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患者血清P-选择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癌患血清P-selection(P-sel)在肝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患和对照组血清P-选择素的含量,同时测定AFP含量。结果:肝癌患P-sel含量显高于正常人,且与AF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术后2周浓度降低;P-sel含量以Ⅰ、Ⅲ和Ⅳ期肝癌患显高于Ⅰ期患;且大肝癌患显高于小肝癌患,有癌栓组、有肝内转移组明显高于无癌栓组和无转移组。结论:P-选择素测定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检测术后复发方面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AFP和sP-sel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人血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在肿瘤直径≥5cm组、有肝外脏器转移组和临床分期Ⅲ和Ⅳ期组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cm组、无肝外脏器转移组和临床分期Ⅰ和Ⅱ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与P-选择素(P-selectin)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肝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ABC—ELISA法对78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血清中sICAM-1和P-selectin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测定甲胎蛋白(AFP)浓度,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中sICAM-1和P-selectin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临床TNM分期增加而升高,治疗有效组外周血中sICAM-1和P—selectin显著下降,而无效组则升高,治疗后二者的浓度转移和复发组均高于未复发组和转移组(P分别〈0.05及〈0.01)。sICAM-1和P-selectin与AFP的表达相关性表明,HCC患者血清sICAM-1、P—selectin的水平与AFP含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874,P〈0.05;r=0.892,P〈0.01)。对siCAM-1、P—selectin和AFP的ROC曲线分析提示,siCAM-1的诊断效能最高,AFP次之,P—selectin较差。结论sICAM-1和P—selectin与HCC生长关系密切,与HCC的侵袭、转移有关,血清sICAM-1和P—selectin有可能成为HCC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疗效观察方面有价值的指标,可作为反映肝痛复发、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癌抗原CA50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PHC)检出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AFP,GGT,ALP和CA50定量检测,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GGT,ALP和CA50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GT,ALP和CA50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7.9%,63.6%,55.8%和66.2%,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1) ;AFP与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8%,显著高于TM单项检测阳性率(P<0.01).结论 AFP联合GGT,ALP和CA50检测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sICAM-1联合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方法:肝病住院患者174例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转移癌18例,肝硬化42例,各型肝炎30例,良性肝肿瘤38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6例,分别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结果:甲胎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联合检测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灵敏度达84%,正确率达87%,高于其中任一单项检测,可明显降低漏诊率。结论: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确诊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肝癌(HCC)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同期检测了53例HCC患者血清sICAM-1及AFP的含量,并与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均值为(1382.5±752.3)ng/mL,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而肝脏良性肿瘤、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及转移状态有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sICAM-1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sICAM-1对于H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判断HCC患者肿瘤侵袭转移状态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A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42例HC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CC组织ICA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CC组织中ICA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CC中ICA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C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无转移组(P〈0.0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组织中高度表达ICA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A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AM-1有可能作为HC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王根芬 《临床医学》2007,27(11):56-57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糖类抗原19-9(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FU采用速率法检测,AFP、CA19-9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FP、AFU和CA19-9水平.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和CA19-9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阳性率(94.9%)高于单侧AFP阳性率(74.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AFU和CA19-9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选用敏感化疗药物行肝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30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AFP、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36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TACE治疗前后HCC患者血清AFP、ICAM-1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健康人(P均<0.01).TACE治疗后血清AFP、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可根据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血清AFP、ICAM-1水平对评价HCC患者行TACE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量IGF-Ⅰ、AF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IGF-Ⅰ、VEGF和AFP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患者组介入治疗后4周皆已接近正常.