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胃部手术后约5%~40%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胃瘫,我院近5年来腹部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包括胃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特点是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症候群,属功能性疾患。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共收治42例胃术后胃瘫及2例其他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就胃瘫综合征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何旭 《中国临床护理》2010,2(2):121-122
<正>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胃瘫综合征国外发生率为5%~24%,国内为4.7%,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发生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下称胃瘫)  相似文献   

6.
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几率较大[1],这主要是由于患者胃动力减弱引起胃排空障碍,造成以胃动力的紊乱,由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2]。近年来,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比率一直持续走高,所以了解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因素有重要意义。现对41例胃肠手术后1周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资料作一分析,旨在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03~2007-03期间腹部手术后致胃瘫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方式治愈,胃瘫持续时间14~28d,平均19.8d。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李芬 《全科护理》2012,(34):3222-3223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并发症EH,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尤其容易发生,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6%~0.7%,国外报道为5%~10%。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胃去神经支配有关,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一种综合因素造成,包括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9.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后患者自觉腹部胀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反酸、胃脘部烧灼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举验案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胃轻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功能性排空障碍。PG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侯红军 《临床医学》2007,27(4):34-3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诊治的37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结果除早期1例误诊行手术外,35例均经非手术治愈,在6周内恢复。结论发生PGS后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胃镜检查对术后引起的胃瘫综合征有排除吻合口梗阻、促使胃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部手术后约有5%-40%的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序的胃瘫。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共发生23例胃瘫,均经保守治疗恢复了胃肠功能,无一例需行再次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瘫综合征(PGS)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其发生率在0.4%~5%,  相似文献   

14.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混乱导致胃排空延迟,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腹部非胃手术较少见。目前认为腹部非胃手术后PGS的发生与多因素及多系统参与胃肠动力的调节和反馈有关,主要因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大小、严重营养不良、血糖异常、饮食改变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48例病人设为试验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腹部手术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11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瘫综合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精神因素、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6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及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治愈时间1~2周8例,2~3周4例,4~5周2例,5~6周2例。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动力减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4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胃动力功能障碍病例,运用中西医结合原理的诊治过程。结果: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治疗也需从多方位着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腹部术后胃瘫34例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腹部手术后胃瘫,及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瘫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PGS发生后通常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继发多种术后并发症,临床处理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9.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临床上常可遇到,但发生于腹腔非胃手术后的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mongastrectomy,GSNG)较少。我院1972—2006年共诊治胃瘫综合征72例,其中50例为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22例为GSNG,前者与后者之比为2.3:1.0。本文对GSNG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