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根据临床病史、突出类型、节段以及是否有合并症,56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的高低进行疗效比较,依次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蔚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11-412
目的评价3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根据手术适应证对725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椎间盘镜下手术(179例)、小切口椎板间开窗(384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162例)等术式治疗。结果7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椎间盘镜组优良率(88.27%)及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90.89%)高于半椎板切除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椎间盘镜下手术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分析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5例,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致压物1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致压物11例。术后随访1-8年,手术优良率达83.4%。结论:胸椎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椎间盘及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性研究3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5例,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致压物1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致压物11例,术后随访1~8年,手术优良率达83.4%,结论:胸椎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椎间盘及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28例经6~54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据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9%。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15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手术治疗方法。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3例,侧前方或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8例,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4例,随访1-10年,手术优良率达80%。结论:理学、CT或MRI检查对确诊与定位有重要价值。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可选择其入路。侧前方或侧后方入路及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较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7.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办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切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最少(12.2%)。采用后路全椎板截骨、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椎板再植椎管成形术,共切除突出椎侧盘41个,9例加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同定结果:5例出现片发症,其中运动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3例。所有患者术后即有感觉恢复,运动功能6个月以内恢复较快,24个月后无明显恢复。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优11例.良9例,改善2例,差2例,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1.67%。术后CT及MRI显示椎板融合成形良好,手术减压满意。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下胸段为多.如出现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椎板开窗手术37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镜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7%和91.9%,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  相似文献   

9.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至2005年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131例,其中单侧椎板扩大开窗36例,双侧椎板开窗48例,全椎板切除28例,全椎板切除加植骨内固定19例。结果获取完整随访资料的131例,经11个月-4年的随访。根据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单侧椎板扩大开窗组为7 7.8%,双椎板开窗组为9 1.6%,全椎板切除组为7 5.4%,全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组为84.4%。结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各异,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年龄、有无合并症等综合考虑,双侧椎板开窗术,既可达到充分减压,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后柱的损伤,是治疗单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例行单侧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6例行双侧开窗减压,6例行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8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28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16例行椎间自体髂骨植骨,12例行cage椎间植骨术。单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双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应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硬脊膜撕裂,1例出现单侧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11.85±2.41)分提高到术后(25.34±3.23)分,优良率为83.78%。其中单侧开窗组评分由术前(11.60±2.30)分术后改善到(24.85±3.30)分,优良率83.06%;双侧开窗组由术前(11.50±2.40)分术后改善到(25.50±3.20)分,优良率81.12%;半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71±2.34)分术后改善到(25.83±3.41)分,优良率86.36%;全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92±2.53)分术后改善到(24.49±3.19)分,优良率80.00%。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6个月,随访期内26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  相似文献   

12.
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胸椎间盘突出、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及硬脊膜内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与外科处理特点。方法 自 1985~1998年以来 ,共收治 15例胸椎间盘突出 ,12例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5例腰椎硬脊膜内椎间盘突出共计 32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征象 ,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 胸椎椎间盘突出 ,具有明显的椎体束征与肋间神经受压症状 ;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以坐骨神经放射痛为主 ,腰痛轻微、抬腿试验可以阴性 ,可有上位或下位神经根受压定位体征 ;硬膜内椎间盘突出 ,表现强迫体位 ,呈现大小便异常。结论 分析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特点 ,为其诊断、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手术组)68例确诊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B组(非手术组)50例采用臣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手术组治愈率为94.1%,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0.0%,再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经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术后随访3年以上,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优121例,良80例,可16例,差1例,优良率92.2%(201/218).结论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确切,娴熟的操作技巧和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1988年7月至2003年5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腰椎间盘摘除术的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273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电话、信函以及门诊复查收集疗效评估资料.根据随访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中期随访组,随访时间3年以上(包含3年)5年以下,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7岁(14~63岁);长期随访组,随访时间5年以上(包含5年)10年以下,男92例,女49例,平均年龄46.1岁(18~76岁);超长期随访组,随访时间10年以上(包含10年),男4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5岁(20~63岁).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进行分析,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组的疗效及其特点.结果 (1)依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273例患者的总优良率为89.0%,中期随访组、长期随访组和超长期随访组优良率分别为92.6%、91.5%和79.7%,其中中期随访组与长期随访组、超长期随访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前JOA评分平均为9.32分,术后为24.15分.各组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中期随访组、长期随访组和超长期随访组JOA评分分别为(24.75±5.08)、(22.43±6.55)、(21.64±7.18)分,中期随访组与长期随访组、超长期随访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中期疗效较好,随时间延长,优良率下降,术后3~5年的手术疗效明显好于10年以上者.开窗髓核减压术的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16.
余庆阳  何斌 《中国骨伤》2005,18(10):593-596
目的分析比较3种不同联合疗法治疗突出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本组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19~69岁,平均(38.18±10.24)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相应治疗切吸+盘内法组(A组)15例,切吸+盘外法组(B组)26例,切吸+盘内外法组(C组)18例。结果59例术后进行了4个月以上的随访,近期总优良率72.88%,总有效率96.61%;远期总优良率72.88%,总有效率86.44%。但各组间近、远期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上3种不同联合疗法均是临床治疗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比较三种没术式在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各自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对本院1992年8月-1998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34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同时摄X线片观察手术对局部稳定性的影响,平均随访29个月。结果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19例,手术时间平均62分钟,平均出血量58ml,手术总优良率93%。经椎板、峡部关节突切除途径5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2000年8月-2004年5月用SOFAMOR DANEK公司METRX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10例:硬脊膜撕裂6例,神经根断裂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椎间隙感染1例,腰背骶脊肌抽搐1例。治疗后1例神经断裂随访2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1例马尾神经损伤随访9个月有所好转,但大小便仍不能控制。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操作必须规范、熟悉解剖,避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17例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判断责任节段,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根据Otani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6例,可3例。结论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是关键,需要对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与有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突出、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患者120例,按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分为2组,每组按CT病理分型分3组,年龄20-59岁,平均38.5岁,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椎间盘分布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对各组评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矢状径指数(SI)、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CT值由X线断层扫描测定,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④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在SI、CT值、CT评分、硬膜囊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隐窝上口宽度、盘黄韧带前间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类型不一定与临床症状存在必然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压迫程度无正比关系;②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必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