介入治疗12周再测,未复发者仍然接近正常水平,复发者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和AFP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EIH(LncRNA-HEIH)、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肝癌组以及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LncRNA-HEIH、GP73、AFP水平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患者LncRNA-HEIH、GP73、AFP水平明显升高,肝癌组LncRNA-HEIH、GP73、AF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LncRNA-HEIH、GP73、AFP水平在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有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LncRNA-HEIH、GP73、AFP与TNM分期、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有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LncRNA-HEI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吸烟对原发性肝癌(PHC)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6例PHC手术后复发患者分为吸烟组(n=20)和对照组(n=26),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用放射免疫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AFP、VEGF水平.[结果]复发患者血清AFP与VEGF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1);吸烟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P<0.01);吸烟组血清AFP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结论]吸烟可能通过提高肝癌手术患者血清VEGF水平,促进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血清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测标志物,但仍有30%-4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影响了临床的早期诊断。近年来发现的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对多种肿瘤的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为了更好地协助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本文对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TSGF、AFP进行测定,并与42例非癌性肝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比较,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显示,AFP与TSGF联合检测能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住院患者221例中原发性肝癌44例,其他肝恶性肿瘤14例,肝良性疾病74例,非肝脏疾病49例及健康献血者4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73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用荧光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结果甲胎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联合检测可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6%和93%,高于其中任一单项检测,可明显提高HCC患者的阳性率。结论 3项联合检测对诊断HCC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泸州市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80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联合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而阴性率显著低于单项检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能够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从而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甲胎蛋白浓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266例门诊及病区就诊患者sICAM-1的血清含量(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71例,慢性肝炎68例,肝硬化67例,健康人群60例),同时测定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并与sICAM-1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1694.41±664.58)ng/ml,明显高于慢性肝炎(CH)组〔(526.21±233.94)ng/ml〕、肝硬化(LC)组〔(685.50±298.16)ng/ml〕及正常对照组〔(324.19±105.71)ng/ml〕。其中58例AFP阳性和13例AFP阴性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分别为(2219.81±621.72)ng/ml和(1498.12±273.99)ng/ml。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存在与sICAM-1相关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异常,血清sICAM-1检测可以反映肿瘤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能力,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发展程度及疗效评价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检测肿瘤标志物、LDH、ADA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检测腹水肿瘤标志物、LDH、ADA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AFP、CEA、CA199、CA125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检测,LDH采用酶法,ADA采用酶法。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AFP、CEA、CA199、CA125明显高于良性腹水(P<0.01,P<0.05),腹腔转移癌患者腹水CEA、CA199、CA125明显高于良性腹水(P<0.01,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EA、CA199明显高于良性腹水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0.01,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和血清AFP明显高于腹腔转移癌(P<0.01),恶性腹水LDH、ADA无变化但是结核性腹水ADA升高。联合检测腹水AFP、CEA、CA199可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检测腹水AFP、CEA、CA199、CA125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的升高被认为是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指标,但是在某些继发性肝病和肝细胞再生的非恶性肝病患者中也可见升高。作者根据AFP与刀豆球蛋白A结合特性的差别,用亲和层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总AFP含量和与刀豆球蛋白A无反应的AFP含量,计算出后者占总AFP的百分率,这个百分率是区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病的良好指标。作者研究了21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继发性肝病患者,如果单独根据血清AFP含量则无法区别出来(继发性肝病患者中有1例血清AFP含量很高),但根据无反应AFP百分率则可很好地区分两组病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无反应AFP含量低于20%(1.6~18.8%),而继发性肝病患者的无反应AFP含量高于26%(26.6~91.7%)。因此,作者建议该试验可作为两类肝病患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CC患者60例(HCC组)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入选对象血清中VEGF的含量,比较两组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368.8±172.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158.8士60.2)pg/mL(P〈0.01);HCC组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有转移与复发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与复发的患者,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TNMI、Ⅱ期患者,有门脉癌栓与肝内外转移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静脉癌栓及无肝内转移患者,合并肝硬化的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硬化患者,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HCC诊断、判断恶性程度及是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联合铁蛋白(SF)、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患者(124例)、肝硬化组患者(96例)的AFP、SF、AFU、ALP血清含量,比较两组血清标记物水平差异,并分析单项检测AFP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AFP、SF、AFU、ALP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SF、AFU、ALP单项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2%、68.5%、64.7%、29.2%,4项指标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阳性率达94.6%,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AFP、SF、AFU、AL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