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吗啡戒断大鼠胃肠功能紊乱模型.观察电针对其胃肠电图及血液、脑组织中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为电针改善阿片类物质致胃肠功能紊乱提供实验依据,探讨电针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中枢损毁组和模型中枢损毁电针组.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吗啡8天,造成其对吗啡的依赖,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停药后第2天给予强度为2mA、频率为2~100Hz混频刺激双侧足三里,持续30min连续3天.中枢损毁采用电凝法损毁下丘脑中枢(VMH).记录胃肠电图,测定血、脑组织中MTL和NO、NOS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吸毒期和戒断期大鼠胃肠电图频率、幅值、离散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节律紊乱,胃肠动力障碍,体重与正常组比明显降低(P<0.01).血清NO含量升高(P<0.05),NOS活力增强(P<0.05),脑组织中NO,NOS水平与正常组比均无显著差异.血浆MTL含量有下降趋势,而脑组织中MTL含量有上升趋势.电针后胃肠电、血浆和脑组织MTL含量有恢复趋势.结论电针可改善吗啡戒断大鼠胃肠功能紊乱,对吗啡戒断大鼠血、脑组织M TL,血清NO,NOS具有良性调整作用.电针的作用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李想  任乘辰  李艳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5):1025-1026+1108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2 月至 2022年 12 月在我院治疗的62 例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治疗.治疗 4 w后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脊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 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77.42%(P<0.05).治疗前,两组的运动、触觉和针刺等各项神经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运动、触觉和针刺等各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括约肌功能恢复、肢体肌力改善和独立下地行走等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辅助治疗 SCI,能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神经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不同参数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作用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参数量化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镇痛作用的影响。用不同波形电针治疗AA大鼠,以痛阈和关节肿胀度为观察指标,采用频谱分析等技术检测所选用的电针参数。治疗后,不同波形电针组痛阈高于模型组(P<0.05,P<0.01);电针组炎症局部肿胀度高于对照组(P<0.01),但较模型组为低(P<0.05,P<0.01);连续波与断续波(续波)的频率、电流、电压、脉冲宽度均相同,声电波的频率、电流、电压、脉冲宽度均为不断变化的。结论为:不同波形电针对AA大鼠均有镇痛作用,可使大鼠的痛阈提高,足跖关节肿胀度改善,尤以声电波治疗效果为佳。电针参数量化存在合理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机理。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三个组,每组8只。采用外科方法运用螺旋测微仪对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家兔的坐骨神经进行挤压造模,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治疗组造模后治疗四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述三组家兔坐骨神经对应脊髓段的神经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NGF-mRNA)水平。结果:电针治疗组NGF-mRNA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强坐骨神经损伤后NGF mRNA的表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胃肠运动功能失调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其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用胃电作为胃运动功能的一种指标,观察电针“穴位”对清醒家兔孤束核(NTS)区诱发的胃电活动变化的影响。实验共用家兔18只。实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运用屈肌反射-HRP逆行追踪结合实验,对电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干中躯体运动及感觉纤维成分的再生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电针组足底施予45±5V屈肌反射阈刺激,可引起短潜伏期的A类及长潜伏期的C类纤维传入反应;对照组足底经65±5V屈肌反射阈刺激后,仅见C类纤维传入所引起的屈肌反射。电针组右侧脊神经节内主要为大、小两种圆形细胞被标记,而对照组右侧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却均为淡染的小圆形细胞。电针组脊髓前角内浓染的标记细胞呈大多角状。电针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前角内标记细胞百分率及神经再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组坐骨神经干中感觉纤维及躯体运动纤维终末向各自支配区的再生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本文结果提示:电针促进坐骨神经中不同纤维成分的再生可能具有定向诱导轴突支芽、加快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关节炎大鼠分为电针组12只,对照组10只。以足背及耳廓微循环、足踝周径和足皮温为指标观察电针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其各项指标异常改变明显,电针组恢复均比对照组出现早而快。提示电针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因而就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14只猫身上进行。实验前于无菌条件下在腹膜后一侧(常为左侧)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埋藏电极。术后三天,动物恢复自由活动后在隔音室内开始实验。刺激一侧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强度为6~45伏,波宽为1.0毫秒),能引起双前肢足垫皮肤电位变化,多为双相快反应型。波幅在同一动物同一次实验中比较恒定。634例次统计的皮肤电位幅度为1302.64±36.729微伏(均值±标准误)。以刺激侧肢体的电位较高。电针体表不同刺激点(拟人体“穴位”)对内脏神经—皮肤电反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电针后立即出现,其形式呈多样性:快反应全抑制型、渐进型、后发型等。刺激点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脑内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本文观察了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延桥脑、下丘脑、海马、中脑、纹状体和皮层等脑内甲脑啡肽(MEK)和亮脑啡肽(LEK)含量的影响。实验前大鼠于室温为28℃的实验室同步训化10天,每日光照和黑暗各12小时(光照期8:00-20:00)。电针于5:00、11:00、17:00和23:00四个时辰进行。电针穴位为  相似文献   

10.
