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忠 《解剖与临床》1997,2(4):189-189
跟痛症是以各种足跟部疾病所引起的跟部疼痛而命名。包括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脂肪垫炎、跟骨骨骺炎等。本组病例不包括跟骨骨折、跟骨病等。笔自1989年以来治疗跟痛症21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跟痛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明确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跟痛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顽固性跟痛症32例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抗炎治疗、对照组27例,仅抗炎治疗。结果 均经半年以上随访,绝大部分疼痛完全消失,恢复至病前的活动水平,对照组患者疗效不理想且停药后复发。结论 跟痛症,特别是顽固性跟痛症,应考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早期,及早给予抗骨质疏松结合抗炎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6足,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45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9足,Ⅳ型9足;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随访23例29足,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出现久走后足跟痛2例,距下关节痛1例,踝关节僵硬1例,未发生骨折迟缓愈合、畸形愈合、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依据Kerr设计的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优17例,良10例,差2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93%。结论异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移位形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明确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跟痛症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顽固性跟痛症32例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抗炎治疗、对照组27例,仅抗炎治疗. 结果均经半年以上随防,绝大部分疼痛完全消失,恢复至病前的活动水平,对照组患者疗效不理想且停药后复发. 结论跟痛症,特别是顽固性跟痛症,应考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早期,及早给予抗骨质疏松结合抗炎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跟骨骨刺切除、跖筋膜松解、射频消融及跟骨减压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7例(47足)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放手术治疗21例21足(开放组),接受关节镜下骨刺切除、跖筋膜松解、射频消融及跟骨减压术治疗26例26足(关节镜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及1、2、3、6个月疼痛和功能分别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半年根据患者在主观满意度评价疗效。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2个月。开放组出现并发症8例(38.1%),其中皮瓣发黑、伤口延期愈合4例,足内侧或外侧麻木4例;关节镜组出现并发症3例(11.5%),均为足外侧麻木;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9, P>0.05)。开放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5.0±4.9)d和(9 647.3±1 039.7)元,关节镜组分别为(9.3±2.2)d、(1 1557.6±1 099.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4、6.066,P值均<0.01)。VAS:切开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疼痛明显缓解(P<0.05),关节镜组从术后1周开始疼痛明显缓解(P<0.05)、术后3个月达稳定状态,关节镜组术后1周达到切开组1个月时的疼痛缓解程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切开组术后3个月开始明显提高,关节镜组术后1个月开始明显提高(P<0.05)、3个月达稳定状态,关节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达到切开组3个月功能改善程度。随访半年时,关节镜组VAS、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仍优于开放组。切开组患者满意率为85.7%(18/21),关节镜组为96.2%(2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2, P>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较开放手术而言,住院时间短、疼痛缓解快、功能恢复快,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患足麻木及疗效不佳的缺陷,需进一步研究局部神经解剖及支配,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的解剖学形态特点,为跟痛症的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89例成人干燥的跟骨骨性标本上,仔细观察跟骨骨刺的形态结构,观测跟骨骨刺的长度和宽度。结果①跟骨骨刺生长在趾短屈肌起点,并非趾筋膜止点处;②趾筋膜止点是一个区域,并非一个点或线;③骨刺除位于内侧突外,还位于内外侧突之间、足底长韧带起点处。结论骨刺并非只位于趾筋膜的起止点,趾筋膜起止点处劳损时的压痛点不能等同于骨刺尖部。  相似文献   

7.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6例62侧跟骨碎折采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病人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拍X线平片及CT片,对骨折的情况进行评估,伤后7~10天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在“C“行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46例62侧骨折全部愈合,无跟骨感染的发生.经过随访,其中21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僵直及行走时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与距下关节面碎折严重有关.