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促愈熏洗方不同熏洗时间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成4组,2个治疗组(促愈熏洗方不同时间熏洗)和2个对照组(痔疾洗液不同时间熏洗),每组各30例;即分别为应用治疗药物的促愈熏洗方熏洗10min组(治疗10min组)和促愈熏洗方熏洗15min组(治疗15min组),以及应用对照药物的痔疾洗液熏洗10min组(对照10min组)和痔疾洗液熏洗15min组(对照15min组)。治疗过程中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第2天(熏洗治疗前)、第7天、第14天的疼痛、水肿、出血、便秘、排尿障碍情况,并给予评分;观察统计4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其不同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前(术后第2天)疼痛、水肿、出血、便秘、排尿障碍等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术后第14天)在缓解术后疼痛、水肿、出血方面,治疗10min组[(1.72±1.23)分、(0.72±1.25)分、(0.91±1.37)分]优于治疗15min组[(1.79±1.21)分、(0.89±1.28)分、(1.03±1.24)分]、对照10min组[(1.86±1.25)分、(1.14±1.47)分、(1.49±1.56)分]以及对照15min组[(2.03±1.48)分、(1.05±1.29)分、(1.39±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0min组、对照10min组和治疗15min组3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4、P=0.2560);但3组分别与对照15min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4、P=0.0365、P=0.0089)。治疗10min组效果最好,显效例数最多为27例,其次是治疗15min组21例,对照10min组显效18例,对照15min组显效例数最低,只有6例。结论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促愈熏洗方熏洗10min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缓解术后水肿、出血等症状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创熏洗方不同熏洗浓度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11月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住院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根据不同浓度各再分为3个亚组,共7组,每组30例。其中A组:6%复创熏洗方;B组:6%痔疾洗液;C组:4%复创熏洗方;D组:4%痔疾洗液;E组:3%复创熏洗方;F组:3%痔疾洗液;G组:清水2000mL。各组先予45℃恒温熏蒸5rain,再予40℃恒温坐浴5min,疗程10d。观察治疗后各组创面疼痛、水肿、渗出、排尿障碍等并发症疗效。结果C组的综合疗效最好(P〈0.05),且其在缓解术后并发症(疼痛、水肿、渗出)方面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复创熏洗方中等浓度(4%)对痔术后并发痒的缓解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榆洗剂熏洗坐浴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痔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熏洗坐浴。观察组采用地榆洗荆先熏后洗,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7.3%,对照组为82.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榆洗剂具有消肿止痛、收湿生肌,促进创面愈合之功效,用于痔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痔科洗散对肛漏术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肛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名和对照组30例,手术采取一次性漏管切开引流术,术后分别予以痔科熏洗散和PP粉熏洗患处,观察患者术后肛门疼痛、瘙痒、水肿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瘙痒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科熏洗散有减轻术后疼痛、瘙痒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肛门洗剂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用肛门洗剂熏洗坐浴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痔术后患者 12 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 (6 0例 )与对照组 (6 0例 ) ,对两组患者进行熏洗坐浴 ,观察组采用肛门洗剂 ,对照组应用 1∶5 0 0 0高锰酸钾溶液。结果 :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 χ2 检验 ,P <0 .0 5。结论 :肛门洗剂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 ,用于痔术后患者 ,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痔科熏洗方坐浴对嵌顿痔术前相关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嵌顿痔术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痔科熏洗方坐浴,对照组运用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痔核水肿消退、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前痔核水肿消退及疼痛缓解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科熏洗方坐浴对嵌顿痔术前有较好的疗效,能减轻患者水肿、缓解疼痛,有利于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低位肛瘘手术治疗,术后清洁创面。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术后采用复方黄柏液熏洗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第2、4、6、10天的疼痛情况、创面水肿情况、分泌物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创面纵径、创面深度、创面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2、4、6天,治疗组疼痛评分和创面水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4、6、10天,治疗组创面分泌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创面纵径及创面深度小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抑制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渗出物和水肿发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8.
肛肠外洗I号是我科主任集几十年临床经验制成的一种中药熏洗剂,近几年临床应用于痔瘘裂术后病人,效果优于其他外洗药物。现报告如下:1临床观察观察组共200例,男125例,女75例;年龄20~70岁;痔术后100例,肛裂术后40例,肛瘘术后60例。对照组共120例,其性别、年龄、病种及临床表现具有可比性。术后伤口大小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2治疗方法治疗组:肛肠外洗I号1包(200mL)放入坐浴盆内,加水至1000mL,患者坐于盆上,先熏后洗,坐浴时间为10~15min,每日便后1次。对照组:1 :5000的高锰酸钾稀释液1000mL放入坐浴盆内,先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坐浴剂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坐浴剂熏洗治疗,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缩短(P〈0.05),用药1周创面疼痛、渗液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肛瘘术后用自拟坐浴洗剂熏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术后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符合标准的10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温水熏洗,观察组52例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对比2组患者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等情况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证候积分、关节炎影响指数(Arthritisimpactmeasurementscale,AIMS)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能够显著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及肿胀的消退,减轻疼痛,提升关节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