张可  曾园山  秦丽娜  刘洲  丁英  阮经文 《解剖学研究》2012,34(6):411-414,423,482
目的 观察督脉电针对早期受损伤的脊髓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定位.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分为损伤组和电针加损伤组.全横断损伤两组大鼠的脊髓1d后,开始对电针+损伤组大鼠进行督脉电针,损伤组大鼠不做督脉电针.电针加损伤组在电针后1、3和7d时间点取出脊髓损伤区组织,损伤组也在相应时间点取出损伤区组织,用ELISA方法检测损伤区组织NT-3水平.再取电针后7d大鼠脊髓损伤区及其邻近组织切片做NT-3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染色.结果 电针加损伤组和损伤组的脊髓损伤区组织NT-3表达在时间上基本一致;在前3 d,NT-3水平是下降的,在后3 d,NT-3水平是增高的.但是,与损伤组相比,电针加损伤组的NT-3水平是明显增高(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有NT-3的表达.结论 督脉电针可以促进受损伤早期的脊髓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内源性NT-3,这可能是督脉电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适宜微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EA)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njury组)、损伤后EA治疗组(Injury+EA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损伤模型成功后给予电针治疗。通过检测治疗前后展爪反射,趾间距,腓肠肌湿重的恢复率,以及脊髓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变化,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给予电针治疗,能显著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受损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降低肌肉萎缩。与Injury组比较,Injury+EA组展爪反射的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1),各组大鼠1~5趾趾间距显著增加(P0.01),腓肠肌湿重的恢复率显著提高(P0.01),感觉诱发电位波形恢复显著(P0.01),消失的波形有部分恢复(95%),显著高于Injury组(86%)(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延迟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2.
张双          徐晶      余远昱      王久江      旷江明      杨济宁      张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9):1145-1150
目的:基于电针的电化学治疗方法,通过向电针中注入直流电信号,利用电流弥散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电解、电渗作用,实现癌症的定向精准治疗,为了研究电针信号在手臂肌肉内的信号传导情况,为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结构学,在COMSOL Multiphysics 5.5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利用圆台、圆柱、椭球为几何实体,建立电针电化疗数值仿真有限元模型,并在频域环境下,通过注入载波信号为100 kHz、±20 mA的直流电信号,以此分析信号在手臂中的传播机制。结果:感应电势、电流密度分布主要集中在裸露电针头部周围,电势衰减约为11 dB/cm,距离较远时几乎检测不到通过电针注入的电流信号。结论:在精准电化疗肿瘤治疗系统中,传导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大,距离较远时,检测端几乎检测不到通过电针注入的电流信号,充分说明电针治疗几乎不会对离它具有一定距离(距离大小根据电针大小与注入电流情况而改变)的设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针仪波形是电针仪研制的重要参数之一,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波形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在针灸科研实验和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针仪输出波形参数的量化、规范化及效应研究已成为电针仪研究的热点。通过检索查阅与电针仪波形参数设计研发和应用有关的相关文献,从计算机、电子技术、针灸理论、神经电生理等角度,分析电针仪波形参数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势特点,总结了单一电脉冲如方波、矩形波、三角波、正弦波,复合电脉冲波形如音频脉冲叠加、计算机程序控制、模拟仿真针刺等复合电脉冲波形设计的医理设计、理论基础、特点,为今后进一步融合中医理论,提高电针仪波形参数的研发设计理论和技术,促进电针仪参数的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为研制中医特色的电针仪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音频理疗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音频理疗对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行胃癌术后3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8例术后除采用传统治疗措施外,另给予音频理疗,对照组198例只采用传统治疗措施,记录术后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的时间.结果 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治疗组为(46.5 5.47)h,对照组为(58.2 6.29)h,两组比较,治疗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频理疗可显著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后肢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两组穴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行T11脊髓节段全横断术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喂养,B组同时予以电针刺治疗;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第1-8周末,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A、B两组大鼠术后第1-8周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B组在第1周末和第3-7周末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外周电针治疗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对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实时监测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研究电针人中、内关以及曲池、足三里对大鼠海马微循环的影响,并与电针地机、空白组对照。结果 电针人中、内关可使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升高,与同组同侧电针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使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降低,与同组同侧电针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电针人中、内关可促进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电针曲池、足三里可降低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胃的特异性效应。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利血平制作胃肠功能紊乱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在针刺治疗关节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诱发荧光法研究了6-OHDA引起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自然恢复减慢和电计可以促进的机理.证明:6-OHDA可破坏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在佐剂性关节炎组1周后虽有再生,但荧光膨体仍显著减少或不见,到8周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电针加6-OHDA的佐剂关节炎组与非电针组比较,荧光膨体明显增多增亮,说明电针有促进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再生的作用.这是电针促进6-OHDA注入后佐剂性关节炎恢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百会穴对成年小鼠脑缺血损伤后Neurogenin2(Neurog2)的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电针+对照组,缺血组,电针+缺血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全脑缺血模型(20 min)。电针组于建模后24 h后连续电针刺激百会穴5 d,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eurog2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且应用total motor scores(TMS)法评估神经功能,分析电针刺激7 d后Neurog2的表达对脑缺血小鼠神经认知的影响。结果:Neurog2基因在脑缺血后3 d表达逐渐增加,5 d最高,7d开始下降,给予电针治疗后,Neurog2的表达较缺血组明显增加,而且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中也优于缺血组(P<0.05)。结论:脑缺血激活Neurog2基因表达,电针可促进Neurog2表达增加,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同一穴位运用不同针刺手法可产生不同镇痛效果。在大鼠,高频和低频电针镇痛效果可分别为蛛网膜下膣注射强啡肽和甲啡肽抗血清所阻断,提示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作用由脊髓中不同阿片肽介导。本工作将电针有效和无效鼠分别在电针前和电针时用人工CSF灌流脊髓,测定灌流液中阿片肽的含量,以研究:①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出阿片肽的种类是否不同。⑦电针镇痛效果与脊髓阿片肽的释放量是否有关,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