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8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基本资料统计后进行分析,以剖宫产第一指征进行登记分类,计算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统计各社会因素构成比。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40例,原因构成:(1)孕产妇及家属因素28例(70.00%):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不能忍受疼痛或担心阴道试产失败8例(28.57%);对分娩知识缺乏,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无痛苦6例(21.43%);优生优育期望值过高,过分担心胎儿安危5例(17.86%);珍贵儿、年龄大者4例(14.29%);要求择时生产3例(10.71%);同室产妇的相互影响2例(7.14%)。(2)医护人员因素12例(30.00%):缺乏助产经验6例(50.00%);产科医疗纠纷多,医生迫于压力3例(25.00%);其他3例(25.00%)。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提高产科医生的业务水平,正确处理产程等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让分娩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助产士主导分娩疼痛管理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疼痛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行助产士主导分娩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疼痛、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25.36±7.21)分、(23.41±6.23)分,均比对照组(36.59±6.37)分、(30.21±5.13)分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时疼痛评分为(3.56±1.24)分,低于对照组的(7.51±0.3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然分娩率83.33%相较于对照组55.56%高,剖宫产率12.96%相较于对照组33.33%低,且新生儿窒息率3.70%相较于对照组20.37%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42.56±48.21)mL,比对照组(196.80±57.96)mL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助产士主导分娩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孕产妇负面情绪,减轻分娩疼痛并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剖宫产分娩,观察组采取阴道分娩。结果观察组围产期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第1分钟、第5分钟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非作为剖宫产分娩的绝对指征,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适应证的基础上,应首选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联合一对一导乐陪伴对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待产的高龄孕产妇78例,根据不同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助产士门诊联合一对一导乐陪伴,比较两组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的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孕产妇的社会支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门诊联合一对一导乐陪伴可提高高龄孕产妇的社会支持度,改善高龄孕产妇的应对方式,并改善其分娩结局,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分娩的83例产妇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43例)和阴道分娩组(40例)。结果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UVJ-MJ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45.0%,选择性剖宫产组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小于阴道分娩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妇产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产妇进行比较,对照组产妇中52例自然分娩,占65%;28例剖宫产,占35%。观察组中70例自然分娩,占87.5%;10例剖宫产,占12.5%。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分娩时平均出血量为(203±61.9)ml,观察组为(162±64.5)ml,经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妇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医护人员的形象,而且还能将其价值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2017年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曾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孕妇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孕妇78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观察曾行子宫肌瘤手术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其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为38.5%(30/78)和61.5%(48/78),对照组为35.9%(28/78)和64.1%(50/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48例阴道顺产的孕妇,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母儿结局良好。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是孕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决定因素,该类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结合肌瘤手术后妊娠的间隔时间、肌瘤的部位、大小、手术情况及分娩前相关检查决定。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减少盆腔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强化对孕妇产前教育对剖宫产率降低的重要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选择来我院产检的孕妇中,随机选择了16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软件把160例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0例孕妇,对照组70例孕妇。对照组孕妇在孕期进行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在分娩前给予社区产前强化健康教育。探讨通过对孕妇进行社区强化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结果通过对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分析研究得知,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58例(64.44%),剖宫产32例(35.56%),对照组孕妇自然分娩27例(38.57%),剖宫产43例(61.43%)。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较低,两组孕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分娩前,给予孕妇学校提供的强化的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明显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孕妇剖宫产率,最大限度的确保了母婴安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产科收治的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为剖宫产,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产妇产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的情绪进行观察,由护理人员对产妇的产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的时间、泌乳量进行观察,产妇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泌乳量是否充足。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1 d、2 d、3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情绪良好率为75.0%(27/36)、情绪低落率为5.6%(2/36);对照组产妇产后情绪良好率为55.6%(20/36)、情绪低落率为25.0%(9/36)。观察组产妇情绪良好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27.1±12.2)h,泌乳量充足率为55.6%(20/36);对照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31.4±13.2)h,泌乳量充足率为50.0%(18/36)。两组产妇泌乳量充足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方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及创伤,有利于产妇情绪调节,能促进乳汁分泌及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10例,分娩方式的选择均取得产妇本人的同意,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62例,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孕妇48例。