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2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弱视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多,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由远视所致,其构成比占绝对优势“‘。现将我院弱视门诊诊治的远视所致弱视200例分析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儿童弱视防治门诊,多数为各幼儿园体检,大、中班幼儿视力低于正常者来医院眼科检查,故患者年龄在4~7岁为多。200例弱视中,男性为109例占54.50%,女性91例占45.50%。单眼弱视者83例,双眼弱视者117例234眼,共计弱视眼数为317眼。年龄分布:4岁以下者23例占11.50%,5~6岁者99例占49.50%,7~10岁者78例占39.00%。(对双眼视力>0.8的轻微弱视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对儿童远视性弱视105例(眼)的发病、治疗及愈后进行分析。治疗措施有:(1)检影验光,以充分矫正远视为原则佩戴眼镜;(2)遮盖疗法+增视疗法治疗弱视;(3)眼外肌手术矫正斜视。结果诊治年龄越小、弱视的程度越轻、疗程越长的患者预后越好。结论该病对儿童视功能危害较大,且治疗困难。建议采用早期发现、综合治疗及有效巩固等方法。早期发现是基础,综合治疗是关键,有效的巩固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远视度数与弱视、斜视的关系。方法对远视性弱视儿童300例(550眼)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远视度数由低至高依次为外斜视组、无斜视组、内斜视组。球镜度数越高,弱视程度越高,无斜视组中度弱视比轻度弱视球镜度数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轻度弱视比中度弱视的柱镜度数高,差异有显著性;重度弱视只有1例。内斜视组中度弱视比轻度弱视的球镜度数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重度弱视球镜度数比中度弱视低,与斜视和注视性质有关;外斜视组中度弱视比轻度弱视球镜度数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远视度数与弱视程度有一定关系,但重度弱视还与视觉抑制和中心旁注视关系更为紧密;中高度远视是内斜视的主要原因;远视散光是弱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弱视儿童远视屈光演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儿童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远视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2例73只眼远视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强迫弱视眼做精细工作,随访2~7年,对比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均下降屈光度轻、中度远视与重度远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后促进重度远视屈光度明显下降,弱视程度明显下降,弱视治疗疗效与初诊时的年龄、弱视程度、远视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予以42例(73眼)远视性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视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弱视眼做精细训练,随访2~7年,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远视度均有下降;其中重度最明显与轻、中度远视相比年下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弱视的过程中,远视度数明显下降,以重度弱视最明显,遮盖、压抑等方法是否能促进远视度数下降,尚需更大样本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弱视训练室的50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年龄(7.57±2.6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的基础上对弱视眼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 根据筛选最终纳入31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其中轻度弱视10例,中度弱视15例,重度弱视6例。31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91,P=0.000);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前后3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轻度弱视组与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后视力进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5,P=0.022;χ2=5.760,P=0.026);治疗后立体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视力呈负相关(r=-0.537,P=0.002;r=-0.885,P=0.000)。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而且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2例164只眼经散瞳验光球镜度数为 3.00~ 4.50D,散光度数为 0.75 ̄ 2.00D的5~6岁中度弱视儿童,按配镜度数比散瞳验光度数减少不同的量分为三组,组Ⅰ(54只眼)和组Ⅱ(56只眼)球镜度数减少1/3,但组Ⅰ的戴镜视力比散瞳验光时少1行;组Ⅲ(54只眼)球镜度数减少1/2~3/5,以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配镜;三组同时行弱视治疗,一年后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组Ⅰ的基本治愈率为62.96%,组Ⅱ、组Ⅲ的基本治愈率为83.93%和85.18%,组Ⅱ、组Ⅲ的疗效明显高于组Ⅰ(p<0.05);基本治愈时间组Ⅱ、组Ⅲ也比组Ⅰ短(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疗效有较大的影响,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配镜,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儿童弱视及远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在远视、眼正位儿童中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与远视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两眼对称远视儿童,平均年龄5.5岁,分为两组,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和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评估两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在32例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中,4例(13%)患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24例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中,15例(63%)患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双眼屈光不正的儿童中弱视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双眼远视的儿童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当远视度数大于+4.0D等效球镜时。基于本次调查,双眼远视〉+4.0D的儿童有13%~63%发展成两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由此说明远视〉+4.0D的儿童患两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2.
