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指征、瓣膜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29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5(10.66±3.55)岁.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均采用机械瓣膜.所有瓣膜置换均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术中采用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根部加宽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例.术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结果 患者CPB时间(126.39±68.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39±48.23)min.全组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l例,急性肾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个月至8年,平均3.5年,随访期无死亡,所有患者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手术,无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密切治疗,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1年3月~2006年8月共行心脏直视手术2380例,术后并发迟发性心包填塞者20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我院自1991年3月~2006年8月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380例中,术后8~17d发生心包填塞,施行心包穿刺或切开引流的20例患者(占0.84%)。男12例,女8例,年龄22~65(平均39.5)岁。机械瓣置换15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主动脉瓣下狭窄疏通加右室流出道疏通1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9例,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5例,其中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1例、房间隔…  相似文献   

3.
陈猛  赵新军 《山东医药》2003,43(30):32-32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随诊的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 ,并与未行随诊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共 72例鼻息肉患者 ,男 4 6例 ,女 2 9例 ;年龄 33~ 5 6岁。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随诊组 38例 ,行鼻内窥镜术后每天应用 0 .9%生理盐水 2 5 0 m l+庆大霉素 8万 U +地塞米松 5 mg+10 %盐水 5 0 ml混合溶液冲洗鼻腔。出院后每 2周复查 1次 ,半年后每月复查 1次 ,复查时仔细清洁鼻腔内分泌物 ,尤其是中鼻道、鼻道复合体处。对术后以后鼻腔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等处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88年7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58例。占我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总效第三位,仅次子房,室间隔缺损。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37例。年龄3~33岁。5岁以下7例,6~10岁16例,11~15岁10例,16~20岁7例,21岁以上18例,有中至重度的心悸、  相似文献   

5.
胃术后贫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8例胃术后贫血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为本院1972年至1984年收治的胃术后贫血38例,其中男33例,女5例,年龄26~75岁。术后至第一次入院时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6~10年15  相似文献   

6.
1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11月 ,我们对 36例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性功能障碍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40~ 5 0岁 11例、5 0~ 6 0岁 18例、6 0岁以上 7例。按照 Dukes分期标准 ,A期 3例 ,B期 9例 ,C期 2 3例 ,D期 1例。直肠上端癌 8例 ,下端癌 2 1例 ,累及肛管 7例 ;行 Miles手术 13例 ,保留肛门手术 2 1例 ,乙状结肠造瘘手术 2例。术后定期随诊 0 .5~ 1年。结果 :性功能障碍发生率 5 8.33%(2 1/36 ) ,主要为阴茎勃起障碍及射精障碍。我们发现 ,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手术方法、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经验及其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P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86年 3月至 2 0 0 1年 10月PBPV治疗PS 36 9例。年龄 11个月~ 5 0岁 ,平均 (10 7±9 7)岁。术前平均肺动脉 右心室收缩压差 (PPG) (89 6± 39 3)mmHg (1mmHg=0 133kPa)。 36 9例患者中、重度狭窄 311例 ,占 84 3%。使用双、单和Inoue球囊分别为 13、2 35及 12 1例。 2 2 0例心电图(ECG)示右心室肥厚。 14 9例 (40 4 % )术后平均 (2 4 8± 2 6 5 )个月经右心导管或 /和ECG、超声心动图 (Echo)、X线胸片随诊。结果  36 9例术后即刻PPG降至 10~ 14 0 (2 0 9± 2 3 9)mmHg,而跨瓣收缩压差仅 0~ 5 1(10 9± 7 7)mmHg。疗效总优良率 99 7% ,无重要并发症。 14 9例随诊中PPG进一步降低 ,85例ECG右心室肥厚术后转为正常 ,无一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PBPV疗效优良 ,应为PS首选治疗方法 ,其中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张利民  胡欣 《山东医药》2002,42(18):57-57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采用 X线透视下引导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 15 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4 1例 ,女 9例 ;年龄 43~ 74岁 ,平均 5 8.4岁。术前诊为胸上段、中段、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分别为 2 3、60、16、5 1例。手术吻合部位 :颈部、弓上、弓下分别为 81、17、5 2例。重度狭窄 (<3 .0 mm)者 3 4例 ,中度 (3 .1~ 6.0 mm) 10 5例 ,轻度 (6.1~ 9.0 mm) 11例。术后吻合狭窄诊断时间 :术后 40天~ 18个月 ,其中 3个月以内者 68例 ,3~ 6个月者 42例 ,6~ 12个月者 3 4例 ,>12个月者 …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79年6月至1987年12月共行换瓣术475例,早期死亡60例,其中12例死后尸检证实为瓣膜血栓栓塞,占死亡率之20%。12例中 MVR10例,AVR 及 AVR+MVR 各1例,生物瓣2例,倾斜型机械瓣10例.术前心功能Ⅲ级8例,Ⅳ级4例。心胸比率0.6~0.8。B 超示左房41~69mm。9例房颤,5例术中证实左房血栓形成。术后10例发生心低排出量综合征,9例心律紊乱,10例听诊瓣膜音欠清脆。4例在术后5~24小时内即开始抗凝治疗,5例24小时后进行抗凝,3例在抗凝治疗前已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期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合适时机。方法 :分析 19例在脑梗塞后 2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1984年 6月至 2 0 0 4年 6月 ,共有 19例在术前 2个月内有心源性脑梗塞史的患者接受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包括 1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左心房黏液瘤和 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近一次脑梗塞距手术的间隔时间为 7~ 5 9d ,平均 33d。体外循环时间为 5 1~ 396min ,平均 10 2min。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于术后 6d死于肾功能衰竭。随诊 4个月至 10年 ,平均 2 8个月 ,2例分别于术后第 10个月及第 12个月死亡。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后 4至 5周接受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安全的 ,对于反复栓塞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可以将手术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1.
1992~1994年,我们试以门诊随诊观察的形式治疗轻、中型急性血吸虫病27例。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7例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9~岁组8例,15~岁组3例,20岁以上16例,年龄最大47岁。 2、对象选择受治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2.1 有疫水接触史,粪便镜检查见血吸  相似文献   