对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的住院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有62例,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孕妇有4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感染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有剖宫产手术史的产妇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可以减少产褥感染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并发症,并且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疤痕子宫的孕产妇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0例疤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分娩的6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疤痕子宫的孕产妇再次妊娠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的结果,同时比较疤痕子宫孕产妇与非疤痕子宫孕产妇的阴道分娩方式的结果。结果疤痕子宫的孕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剖宫产的孕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疤痕子宫进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与60例非疤痕子宫进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进行比较,两组在产时出血量、Apgar评分、住院天数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全面评估孕产妇情况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安全性高于剖宫产,可选择阴道分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妇孕期保健的状况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培训将其分为A组(接受者)78例,B组(不接受者)42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A组中专及以下23.08%,大专44.87%,本科及以上32.05%,自然分娩76.92%,剖宫产23.08%;B组中专及以下66.67%,大专26.19%,本科及以上7.14%,自然分娩40.48%,剖宫产59.52%。两组产妇文化程度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孕期保健,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的Agpar评分,利于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晚期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对低危孕产妇产后出血量的预测意义。方法7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或择期剖宫产,在分娩前3天内抽取外周血检测孕妇血常规、凝血功能,分娩后24小时检测孕产妇的血常规。根据孕产妇凝血功能中纤维蛋白原的结果分为4组,根据孕产妇的分娩前后血红蛋白下降计算产妇出血量,比较各组的出血量差异。结果我院孕产妇分娩前纤维蛋白原为2.6~5.1 g/L,平均(3.9±0.4)g/L,中位数3.95 g/L。当产妇分娩前纤维蛋白原在3~4 g/L时,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分娩前纤维蛋白原大于4g/L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妇分娩前纤维蛋白原小于3 g/L时,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与分娩前纤维蛋白原大于4 g/L的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测定纤维蛋白原对孕产妇产后出血量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指征和个人意愿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分娩方式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选择经阴道试产患者38例,阴道分娩成功35例,经阴道分娩失败后转剖宫产3例。阴道分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发热率均明显小于剖宫产组患者,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存在瘢痕子宫若符合阴道试产的条件进行阴道试产仍然是安全的,并非一定要行剖宫产,行阴道试产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助产士专科护士门诊对孕晚期孕妇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的20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于产科门诊常规检查,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检查还参加助产士专科护士门诊干预,使孕妇能正确认识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前焦虑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前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干预组产前门诊满意度和围产期经历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认识自然分娩,缓解其紧张、烦躁及产前焦虑情况,提高自然分娩率、围产期孕产妇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孕产妇在围产期的调试和应对能力,提高围产质量、助产士专科护士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而行LEEP术,术后妊娠并分娩的4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入院体检,孕前未行任何宫颈手术的48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及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33.33%,略高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及宫颈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间隔≤12个月、术后间隔12个月妊娠者早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流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后对孕产妇的妊娠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但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分娩结局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20例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而分为阴道分娩组(76例)和剖宫产组(144例),剖宫产组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进入产程组(65例)和未进入产程组(7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剖宫产组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剖宫产组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入产程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较未进入产程组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感染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妊娠产妇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严密监测下选择经阴道试产,以改善妊娠结局,对于再次剖宫产者应掌握手术时机,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1)分娩方式:观察组经阴道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13例,其中有4例为阴道试产不成功转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6%;对照组经阴道自然分娩21例,剖宫产29例,其中有2例为阴道试产不成功转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58%,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pgar评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产前针对产妇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而且对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首次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仰卧方式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使用自有体位分娩方式,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产妇每个产程的需要的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0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56.00%。实验组会阴侧切例数、产后出血例数、新生儿窒息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由体位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自然分娩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并发症及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临床资料,依照试产方式分为对照组(行剖宫产,n=42)和观察组(阴道分娩,n=38)。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分娩结局;观察组分娩失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t_1=-12.932,t_2=-6.606,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3/38)、26.19%(11/42)(χ~2=4.625,P0.05)。结论对比剖宫产分娩方式,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失血量少,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但也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