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5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情况。方法将5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从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病程、并发症、高血压级别、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0例,钙离子拮抗剂(CCB)25例,β受体阻滞剂10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37例,利尿剂5例;单一用药11例,联合用药46例。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尤先考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压控制不满意,渐加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将血压控制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病人中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冠心病致死的最危险因素。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显著的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 <13 0 /80mmHg(1mmHg =0 .13 3 3kPa)。为了达到这一血压水平 ,糖尿病病人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应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 ,并且注意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选取已确诊高血压并糖尿病38例,降压治疗情况。结果: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va)26例,钙离子拮抗剂(CCB)23例,B受体阻滞剂12例,利尿剂4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5例,单一用药11例,联合用药7例。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应优先考虑ACEI或CCB类,如用ACEI类出现不良反应,使用ARB类,血压控制不满意,渐加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将血压降至130/85~140/90mmHg,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是老年患者的常用药,较多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之中,且均以小剂量用药为主。结论临床必须根据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对患者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合理分析,以便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盐敏感性高血压是基因机制、离子转运机制、内皮功能障碍机制、肾脏机制、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机制、内分泌机制、胰岛素抵抗机制等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限盐治疗以外,其他针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降压措施包括补充钾离子和钙离子,降压药治疗,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等。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都是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适用药物,改变我国高盐饮食习惯是盐敏感性高血压一级预防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根据不同药物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药物,减少其不良反应是临床选药的主要原则。该文对世界卫生组织中《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的几大抗高血压和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合理选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高血压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华民  颜士龙 《山东医药》2008,48(10):56-57
报告104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主要原因为顺从性不好32例,重视并发症治疗而忽视降压治疗31例,继发性高血压11例,合并症急性发作时药物互相拮抗8例,单纯高血压未注意生活干预22例.其治疗原则是在生活干预基础上调整并联用降压药物,其中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钙离子拮抗剂(CCB)68例,利尿剂 CCB β受体拮抗剂(βRB)13例,CCB βR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0例,利尿剂 ACEI CCB βRB13例.结果经调整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96例,控制不理想8例.提示分析顽固性高血压原因,在生活干预基础上去除诱发因素,调整降压治疗方案,足量联用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该院中老年患者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利用DDDs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抗高血压药物不同类别使用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金额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2年高血压人群呈低龄趋势,钙离子拮抗剂在品种数、用药频度和用药金额方面均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复方用药及单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降压药,近3年中药呈上升趋势。结论该院中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已从短效向长效方向发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或联合用药成为重点,同时要增强用药经济意识、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分析资料的临床评价。方法对该院2013年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的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3 896张进行分析,掌握用药人群的年龄层次,了解不同高血压类型和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同时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处方分析显示,51~60、61~70以及71~80年龄段人群占该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数的比例最大。该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中,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联合用药中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占的比例最大。其余依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利尿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利尿剂、钙离子拮抗药+β受体阻滞剂等。该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3 896张,共有不合理用药处方共71张。其中与感冒药联用26张(36.62%),不合理的联合降压用药方案17张(23.94%),重复用药15张(21.13%),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11张(15.49%),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2张(2.82%)。结论该院2013年度中老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有部分问题,仍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治疗情况及控制率。方法选取2014年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iSTATUS)研究中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调查数据,总共纳入36家医院患者90 790例,记录患者血压、降压药物治疗情况、合并疾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项目。结果在所有心内科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为81.7%(74 148/90 790),65 483例(88.3%)患者接受药物治疗,41 778例(59.1%)血压得到控制(140/90mm Hg)。在降压药物选择上,钙拮抗剂使用率最高,为46.4%(30 384/65 48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27.9%(18 270/65 483)。在所有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2 700例(49.9%)采用单药治疗,25 966例(39.7%)采用两种药联合治疗,6817例(10.4%)采用≥3种降压药治疗。在单药治疗患者中,钙拮抗剂使用率仍然最高,达47.3%,不同药物治疗的控制率差别不大,只有利尿剂控制率较低(58.5%)。在使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联合方案使用最广泛(41.8%),并且达标率较高(69.4%)。其中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片复方制剂的血压控制率最高达76.6%。结论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高,但治疗控制率较好,与广泛使用联合降压治疗或单片复方制剂有关。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最常使用的降压药物,同时也是最常用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s)、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CCB)、噻嗪类利尿剂及 β 受体阻滞剂均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尽管ACEI或ARBs类药物有独立于降压以外的优势 ,但也要建立在血压良好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 ,即 <130 / 80mmHg。常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 ,才能使血压达标 ,而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ACEI或ARBs加小剂量的利尿剂和 (或 )长效的CCB。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80例,对患者使用降压药的情况、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有245例患者的收缩压均140mmHg,控制理想,占总患者人数的51%。CCB(钙离子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AAB(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物等是主要使用的降压药物。其出现的主要副作用为干咳、体位性低血压、踝部水肿、心动过缓以及低血钾等。结论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当中的使用情况与基本规范相符合,有些患者在服用之后会产生不良反应,要积极控制并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首先调查近8年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并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785例,回顾性分析785例患者的详细病史资料和抗高血压的用药情况。结果未用药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远远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低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心脑血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例75岁以上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方案进行登记并行χ2检验。结果应用最多的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77.35%)、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46.2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0.5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8.30%)、利尿剂(26.42%)和α受体阻滞剂(0.94%),长效CCB明显高于其他种类降压药物,有78.31%的患者需要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平均服降压药物种类(2.19±0.86)种例。结论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用于以长效CCB为基础的小剂量联合降压治疗方案,而利尿剂不是其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用药治疗心衰的安全性及疗效已在CHARM及VALIANT研究等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数项研究证明了ACEI和ARB联合用药对糖尿病患者可显著降低蛋白尿以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ACEI和ARB均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本文拟就ACEI和ARB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上并不少见,降压药物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纠正干扰降压药物效果的因素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之后,大多数患者需要个体化地修正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正确使用利尿剂、调整降压药物组合、在五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其他降压药物、逐一上调药物的剂量。最佳化地使用降压药物能使大多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降压目标值是<130/80 mmHg;若24 h尿白蛋白≥1g,血压应<125/75 mmHg;老年人降压目标值≤140/90 mmHg;舒张压≥65 mmHg.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其血压处于什么水平,都要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降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荆(ARB),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CCB);单药不能达标应尽早联合用药,联合治疗方案首选ACEL/ARB+CCB,其次为ACEI/ARB+利尿荆.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减少尿微量白蛋白,被认为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早期肾病的首选药物.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疗效确切,但对糖尿病肾病病人是否有益尚无共识[1],笔者用西尼地平和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伴高血压病病人,以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是高血压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种类,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显示了这两类药物在降压和心肾血管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各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用于降压和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初始治疗药物,无论是单药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