结论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复位、注射硫酸钙植骨治疗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复位结合注射用硫酸钙植骨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术前测量Bohler角(6.7±2.8)°,Gissane角(85.9±6.3)°,跟骨高度(丘部)(27.3±4.4)mm,跟骨宽度(35.8±4.0)mm,术后1年测量Bohler角(30.0±2.8)°,Gissane角(130.0±6.4)°,跟骨高度(丘部)(40.1±3.2)mm,跟骨宽度(32.3±1.2)mm,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复位、注射用硫酸钙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临床效果好,无需二次取内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2足粉碎性跟骨骨折以跟骨外侧延长L型切口给予开放直视下并结合术中透视橇拨复位一期植骨,用可塑形跟骨钛板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32足,Ⅳ型20足。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4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32足,无疼痛及行走正常,恢复原来工作;良16足,行走基本正常,可有轻微行走疼,恢复原来工作;可3足,有较明显行走疼几轻微跛行,体力劳动影响工作;差1足,行走疼,严重影响工作。优良率92.3%。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一期植骨,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跟内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内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 结果 跟内侧神经41.42%起源于胫神经,28.57%起源于胫神经分叉处,18.57%起源于足底内侧神经,11.42%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距O点(内踝尖最下缘与跟骨结节内侧突连线中点)(30.22±15.34)mm。跟内侧神经穿出屈肌支持带后分布于足跟内侧及跟底的皮肤和跟垫组织。 结论 跟内侧神经在踝管内,浅出屈肌支持带处及跟管内可能被卡压;神经卡压或病变可能与足底腱膜炎发生及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11.
跟痛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中老年患者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争议较多。通过总结临床工作和国内外文献对跟痛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其中SandersⅡ型19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11例),SandersⅢac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螺钉断裂及跟骨内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5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7例,良5例,一般2例,优良率91.6%。X线片检查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跟骨重建钢板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瑞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2):F0002-F0002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伤者以青壮年居多。跟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2%,严重损伤易遗留伤残。2005年至2008年我科采用跟骨重建钢板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30例跟骨关节内骨患者以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随访12~24月,效果满意,主要表现为息足功能良好,活动无明显异常,足跟高度恢复,Margland Foot Score评分:优9例,良17例,可4例,差0例,总优良率86.7%,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医院的条件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 用撬拨复位加重建钢板治疗,按Grosby分型Ⅲ型8例。结果 8例足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按跟骨关节骨折评分标准术后功能,8例中,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 用撬拨复位加重建钢板对严重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人体跟骨冲击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体跟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跟骨损伤的机制,为指导临床手术、固定和康复服务。方法建立跟骨动力学实验模型,采集20例新鲜人体尸跟骨标本,进行冲击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人体跟骨的动态冲击响应,测量了人体跟骨冲击动力学性质,跟骨压缩性应变形成的粉碎性骨折。结论结果表明有必要建立人体跟骨损伤标准,包括跟骨生物力学冲击响应、骨粘弹性性质、决定伤害容限,评估损伤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跟外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外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 结果 跟外侧神经均起自于腓肠神经,9.38%以单干的形式出现,28.13%为双干,43.75%为3干,18.75%为4干。神经分布于足跟外侧及跟底外侧1/3的皮肤和跟垫组织以及骨膜。 结论 跟外侧神经在跟管内和覆盖于小趾展肌表面的足底腱膜外侧部的锐利缘处均有可能被卡压而引发神经源性跟痛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撬拨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术后随访。结果 22例获得随访,均达临床愈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90.9%。结论熟练掌握跟骨解剖结构,不断提高手术技巧,采用撬拨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跟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形态学的依据和标准。方法:观察成人正常跟骨的形态特征和骨小梁分布情况,测量跟贩的长、宽、高和Bohler’s角、Bissane‘s角等。结果:(1)骨形态结构较复杂,骨皮汪,骨松质多,跟骨前部跟骨沟下方骨小梁稀疏,后梁侧骨小梁密集。(2)正常跟骨各指标左右俩则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性别暗除Gissane’s角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有高/长的比值〉1/2。结论:(1)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28侧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入路,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24例28侧平均随诊15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7侧,良7侧,可4侧,优良率达85.7%。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及Bohler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