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泽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20-112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确诊的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8例中1例平扫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厚壁空洞性肿块;6例平扫密度不均匀,类圆形,边缘有分叶,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中4例源于胃,2例源于十二指肠,1例源于空肠,1例源于肠系膜。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扫描资料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8例,肠系膜7例,空肠2例.良性6例,恶性12例,其恶性征象:①肿瘤呈分叶;②瘤体内有大片坏死;③瘤体内或瘤旁常伴丛状或扭曲的新生小血管和增粗的供血动脉;③邻近组织侵犯和(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61.1%(11/18).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4例,增生活跃2例,恶性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断和肿瘤的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分析术前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8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结果 11例中胃间质瘤9例,肠道阃质瘤2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2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交界性4例:恶性5例,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显示GIST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其定位、定性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s)的螺旋CT征象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回顾性分析其在CT扫描中的特征。术前均行平扫、增强双期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4例,小肠5例,十二指肠3例,直肠2例,食管、肠系膜、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良性5例,直径在3~5 cm,增强强化均匀;交界性5例,直径在4~7 cm,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17例,肿块直径均〉5 cm,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域。螺旋CT对该组病灶的定位准确度为93%,定性为78%。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良恶性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GIST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GIST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GISTs的CT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25例肿瘤位于胃部16例,小肠4例,直肠2例,十二指肠2例,食管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8例,恶性14例,交界性3例。良性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恶性肿块内有囊变、坏死及钙化低密度区,增强不均匀强化。病理切片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CD117均呈阳性。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在GISTs的定位、定性判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征象与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26例GISP均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③结果26例GIST中,良性12例,恶性14例。肿瘤位于胃部10例,空回肠10例,直肠2例,小网膜4例;CT平扫病灶14例呈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10例呈类圆形,2例呈葫芦状,增强扫描后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8例密度不均,8例密度较均匀。④结论GIST的CT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宾精文  许传波  布桂林  杨鸿 《四川医学》2010,31(9):1359-13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5例中发生在胃1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14例,结肠6例,肠系膜2例,网膜及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良性11例(胃5例、空回肠3例、结肠2例、十二指肠1例),交界性8例(胃4例、空回肠4例),恶性26例(发生在胃10例、空回肠7例、结肠4例),良性者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者直径多〉5cm,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本组23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及囊变,实性部分位于肿块周围,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实质期仍保持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MSCT检查可明确GISTs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GISTs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8例,小肠10例,大肠3例,肠系膜4例。恶性GIST20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cm 17例,12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5例。良性15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1.4%(32/35),定性准确为85.7%(30/35)。结论 GIS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本组中食管间质瘤1例,胃间质瘤15例,小肠间质瘤7例,直肠间质瘤1例,结肠系膜间质瘤1例,腹膜后间质瘤1例,肿块太大难以确定来源部位4例(主要位于腹腔及盆腔)。低度危险5例,中度危险6例,高度危险19例。低度危险的GIST为类圆形的肿块,密度较均匀;高度恶性肿瘤直径均〉5cm,强化欠均匀,坏死囊变多,形态不规则;中度危险的GIST大小形态无特征性。结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肿块,准确定位,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对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 49例GIST中,发生于胃28,小肠16例,大肠4例,网膜1例。良性21例,恶性28例。肿瘤生长方式有外生性生长和内外混合性生长,类圆形或椭圆形40例,不规则分叶状9例。良性肿瘤以小于5cm为主(20/21),恶性肿瘤多超过或等于5cm(28/28)。良性肿瘤以均匀强化为主(17/21),恶性肿瘤以不均匀强化为主(22/28)。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诊断及病情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孟善进 《吉林医学》2013,34(10):1832-1833
目的:分析小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MSCT)表现,评价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肿瘤中发生于空肠6例,回肠4例,十二指肠1例,均未表现明显肠梗阻征像,直径5 cm以下者3例,直径>5 cm者8例,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欠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持续强化,大部分可见血管样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MSCT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对准确定位、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厚明  王小英  向华 《中外医疗》2011,30(7):171-17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 16例肿瘤中发生于胃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14例为外生性生长,2例向腔内外生性生长。恶性11例,良性5例。恶性者密度不均,肿块较大则可伴有液化坏死,增强实质部分可有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良性者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至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25例,十二指肠6例,空回肠13例,结肠1例,肠系膜2例,回盲部1例。良性11例,恶性23例,交界性14例。CT诊断的敏感度为100%,定位准确率为87.5%(42/48),定性准确率为83.3%(40/48)。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良恶性判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7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9例,小肠7例,结肠1例。CT表现为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CT对GIST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5.
蔡亲磊  陈洋  李建军 《海南医学》2010,21(12):11-12,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扫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方法病灶发生在胃16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6例,回肠2例和直肠2例。其中18例为恶性,7例为交界性,3例为良性。CT扫描表现特征为:肿块向腔外或腔内生长,且较密实,较大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块均匀等密度者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尤以门脉期强化明显;肿块内坏死囊变者其实体部分强化,亦以门脉期强化明显。方法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波  豆桂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38-739,F0003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胃部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直肠1例,肠系膜1例。11例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1例。11例中10例肿块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30cm。肿瘤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1例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时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7 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7 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9 例,小肠7 例,结肠1 例.CT表现为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 CT对GIST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42例的病变部位胃部20例、小肠21例、肠系膜1例.良性病变18例,CT检出16例,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直径2~6 cm,平均3.8 cm,增强扫描较均匀强化;CT未检出的2例直径均<1 cm.恶性病变21例,CT均检出,平扫多表现为较大的不规则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坏死,直径4~30 cm,平均10.1 cm,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潜在恶性3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直径4~8 cm,平均5.6 cm,增强扫描较均匀强化.结果 说明CT能较准确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部位、大小,对诊断有明确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旺  周元芳 《四川医学》2010,31(8):1186-118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胃15例、小肠8例、结直肠5例、食管2例、腹膜后3例和肠系膜2例。35例GIST中良性15例,肿瘤直径≤5.0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20例,肿块直径〉6 cm,肿瘤边缘有分叶,肿块内有坏死,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率为100%(35/35)。CT判断良恶性准确度为88.6%(31/35)。结论 CT对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问质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食管间质瘤2例,胃间质瘤2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7例,空肠间质瘤4例,回肠间质瘤2例,结肠间质瘤1例.39例中高度恶性25例,低度恶性1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者3例.39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最大径线范围约3~45cm,<5cm者12例,≥5cm者27例,27例直径大于5cm肿瘤中23例为恶性间质瘤;肿块密度不均匀,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实性成分轻到中度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6例,17例高度恶性肿物表现为边缘强化,实性成份增强扫描后出现延迟强化.其中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间质瘤经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伴有肿瘤坏死囊变.结论 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