充分矫正及“家中遮盖半”治疗儿童远视性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远视屈光不正怀弱视的发病及治疗特点。讨论散瞳条件下确定屈光度数、配戴充分矫正眼镜的治疗特点及家中遮盖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优越性。方法?观察120例238眼(远视76例150眼,远视散光眼44例88眼)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治愈时间。结果:远视性弱视不同时间的治愈率:6个月为45.33%,12个月达82.67%,24个月达94.67%,36个月达96.67%。远视散光性弱视治愈率:6、  相似文献   

13.
斜视弱视儿童远视的屈光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远视是形成弱视及斜视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斜视及弱视患儿远视屈光状态的演变,有利于更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现将作者在这方面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选择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5a,屈光性质为远视的斜视、弱视儿童157例(30只眼),其中男69例,女88例。初诊年龄4~8a,平均年龄6.08a,其中外斜视33例,内斜视53例(调节性内斜视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2例、非调节性内斜视11例);单纯性远视72只眼,夏性远视散光234只眼。1.2方法所有病例经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眼病,采用睫状肌麻痹门%阿托品眼膏点眼,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光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2014年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初诊为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184例340只眼,分为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组和轻、中、重度弱视组。比较各组年均屈光度改变的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屈光度每年递减(0.66±0.57)D和(1.17±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和左右弱视眼的年均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中度和高度远视的儿童,弱视眼远视屈光度年均下降(2.11±2.01)D和(2.82±1.32)D,非弱视眼分别为(0.67±0.43)D和(0.82±0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年均下降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66),中、重度弱视眼的屈光度年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弱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与正常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一样,远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且逐年减少幅度大于同龄的非弱视儿童。远视性弱视眼年均屈光度下降速度与性别和眼别无关,与初诊远视程度和弱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及青少年的临床疗效及双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临床研究。对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接受LASIK手术的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及青少年75例,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和青少年组,分别对其术后眼部情况、观察指标、随访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中所有患者术后视力、等效球镜、双眼屈光参差度、角膜曲率和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复查均未见角膜混浊等术后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均无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立体视觉较术前明显提高。后表面高度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及青少年行LASIK屈光矫正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有效的完善患者的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远视性弱视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的心理行为探讨弱视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关注弱视儿童行为心理发育健康。方法将门诊受试儿童分为2组:1.弱视组(78例)2.正常对照组(80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同龄的远视性弱视和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弱视组的男孩中,社交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活动情况、学校情况、社会能力总分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孩中,学校情况、社会能力总分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显示:弱视组的男孩中,心身问题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孩中,冲动-多动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远视性弱视患儿多动指数异常检出率为8%。结论远视性弱视对儿童正常心理行为发育有一定影响,并且弱视男童较女童存在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但是这种改变都没有达到心理疾病标准。在儿童视觉及心理发育敏感阶段,治疗儿童弱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是否随治疗时间延长,其视力会均匀一致的逐渐提高及治疗12个月后的整体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6月我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2人(152眼),经过正规的弱视治疗,记录每3个月弱视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共计4次,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眼矫正视力并非随时间延长而均匀一致的提高,各治疗阶段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12个月的综合治疗,弱视治疗的有效率达98.03%,各阶段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治疗,矫正视力并非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均匀一致提高,但总的疗效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充分矫正及"家中遮盖法"治疗儿童远视性弱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儿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病及治疗特点。讨论散瞳条件下确定屈光度数、配戴充分矫正眼镜的治疗特点及家中遮盖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优越性。方法:观察120 例238 眼( 远视76 例150 眼,远视散光眼44 例88 眼) 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治愈时间。结果:远视性弱视不同时间的治愈率:6 个月为45.33% ,12 个月达82.67 % ,24 个月达94 .67% ,36 个月达96.67% 。远视散光性弱视治愈率:6、12、24 、36个月分别为43.18% ;79.55% ;93.18% ;100% 。结论: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应及早发现,不失时机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在我院治疗的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6例26眼,均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及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患者随访结束时屈光度的等效球镜和双眼间屈光参差分别为1.47±0.51D和1.15±0.22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随访结束时看远和看近UCVA及BCVA分别为0.26±0.13和0.23±0.09、0.42±0.09和0.31±0.16,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随访结束时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立体视功能<100"眼数比例为23%.结论: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 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t=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 =1.286,P=0.212).结论 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