按压针眼止血。结果3组病人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与B组、C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病人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结论按压器应用于肿瘤病人静脉输液拔针时按压舒适、疼痛感小,止血效果好,按压时间优于传统手指按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叶坏死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应用Lewis大鼠和BN大鼠分别作供、受者,采用Kamada“双套管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次,对所有死亡大鼠进行尸体解剖,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术后10只大鼠死于肝叶坏死.2只死于门静脉主干栓塞,全肝灰黄色、坏死.8只死于门静脉分支栓塞,其中左支栓塞5只,右支栓塞1只,右后叶分支门静脉栓塞2只.结论:肝叶坏死是大鼠肝移植术后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止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肝叶扭转和预防感染是防止门静脉及其分支栓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transplantation via the hepatic artery vs. the portal vein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ESLD). Methods Patients with hepatic decompensation were prospectively recruited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2 to receive HSC transplantation via the hepatic artery or the portal vein. Liver function was examined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biopsy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Knodell score. Results Eighty patients (58 males and 22 femal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Child-Pugh score was grade B in 69 cases, and grade C in the remaining 11 cases. HSC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via the portal vein in 36 patients and via the hepatic artery in 44 patients. ALT levels decreased while serum albumin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HSC transplantation (P〈0.05 compared with pre-transplantation levels). Total biliruhin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dy in both groups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HSC transplantation (P〈0.05 compared with pre-transplantation levels). Additionally, prothromhin tim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t 12 months after HSC transplantation (P〈0.05 compared with pre-transplantation leve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T, total bilirubin and prothromhi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ither before or after transplantation. Moreover, Knodell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6 and 12 month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liver cell edema, degeneration, necrosis, and inflam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incidence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ere 1.25%, 3.75%, and 2.5% respectively. The one-year survival rate was 100%. Conclusions Autologous HSC transplantation improves liver function and histology in ESLD patients The administration route of HSC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icacy of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中最合适的血管通路。方法对1996年12月~2008年12月的794例患者1350例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进行分析。记录每次单采术所采用的血管通路,观察并记录与血管通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血流不足、局部血肿、感染、空气栓塞、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350例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中,所采用的血管通路方式有3种:外周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直接动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及锁骨下/颈内静脉插管,其中外周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占97.8%(1320/1350),直接动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占0.8%(11/1350),锁骨下/颈内静脉插管占1.4%(19/1350)。1350例次单采术中共有61例次发生与血管通路相关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61/1350),其中外周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组为4.3%(57/1320),直接动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组为9.1%(1/11),锁骨下/颈内静脉插管组为15.8%(3/19)。各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0例次单采术中无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空气栓塞、出血、血栓形成等与血管通路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外周静脉穿刺作为单采术中简便、快捷、安全、舒适、经济的血管通路方式,更易为患,供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或透视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结合动脉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难以明确诊断或欲知病理类型的肝占位患者共46例,肝穿刺活检前先行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暂时保留导管于肿瘤动脉,用B超或透视导引下行肝穿刺活检。活检后再行一次动脉造影,判断有无穿刺道出血。如存在出血征象,则行肿瘤供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在栓塞完成后,再行最后一次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供是否阻断以及出血是否停止。患者每次重复穿刺肝内病灶前,均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穿刺活检针,以避免穿刺道肿瘤种植。结果 46例患者肝穿刺活检均顺利完成,其中37例用B超导引,9例患者在透视下肝穿刺活检成功。46例患者共取出114条0.8~1.5 cm细条组织,26例血管造影显示为富血供肿瘤,供血血管紊乱,不规则。4例肿瘤病灶较小,穿刺活检后造影显示造影剂弥散至瘤周并有小的门脉分支显影,考虑存在动静脉瘘或出血;3例显示造影剂外渗;此7例患者中有3例选用单纯超液化碘化油加明胶海绵颗粒行肿瘤血管栓塞,另4例选择了化疗栓塞。本组中共有36例患者术中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均对肿瘤进行了化疗栓塞,5例患者进行了单纯灌注化疗。大部分患者(80.4%)术后仅有轻度穿刺点疼痛,与穿刺时肝包膜刺激有关,均在术后第2~3天好转,无需使用镇痛剂;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胸腔积液、腹膜炎;患者未出现穿刺道、肝包膜下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表现。术后随访2个月未发现穿刺道肿瘤种植。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1.2%。结论 在肝肿瘤诊疗中,经皮肝穿刺活检结合动脉造影及栓塞,可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穿刺出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