12.
阑尾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983-10/1999-09共收治阑尾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岁~82岁,平均38岁.全组患者首次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6例全组均在术后15 d内并发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其中3 d~7 d10例,8 d~15 d 6例,完全性肠梗阻10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44例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stent placement,SP)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44例患者(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岁)因颅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70%者行sP治疗。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每3个月随诊。结果术后立即行脑血管造影,43例患者狭窄血管开通≥60%。1例患者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未成功,球囊扩张后狭窄血管开通〉50%。术后随诊3~42个月(平均随诊22个月),39例患者对临床疗效满意。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术后10天再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另1例术后1年发生脑梗死,为非支架脑血管狭窄所致。1例脑出血合并金葡菌感染病故,另2例病故与本手术无关。结论SP为脑血管严重狭窄者提供了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风险,术后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4.
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 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5~ 6 2岁 ,平均 (40 6± 5 7)岁。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 1年以上 ,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 0 % ,术中及随访期间无 1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经适当的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患者 ,PBMV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982~1986年,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双股前内侧隧道带蒂皮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患者8例,随访1~5年,效果满意。一、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年龄15~29岁,其中无阴道者2例,阴道及子宫皆无者6例。已婚2例,未婚6例。已婚者术后出院即开始性生活,未婚者有4例于术后出院1~2年分别结婚,性生活较满意。本组患者随诊时所见阴道清洁,柔软,有弹性,可扩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瓣膜替换术患者5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年龄17~61(43.8±6.7)岁。二尖瓣替换术(MVR)4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DVR)15例,三尖瓣替换术(TVR)1例。共用机械心脏瓣膜78枚,其中北京GK-Ⅱ47枚,意大利SorinBicarbon20枚,美国Medtronic-Hall11枚。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8例、Ⅳ级29例。结果无早期和远期死亡病例,随访183个病人年,心功能恢复到Ⅰ级和Ⅱ级者占98.4%。在PTR1.2~1.7,INR1.2~2.5范围内,无血栓栓塞和瓣膜相关并发症。抗凝有关的出血3例(1.6%/病人年),均发生在瓣膜替换术后1年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机械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一般PTR1.2~1.7,INR1.2~2.5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或镶嵌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诊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4.5岁。患儿分别经导管介入及镶嵌治疗,其中镶嵌治疗3例,经导管介入治疗24例。结果介入封堵组除1例因缺损小,未行治疗外,其他23例均介入治疗成功。室间隔缺损直径为(4.94±1.08)mm,选择6~10 mm肌部缺损封堵器,输送长鞘为6~9 F。镶嵌治疗组3例均成功治疗。随诊时间平均25个月。介入封堵组术后随诊有5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中度三尖瓣反流。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应尽量减少三尖瓣的并发症。年龄小于1岁及体质量小于5 kg的婴儿,可考虑采用镶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异种生物瓣(Hancock)作二尖瓣换置,术后仍不能避免血栓栓塞并发症。本文试图探讨其发生规律,以便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方法:1974年8月至1977年4月美国太平洋医学中心以异种生物瓣(Hancock)作二尖瓣替换术140例(男51,女89;年龄4~84岁,平均53.6岁)。手术死亡6例。存活的134例中16例曾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中8例于术后死亡。长期存活的126例再按抗凝与否及其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44例,未用抗凝治疗,其中心房颤动者28例。第二组:60例,其中心房颤动者41例,于术后第二日开始服用苄丙酮香豆素,使凝血酶元值下降至15~25%。第三组:29例,其中心  相似文献   

20.
单叶和双叶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单叶和双叶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探讨在相同的抗凝强度下 ,两者存在的差异。方法 按标准选取 2 14例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接受双叶瓣者 118例 (CarboMedics 82例 ,St Jude 36例 )作为A组 ,单叶瓣者 96例 (兰州瓣 4 1例 ,上海瓣 5 5例 )作为B组。均应用口服华法林 (芬兰产 )抗凝 ,用量 0 75~ 4 0 0mg[(1 94± 1 16 )mg],控制INR 1 5~2 3。随诊 3~ 84个月 [平均 (39 86± 16 2 8)个月 ],比较出血和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2 14名患者 11例发生出血 ,其中A组 6例 ,B组 5例。栓塞 9例 ,A组 1例 ,B组 8例。结论 INR控制在 1 5~ 2 3可有效地预防双叶瓣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 ,对单叶瓣可有效地预防出血 ,但栓塞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